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3年5月,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宋大顺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亲眼见证了石达开4万太平军渡河失败,被清军围剿消灭,鲜血染红了河水。

整整72年后,宋大顺已经是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安顺场再次迎来了一支筚路蓝缕的队伍。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宋大顺不禁猜想这支部队是不是也将血染大渡河。

从村民口中宋大顺得知,这次这支队伍叫做红军。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毛泽东、刘伯承等率领中央红军来到了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大渡河是南北流向,此时中央红军位于西岸。

此时中央红军已经长征八个月,在蒋介石和西南各军阀的围剿下还剩两万余人,不久前刚刚经历四渡赤水的战斗,毛泽东凭借巧妙的战术穿插,突破了蒋介石的包围圈,渡过金沙江,来到大渡河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原本想在赤水河剿灭红军,为此亲自飞到贵阳坐镇指挥,算盘落空后老蒋大为光火,命令薛岳率领20万国民党军穷追不舍。红军来到大渡河边时,薛岳的部队就在后面相距不过数日的路程。

好在安顺场渡口没有太多守军,仅有的守军也是军阀部队,被杨得志率领的红军先遣队一举击溃。然而即便如此红军到安顺场后也没有休整的时间,必须尽快渡河。

中央红军面临的困境极为严峻。首先红军到达安顺场时是5月底,大渡河已经进入了汛期,几场大雨使得河面从180米变成了三百米。

同时蒋介石不但让薛岳率领国民党大军穷追不舍,而且还命令当地军阀刘文辉的部队不断阻击和搞破坏,之前杨得志虽然打跑了渡口西岸的守军,但守军离开前已经把渡口的以及附近村民的船只都拖走或破坏了。

中央红军到安顺场后四处找船结果只找到4艘,每艘能装下三四十人的样子,刘伯承稍微估算了一下,如果两万余红军只靠这四艘小船渡河的话,即便昼夜不停,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渡完……

面对如此困局,毛泽东、刘伯承、聂荣臻等军委高层的心情也沉重起来。蒋介石也知道红军陷入了窘境,他十分得意,派飞机在安顺场周边村县上空撒传单,上书:“大渡河就是红军覆灭之地!”

25日上午,红军在安顺场发起了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以求消灭渡口东岸的刘文辉部队,彻底拿下安顺场渡口。

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搭乘一艘小船向东岸冲去,东岸的敌人机枪、步枪乱射,西岸上的红军赶紧火力掩护十七名战友。

十七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汹涌江水里驾驭着一叶孤舟,岸上红军的心都被揪起来了,红军总政治部部长肖华亲自为他们吹冲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炮手赵成章连发四炮,尽数落入东岸敌人堆里,敌人火力大为减弱,突击队趁机抢滩上岸,立即建立了一个小小的阵地,使东岸的敌人变成了被动的一方。

就这样,红军一船接一船渡向东岸,歼灭守敌拿下了整个渡口。经过一个昼夜的不停运送,红一师第一团顺利渡过了大渡河。

然而这样运送实在是太慢了,小船只有四条,照这样下去不等运完一半国民党的追兵就会赶到,红军将不得不背靠大渡河跟国民党大军决一死战。

负责最终决策的毛泽东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七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十分类似的场景,那就是石达开安顺场大溃败。

营中对策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1857年天京变乱后他脱离洪秀全,想要去四川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同样是一路且战且走,1863年,石达开率领4万余人经西昌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去攻打成都。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顺利控制了安顺场渡口,与红军不同的是,石达开抵达安顺场时大渡河还没到汛期,河面只有百余米。

而且清军动作缓慢,石达开到安顺场时清军的大部队都还远着呢,附近只有一些彝人土司的小部队,对石达开构不成威胁。

因此,虽然石达开也没找到太多船,但由于时间并不紧迫,所以石达开没打算想其他办法,就在安顺场慢悠悠地运送他的四万大军。

期间他的一个小妾生下一个儿子,石达开大喜,居然下令全军休息三天,大摆酒宴庆贺。

结果就在三天休息结束后,河水突然暴涨,河面变得又宽又急。同时清军也逼近过来,在四川总督骆秉章的调遣下竟形成了铁桶一般的合围。

21日,意识到危急的石达开组织了5000人的大规模渡河,可惜在湍急河水和清军火炮的攻击下,大量船只倾覆,无数士兵落水丧命。

失去大量船只的石达开无法再渡河,想要陆路突围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清军围在山水环绕的绝地之中。徒劳坚守了二十余天后,石达开向清军提出以自己一人之命换取残余部下的周全。

骆秉章假装同意,但抓住石达开之后就下令将其六千多残部尽数屠灭,而石达开也被千刀万剐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72年过去,如今毛泽东站在河岸上,面对滔滔大渡河水陷入沉思。

“润之!莫要发愁了,我给你找来一位土地公公!”时任政治部主任的李富春风风火火地走来,离得老远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毛泽东回头望向李富春,李富春道:“我刚刚在村里跟老乡们打听情况,这里有一位名叫宋大顺的老先生,是前清的秀才,今年已经九十多了,他亲眼目睹了当年翼王石达开兵败的全过程!”

李富春的话激起了毛泽东的兴趣,忙问老秀才在哪,这就要去拜访。李富春忙拉住毛泽东:“我已经让警卫员把老人家搀过来啦!”

