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花英)六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烤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久违的蝉鸣唤醒了夏季,唱响着炽热的恋歌,如美人过处,风华绝代,带着乐观的气概,诠释着夏意生命的礼赞。

而我,此刻,正在庄严的审判庭里,经历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随着刘振华法官的娓娓而谈,我不停地在键盘上飞快敲打,但胳膊上的汗毛竟不由自主地全部竖起,是空调温度突然太低了吗?不!并不是,而是作为书记员的我,深深地被刘振华法官所讲述事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所震撼,被他娴熟并深深感染人的办案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果决力所折服。而原本争吵不停的原告和被告也安静了下来,沉默良久......

巧用典故“六尺巷”

原告李甲和被告李乙的房子前后相邻,李甲在北,李乙在南。多年前,他们不仅是好朋友,更是好邻居,如今却对簿公堂......原来,李甲门前的排水通道总是被李乙无故堵塞,严重影响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李甲在多次协商无果后被迫起诉到法庭。此时两个人面对面而坐,“一道水路争唇齿”,吵得面红耳赤。

“你填我水路干什么?凭什么?……”李甲大声呵斥的质问。“那你水路里的水把我房子墙都浸湿了怎么不说?你算老几?……”李乙气急败坏地嚷到……

经过法庭陈述、质证、辩论,双方一直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我边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边飞速在键盘上做着记录。突然听到主审法官刘振华洪亮的声音:“双方不要再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了,都是多年来的老邻居了,何必为这个事结冤仇呢?现在咱们对这个案件进行调解,调解之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六尺巷的故事》……”不夸张的讲,我当时确实有点愣住了,惊叹主审法官的海量储备,更对主审法官的这种庭审方式感到好奇。

双方当事人均都是70岁左右的年龄,他们认真倾听着《六尺巷的故事》。故事讲完了,法庭出奇的宁静,两位满是沧桑岁月的老人眼圈已经湿润了。“我相信,你们双方以前一定都是好朋友,好邻居,而且在农村里呀,这样那样的矛盾都是会有的,不要因为这些矛盾而伤害了几十年的邻里感情,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和谐礼让古今同,让他三尺又何妨?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见此情形,刘振华法官趁热打铁,抓紧机会再次劝说。

“同意……”“同意……”

“现在宣布休庭。庭审后,安排时间到你们房前屋后看看,再听听你们村干部意见,咱们再确定调解方案。”

邻里积怨终化解

6月14日,我和刘振华法官一起到达焦村镇李甲与李乙所在的村落,联系到该村包村干部及该村书记后,我们一同来到原、被告家里面,实地勘察现场。

在原告家,我们了解到,几年前在被告盖新房的时候,原告因一些私人恩怨,阻挡被告导致三天不能正常施工盖房,让被告白白出了三天的工时费,被告因此怀恨在心。原告的院落地势较低,原本的水路在被告房屋的后墙处,被告新房盖成后在新房后边垫了些土,导致原告家的下雨水无法排出。后因水路问题,原告挖开,被告就给填上,双方反反复复纠缠不下。

刘振华法官开导原告:“咱院里的水,从对方的房后排出确实不合适,如果时间长了,导致前面楼房的地基下陷,不但对你出行造成危险,恐怕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另外,现在泥土松软,下点雨就坑洼泥泞的,出行多不方便呀。”原告深思并点头认同。刘振华法官接着说:“那咱这样,水路呢,从大门出来,修在距你南墙一米处,留出些宽的路,压平碾实。”原告点头表示同意。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被告家里,被告本人不在,其儿子和妻子在家,进到屋里,还没坐稳,两人就气呀、泪呀,发泄一通。我们能感觉到,彼此都是心里置气,气不过。刘振华法官像自家亲戚似的,举一反三地给火气很大的年轻人耐心地讲着道理:“咱有理不在声高,置气不养家呀,邻里之间还能老死不相往来呀,你还年轻,完全可以出去打工,挣多点钱,让家里老人颐养晚年,邻居之间以和为贵,才能和气生财。这事,我们跟原告也说了……”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被告的工作,确实不好做,刘振华法官又协同镇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多方联动,方方面面地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在刘振华法官的真诚和有理有据的说服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在家门口处,距南墙一米出修水路,宽的地方压平碾实,其他纠纷互不追究。刘振华法官用自己卓越高超的调解能力,又书写了一曲谦和礼让之歌。真可谓是:古有“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今有“水路通畅美誉扬,谦和礼让感心房”!

“老百姓的小事,我们的大事。”

回城的路上,突然发现刘振华法官的后背不知何时早已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感慨万千:这次调解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和“背靠背调解”的真实写照,通过实地勘察,着眼实际,采取“庭上+庭外”了解案情、“法庭+部门”联动调解,了解双方的难处和委屈,抓大局和接地气相结合,借用法律的威严,公平正义的化解矛盾。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也是老百姓的人生大事,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酿成大错。

回首来路,我步入法院工作已近一年。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案件,但这次的经历却是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影响最大!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法院人,在办好案件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走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切实方便当事人诉讼,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