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春季展如期开幕。

走进C3馆中央大厅,一进门的“宜休”一黑一白两个极简风格展厅夺人眼球,这是本届展览特别设置的“展中展”:首届“宜休”艺术特展。

只见正对大门的深灰色五米高墙,写满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字体各异的“佛”,这是6月23日开幕日当天,由组委会代表、参展艺术家、策展人、现场观众,共同完成了一幅现代主义巨作“千佛墙”,标志着首届“宜休”特展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组委会代表、参展艺术家、策展人、现场观众, 共同完成了一幅巨作“千佛 墙”

左侧A区“宜休广场”,以彭辽伶、王勇、彭钟几位艺术家的现代雕塑为主。映入眼帘的是,艺术家王勇的重达400多斤的《貔貅》,不锈钢材质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彭辽伶的《予鹿》系列,为广场增添了活力。彭钟的蓝色《七贤》雕塑,在白色空间里分外夺目,带来别样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休广场 开幕日现场

而在右侧B区的“宜休艺术客厅”里,何越峰的大型竹编《竹石》、周雄波的《涅槃瑞相》,以及峥嵘的古法缸和谢丽珠大型花艺《等风》的完美结合,内容丰富,亮点多多,场域力量喷薄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休客厅 开幕日现场

“宜休”主策展人陈耿龙认为,宇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或许只有当在“无”之时,人们反而才会去深思“有”的真正意义。

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地球仿佛被拨慢了时钟,突然慢了下来,人们从初期的恐慌和绝望,到今天的悠然面对和积极接受——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悟心容易息心难。心静,才能观照自己的内心。既然不得不面对生命的脆弱,既然不得不接受生活的无常,那么,“宜休”或许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宜休”,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不是“躺平”,更不是不作为。而是以退为进,虽蕴非藏,代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

“宜休”,是喧嚣时代里留给自己的一点缝隙:静下来,内观,修行,而后远行……

精彩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策展人陈耿龙在接受媒体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艺术家周雄波现场挥毫

于5米高墙为“宜休”点题启动

热门打卡点get!

宜休展览现场,有多个网红打卡点。

打卡点1:走过,千佛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点2:佛的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点3:人生一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点4:中心花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点5:孤独星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休客厅内,圆形镜片装置台上,有一颗绿青石,状如巨蛋,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也很孤独,似乎是一个量场,在表达着自己的力量。

藏家多年前自福建长乐某老宅收藏至今,年代估计晚明至清中期。

以今时的视角去看这颗“巨蛋”,首先会被它浑重的雕塑感和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能量所震撼。

它那不匀称的蛋形,诉说着它那不屈不挠的人生和永不服输的倔强。它静静地站在那里,不言不语,带着满身厚重的包浆,你能想像,千百年来,它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捶打,见证了多少人间悲欢……

它既是古物,也很当代,甚至还充满了未来感。或许,这就是永恒吧——真正的艺术品,正是拥有无法磨灭的永恒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浑曳仪》

清代

青石

42*36*32cm

江晓收藏

更多打卡点欢迎你来解锁!

展览持续至27日。

-END-

一键GET防疫入场、交通酒店、服务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中国厦门

国际佛事展用品春季展

「宜休」特展

- 展期 -

2022.06.23 - 27日

- 地址 -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展厅C3L001-002

- 策展人 -

陈耿龙

- 联合策展 -

徐瑞 程香 彭晓芃

- 主办 -

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