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中旬,开国上将吕正操因病于北京辞世,享年106岁。

7天后,吕正操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式举行。中央领导人亲至现场送别老将军,敬献花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上午8点左右,位于公墓大礼堂东边院门外就已聚集近千名自发赶来送别怀念吕正操的群众。

他们手捧菊花,胸前佩戴白花,于东墙外排起长长队伍,其中某些人的手中还拿着吕正操的讣告。

有位来自沈阳的老人张维州告诉采访者,他的父亲叫张子厚,曾与吕正操一起当过张学良的副官,后来又和吕正操一起到东北军服役,吕正操是参谋、团长,他的父亲则在团后勤部门工作。

有一回,日军飞机投下炸弹,炸伤了张子厚的后背,是吕正操亲自脱衣帮张子厚包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张子厚早已去世,张维州却一直记得父亲生前叮嘱,他无缘得见吕正操一面,如父亲所愿亲口向吕正操道一句“感谢”,他和吕正操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希望吕正操一路走好。

刘凤霞是衡水人。她对采访者说,她的母亲也同吕正操有过一段特别“缘分”。

那一年,率领部队抗击日寇的吕正操不幸伤及腿部,来到刘凤霞母亲许志芳所居村落暂避敌军,带领村民一起挖地道,搞地道战,和许志芳有过多次接触。

之后,许志芳被日本人抓走,吕正操始终牵挂许志芳,一直到他去世前几年,许志芳与女儿来京探望吕正操,吕正操才知许志芳原来仍旧活着。

刘凤霞表示:“吕老一见到我妈妈,就抱住我妈妈痛哭起来。虽然吕老去世了,但吕老抗战的故事,至今依然流传在我们家乡。”

方小宁是吕正操传记的作者,与吕正操往来十余年,她向来访者透露,在和吕正操交往中,最让她深受感触的是吕正操的真诚和待人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采访吕正操,她对老人忐忑直言紧张情绪,未想吕正操也向她表示,自己同样很害怕,害怕方小宁“考”他。

2007年是方小宁与吕正操最后一次交谈,吕正操亲手为方小宁写下“为人民采访”的题字,嘱咐方小宁一定要和真理“同行”,无所畏惧大步向前走。

方小宁说:“吕老告诉我,人来到世间就自带一个‘任务’,活着便要一直往前走。”

吕正操走了,结束了他的“人生任务”,可他的话,他的事迹仍然流传于人间,鼓舞着方小宁及很多后来者,促使他们继续勇往直前。

张闾蘅是张学良的侄女,昔年曾为伯父和吕正操传递信息。吕正操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她特地从国外赶回,只为参加吕正操的追悼会。

她说:“听说吕老的丧讯,我非常难受。他生前最是牵挂张家,我们与他始终心连在一处。吕老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爱国心和对亲友的爱护,虽然我长居国外,与吕老隔海相望,可我基本没有断过与吕老的联系,我们常常通话。”

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亦来现场送别吕正操。他表示,吕正操是一位幽默随和的老人,晚年沉迷网球,但年纪大了,体力不如年轻人,就叫对方给他喂球,并开玩笑说,这种方式是“喂球网球”。

杨绍明强调,或许就是如此乐观的精神,方让吕正操活到106岁高龄,是真正的“福寿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正操告别了人间,就像历史翻页,过去种种已成过去,新的未来正在等待开启。

可吕正操的革命功绩不该被遗忘,他的战斗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都应载入中华史册,是后人永远敬佩效仿的杰出先辈。

01,最后的开国上将:他的一生,目睹过华夏之苦难,也拿起过枪杆子,奋起反抗

吕正操本名“正超”,生于1905年正处在日俄交火里的辽宁。他的母亲为了保护他,在他刚出生后,就把他藏到草垛中,躲避战火牵连。

他的家十分贫穷。小学读了4年,家里连买铅笔的钱也拿不出,只得叫吕正操辍学归家,当学徒、学习种地,赚取微薄薪资,补贴家用。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在目睹日本人对故土人民的压榨欺辱后,毅然踏出勇敢一步,成为东北军一员。

