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丨李宇欣

不久前,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清华博士报考协警,虽然最终被证实是个乌龙。但大众对“学历高消费”的热议仍在继续。

就在近日,重庆市云阳县发布二季度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告。公告显示,157个工作岗位中,152个岗位均要求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此举再度引发公众热议的同时,也引来舆论的批评,认为这种“唯名校”“唯高学历”的用人倾向,极度值得警惕。

事实上,也有教育圈子的人跟记者抱怨:这样的用人倾向,近年来在中小学也是屡见不鲜: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拟选聘教师名单上,7名硕士、9名博士,均来自国内外名校;

2021年,广东实验中学引进10名博士,全部来自北京大学;

2022年2月,杭州市教育局所属杭州高级中学等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显示,186位拟录用人员中,仅有18位为本科学历的高级教师,剩下的拟录用人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不少中小学喜欢把这种“名校高学历”当做“办学实力”炫耀,但学校们可能还不知道,这种“唯名校”的用人导向,其本质是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剥夺了部分优秀本科生、职校生公平竞争的机会,是教育部门明确反对的。

2010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学历高消费、学历歧视,已经严重破坏我国的教育生态,这是我国必须破除的教育评价、人才评价顽瘴痼疾。”

招聘:

学校青睐公费师范生

部分中学招聘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实际上,从政策要求看,当老师的学历准入门槛是有提高趋势的。

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而之前的最低要求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

当政策正打算前进一小步时,部分学校早就跨出了一大步。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发现,部分城市招聘中学老师的“门槛”,几年前就已经硕士学历起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杭州某高中应聘教师信息

例如,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拟选聘教师名单上,7名硕士、9名博士,均来自国内外名校;2021年,广东实验中学引进10名博士,全部来自北京大学,校长表示以后每年引入博士的数量都将在10人以上;2022年2月,杭州市教育局所属杭州高级中学等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显示,186位拟录用人员中,仅有18位为本科学历(全部为高级教师),剩下的拟录用人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这种“高配”师资,不仅出现在一线城市,在新一线城市成都,也有“苗头”。

比如家长们熟悉的几所超级顶尖高中——

今年4月,成都某中学发布招聘公告,招收学科教师、学科竞赛教练和财务工作人员3类。其中,学科教师限公费师范生(本科毕业生)、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科竞赛教练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财务工作人员要取得国(境)外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取得相应学位的留学人员,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为会计学类相关专业。

今年3月,成都另一所中学发布招聘计划,其中,数学、生物、信息学竞赛教练和数学领军计划导师要求2023年、2022年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优秀在职教练;高中物理招收在职老师和2023年、2022年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高中化学只招优秀在职教师;高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也只招收2023年、2022年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今年5月,成都另一所中学发布招聘公告,明确招收2023届毕业的部属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以及2022届和2023届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对不同阶段的应聘者所学专业要求也不同。

除了这几所顶尖名校,记者也梳理了成都多个知名教育集团的招聘启事,发现除了公费师范生以外,硕士学历已经大范围成为应聘门槛。尤其是名校和大型教育集团。

原因:

相关部门按学历识人成“潜意识”

岗位吸引力与薪资待遇紧密相关

名校硕博当老师、万人争相投简历,这样的盛况在十多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成都某中学白校长记得,大约十年前,自己所在学校招聘最困难的时候,即便校长亲自出马广撒英雄贴,都无人问津,“有编制的教师岗位都吸引不了人”“那个时候,根本不敢奢望优秀的教师来,能有符合基本条件的教师来就不错了”。

短短几年,学历水涨船高,大学毕业生规模不断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摄图网

相关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较2019年增加40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突破909万人,较2020年增加35万人。

在供应市场相对过剩、高校毕业生数量较高、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小学有了更多“挑人”的余地,部分学校逐渐将“学历识人”作为“潜规则”。

但问题是,为何这么多的名校硕士、博士,甘愿到中小学当老师?

首先是待遇。

就拿成都某中学来说,若是硕士研究生入职,满两年就可按政策规定评中学一级教师(相当于大学讲师);对于入选学校博士工作站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年薪总额25-33万,入职后前三年每月补贴房租2500元(不计入年薪总额),每年5万元科研等配套经费支持(不计入年薪总额),入职两年后按政策规定可评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

抛开名校,成都中小学教师普遍年薪都是10万元起步,优秀者可以拿到20万以上甚至更高。

再者是稳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诸多高校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不确定,但师范专业近乎恒温,“教师职业相对稳定是其特性决定的,也与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直接相关,尤其如果是公立学校的教师,那就是一个‘铁饭碗’。”

政策:

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

职校生也能平等就业、公平竞争

但问题是,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就一定更有教学优势吗?

有一线学校老师曾谈到,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有很高的文凭,不代表能够当好老师;有很深厚的知识积累,也不一定能当一个好老师,“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的把握水平、对学生的感召能力,以及耐心、爱心、热忱等等,只有各方面都适合教师岗位,才能真正当好一名老师。”

所以,在该老师看来,虽然本硕博之间的“学历内卷”客观存在,但学校不应以“非硕博不要”地“定向招聘”,加剧这种竞争。

该老师表示,一旦学校教师招聘过度学历化,一方面可能会疏忽高学历者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这会将很多具有较好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本科生挡在门外,助长了“学历高消费”“唯名校”的用人导向。

而且,这种“唯名校”的用人导向,央媒曾点名批评,教育部门也一直明确反对。

201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发布,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部官网截图

该方案还提到,包括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

现状:

“教师荒”客观存在,

面向名校毕业生的“定向招聘”该停了

教师行业“学历高消费”的另一端,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荒”。

一方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据公开报道,2021年,河南浚县公开招聘教师部分岗位的招聘人数与报名通过人数未达到1:3,按规定核减或取消部分岗位;安徽巢湖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高中物理”岗位因达不到开考比例取消招聘计划……

另一方面,即便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师资也有缺口。

据羊城派报道,按广州中小学“三年提升计划”及“三年提升计划收尾工作方案”,广州中小学学位将新增19万,学校师资就成了一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摄图网

在学生数量剧增、编制总量限制的前提下,学校只能依赖编外教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但由于编外教师待遇差距大,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也待解决。

在这种冷热不均的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仍面向“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定向招聘”,无疑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剥夺了部分优秀本科生、职校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加剧了学历歧视导向。

熊丙奇谈到,为避免“双一流”建设成为学校的身份,我国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已经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可许多地方还是把“双一流”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学历高消费、学历歧视,已经严重破坏我国的教育生态,这是我国必须破除的教育评价、人才评价顽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