夜间的红军营地,点着几堆篝火,一部分士兵已经抓紧时间休息,另一部分正在抓紧时间渡河。两名年轻的战士搀扶着一位身穿旧长衫的老者向毛泽东的营帐走来。

老者正是宋大顺。

九十多年来,各派军队宋大顺见过无数,红军的军容军纪令宋大顺感到震撼——连当年石达开的部队也做不到秋毫无犯,如今这支军队却连一捆柴都不白拿。

进了营帐,毛泽东请老者落座,开门见山地向老者请教了对石达开失败原因的看法。

宋大顺略微沉吟,叹息道:“当年翼王石达开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在安顺场渡口耽搁太长时间,整整二十九天,大军没有渡完,却等来了清兵。”

毛泽东点头道:“先生高见,如今我是不愿做石达开第二的,老先生可有渡河的良策?”

宋大顺道:“如今河水已经涨起,大军从安顺场渡口过河是绝无可能的,将军若想不重蹈石达开的覆辙,可以北上300里,那里有一座泸定桥,唯有走此桥大军才有一线生机。”

“唯有走此桥大军才有一线生机……”老秀才的话令毛泽东陷入沉吟。上游方向距此160公里处有一泸定桥这件事毛泽东并不是不知道,但问题是蒋介石刘文辉也知道啊。

以蒋介石的脾气,此时说不定已经下令让刘文辉把泸定桥炸毁了,320里路红军至少得走三天,如果扑了个空那可就白白贻误了战机。

毛泽东向老人表明了自己的顾虑。老人笑道:“泸定县城是他刘文辉的重要税源,而泸定的繁荣靠的就是泸定桥,以刘文辉刘文彩兄弟的性格他们是绝不会毁掉泸定桥的!”

毛泽东对西康军阀刘文辉的性格不慎了解,因此之前沉吟不决,如今听当地耆老说得如此笃定,毛泽东决定,不能把大军都押在安顺场渡口!

飞夺泸定桥

送走老先生,毛泽东立即召集军委开了作战会议,最终确定了分兵渡河的方案。

中央红军兵分两路,右路军由刘伯承指挥,继续在安顺场渡河。

而左路大部队由毛泽东指挥,立即向上游泸定城方向进发,准备在泸定桥过河。

同时左路军中的红二师第四团轻装上阵先行一步,争取以最快速度赶到泸定桥,防止泸定桥被毁。

综合考虑已知的敌军动向,军委要求第四团三天之内赶到。红二师第四团是中央红军的精锐部队,长征路上屡建战功,接到军委命令第四团指战员毫不含糊,喊出了“三天拿下三百二十里”的口号。

没想到出发后不久,军委接到潜伏人员传来的情报:川军已经增派两个旅支援泸定,预计三天内就会抵达!

中央军委只得急电前方的第四团,两天内务必赶到泸定桥!

第四团这320里可不只是赶路,沿途还要不断突破川军小股部队的阻击,而且路不是平地坦途,而是冒雨赶山路。

转眼已是29日清晨,晨雾弥漫,泸定桥西桥头的川军正浑浑噩噩地“坚守”着桥头阵地。突然密集的枪声响起,子弹划破晨雾向他们袭来。

第四团的战士们赶到了!他们完成了用不到三天时间奔袭160公里的军事奇迹!

第四团战士顾不上自豪,他们迅速的消灭了桥西的守敌,敌人的增援部队离泸定县城没多远了,他们必须尽快拿下泸定桥。

泸定桥修建于康熙年间,是一座铁索桥,跨度有一百多米,离河面30多米,整个桥由13根铁索组成,9根并排做为桥面,上面铺有木板,两侧各两根做为护栏。

如今红军在西岸,顺着泸定桥过去就是泸定城的西城门。泸定城墙高两丈,整座城一半在山坡上,一半贴着大渡河东岸。

此时城中有两个团的刘文辉部队,不出毛泽东所料,蒋介石已经下令让刘文辉毁掉泸定桥,可泸定桥对当地的交通十分重要,做为本地军阀的刘文辉舍不得拆,只把桥板都撤掉了,应付老蒋。

为阻止红军过桥,东岸泸定城的守军建设了密集的工事,无数枪口炮口冲着西岸的红军。

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开始了!第四团选出22名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由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奋不顾身冲上泸定桥。

此时泸定桥就是13根光秃秃的铁链,敌人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像雨点冰雹一样落下,当先上桥的突击队员们没有任何遮掩,直面敌军的子弹。

突击队员们手持冲锋枪或手枪,背插大刀,腰缠12颗手榴弹,边匍匐前进边向敌军射击。

紧跟着突击队的是王友才率领的三连,三连战士除了武器以外每人还携带一块木板,边前进边铺桥。

敌人的枪林弹雨没有挡住突击队员,眼看我军就要过桥,敌人在东桥头点燃熊熊大火。

二连长廖大珠把帽子一甩,带头冲过火海,其他突击队员和三连的战士紧随其后冲过桥头,迅速消灭了桥头的守军。

桥面被打通以后四团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通过,军阀部队面对红军毫无招架之力,四团歼灭岸边工事里的守军后冲进泸定城里,与敌军展开了巷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29日晚7点,第四团占领了泸定城。

毛泽东率领的左路军随后赶到,得以顺利通过泸定桥。刘伯承的右路军在安顺场渡口渡河后也立即北上,在泸定城与左路军汇合。

就这样,中央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突破了大渡河天险,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战后的会议上毛泽东激动地说道:“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战士,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然,红军的征途还远没有结束,在泸定城休整后,中央红军向着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出发了!

参考资料

解读长征(28):毛泽东如何赞扬红军飞夺泸定桥壮举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

飞夺泸定桥:几根铁索上创造的战争奇迹 浙江日报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