他后来回忆说:“年少刚入学时,我的老师给我起了个学名叫‘正言’,我自己改成‘正操’,意思很简单,我要操练好了去打日本侵略军。”

次年,坚持自学、写得一手漂亮小楷的吕正操获得张学良推荐,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2年后,学成毕业的他重新回到张学良身边,开始担任少校副官、秘书等职务。

1929年,吕正操调任116师16旅参谋处长;1932年升任647团团长,带领兵将至热河与日本人作战;同年,吕正操和中共成员产生短暂接触,对中共的抗日主张有了初步了解。

1934年,吕正操到北平城负责城防工作,破坏日本人企图控制北平的谋算;1935年,他组织指挥部队同叛军及日军作战,将敌人几乎全部消灭,取得己方无一人伤亡的出色成绩。

第二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时任张公馆内勤的吕正操也参与其中,多次与前来西安商谈的中共成员接触,并在周总理的教导下,对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事变”结束后,吕正操回到国民党军队继续任职,期间被中共北方局接纳为中共组织成员。

次年,“七七事变”发生,吕正操亲眼目睹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于当年率部脱离,在冀中平原建立“人民自卫军”,扛起中共抗日武装力量的旗帜。

暮年的吕正操说:“我一直记得那个历史时刻,那是个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晴朗天际,我们踏着皎洁月色,走上抗日征途。”

他在冀中平原铸造平原抗战的传奇,率领冀中人民创造平原游击战最精彩的篇章。

像是《地道战》、《地雷战》等等经典游击战争影片,几乎都是以吕正操领导的战斗为原型。

他是冀中百姓心中的传奇人物,沉着冷静,一马当先,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也受到过毛主席的称赞,说他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很久后,吕正操玩笑道:“一直到我调任晋绥区司令员,日本人的报纸还在报道抓到了冀中军区的吕正操。”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投身祖国铁路事业,先后担任铁道相关部门部长、委员等职位,为华夏的铁路交通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02,与他的君子之交:他与张学良,17岁相识,再见面却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而在吕正操的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他和张学良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友情。

17岁那年,吕正操加入东北军。不久,有人推荐吕正操去了张学良卫队旅,成为某连士兵,从而和张学良相识。

“西安事变”后,因种种缘故,吕正操与张学良就此断开联系。

直到1984年,海峡两岸关系稍稍缓和后,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受伯父所托,到北京洽谈生意期间,特意前去探望吕正操,才让二人恢复书信往来,张闾蘅即是他们的“信使”,频繁往返两岸,为两位老人传递信息,令他们的联系愈加密切。

1987年,张闾蘅为吕正操带来伯父亲手所题陶渊明的诗,看着张学良专门更改的最后一句“欲辨已无言”,吕正操轻声叹息,同样回赠张学良一首来自陶渊明的诗句,告诉他,自己坚信张学良一定“重获自由”。

次年,张闾蘅离开北京前,吕正操又托她给张学良带去两首诗词,一首赞美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感情,一首则是吕正操视察昔年张学良被关押的雪窦寺留下的旧诗。

1990年,吕正操向张学良发出邀请,欢迎张学良来大陆走走;张学良回复一首抒发渴望祖国统一之情的诗词。

转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远赴美国探亲,吕正操得知消息后,再度联合中央政府,向张学良发出邀请,希望他来大陆看看。张学良委托张闾蘅转达“希望大陆派人到美国相见”的意愿。

同年4月,中央组织做出决定,由吕正操代表祖国,前往美国和张学良见面。

5月末,吕正操一行登上飞机,抵达旧金山,随即赶到纽约,在张闾蘅一家人的陪同下,与张学良在贝太太家中重聚。

那一天,头发花白的张学良早早等在电梯口,甫一见同样白发苍苍的吕正操,便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落座后,张学良率先开了个玩笑,说他“迷信上帝”,吕正操笑着接茬,表示:“我也迷信,迷信人民。”

二人相对大笑。随后,吕正操向张学良送上贺礼,与张学良约定次日下午再见。

两人如约进行第二次见面,吕正操转达中央问候,送上邓颖超亲笔书写的信件,视力不好的张学良捧着信纸,逐字读完信件,认真叠好信件,装入口袋。

他对吕正操保证:如有机会回到大陆,他一定会去拜访“中枢诸公”。

几天后,张学良亲笔回复邓颖超的信件;吕正操则在各种考量之后,决定不参加张学良的生日宴会。

又数日,在张学良的希望下,两人有了第三次见面。

他们聊了台湾和海峡两岸的种种问题,张学良表示他要多多了解大陆对台政策,并把它带回台湾,转达给台湾当权者,希望自己能为两岸统一尽一份力量。

这次见面,是张学良和吕正操一生中最后一次见面。之后,吕正操回国“复命”,张学良离美返台。

2001年,张学良病故的消息传回大陆,一直等待张学良回归祖国的吕正操无比悲痛,他接受媒体采访,哀伤表示:“张学良将军于我而言,亦师亦友,他一生志在祖国统一、民族振兴,我知道他想回国办理后事,现在他走了,留下了一个永远遗憾。”

03,平淡平静的晚年:他爱网球、喜桥牌,也时刻思念着久违的故土

2009年7月,吕正操在301医院同《国家》特刊记者见面,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特约记者夏莉娜后来回忆说,那一天,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安静待在明亮的病房前收看他最喜欢的网球比赛。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双眉,可那双看尽一个世纪风云的双眸却依然闪烁锐利深邃的光芒。

相关人员告诉夏莉娜,老人做完白内障手术后,看报纸、杂志都不需要戴眼镜了,话里话外,无不在感慨老人的生命力强盛。

夏莉娜坐到老人身边,安静陪同吕正操看了一会儿比赛。

就像吕正操自己所言,他的一生最大的爱好便是网球。

在他担任张学良副官期间,就跟着张学良学会打网球,哪怕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吕正操的行囊里也一定会有网球装备的位置。他说:“你们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打麦场,就是绝佳的网球场地。”

只要打了胜仗,吕正操都会以“来场网球友谊赛”当作庆祝。吕正操的家人透露,直到106岁,吕正操仍旧保留“中国网球协会主席”的头衔,家中不仅有萨马兰奇的签名图画,也挂着吕正操打网球的一组照片。

他对网球,的确是爱到骨子中,一辈子没有放下。

除却网球,吕正操亦喜欢打桥牌,晚年常和铁道部的同事借工作空闲“切磋”,留下很多趣事。

2010年元月是吕正操106岁生日。他的家人早在2009年9月就开始计划怎样给吕正操操办寿辰,因为吕正操的听力不佳,所以家人在一个小黑板上写下问题,问吕正操:“您的寿辰,您准备怎样过?”

但吕正操只写了4个字当作回复:无需声张。

正如他的100岁寿辰那般,很多单位及吕正操家乡政府都提前提出要给他举办百岁生日的提议,不少人更是想登门拜访,却皆被吕正操谢绝。

100岁生日那天,吕正操一如往昔待在自己安静的家中,于阅读中度过那值得庆祝的一天。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他身上鲜亮的红毛衣。

可让人遗憾的是,吕正操未能活过2009年,未能活到106岁寿辰当天。

吕正操去世后,有记者来到吕正操的故土,从村民口中得知,吕正操一直没有忘记家乡,他3次回到那里,3次目睹故土新变化。海城地震后,吕正操拒绝重建老宅的提议,要求故乡人把支援款用到“刀刃”上。

吕正操的侄子吕宗伦彼时尚在,他对记者说:“听闻大伯父去世的消息,我们并不吃惊,也不十分悲伤,他老人家活了106岁,那是高寿啊,是喜丧。”

吕正操走了,但关于吕正操的传奇却依然流传于世间。

参考文献:

《百岁开国上将吕正操 回顾传奇人生》

《吕正操与张学良的世纪交往》

《与网球相伴百岁的开国上将吕正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