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6月2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第5艘最上级护卫舰下水仪式在长崎造船厂举行,这艘护卫舰被命名为 “八萩 ”号,由日本三菱重工建造。

“八萩 ”号源于日本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建造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日本海上自卫队实际上是由两种编制组成,一支是装备各种主力舰艇,比如“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苍龙级”潜艇等,这支海上自卫队经常出现于新闻报道中,承担公海、远洋任务,配合美国海军作战;另一支是装备了护航驱逐舰、各种导弹艇和猎潜艇的“地方队”,日本将沿海海域划分为5个警备区,由“地方队”负责警备区的防御任务。

一直以来,“地方队”使用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退役的老旧舰艇。但日本防卫省认为,随着中国海军实力不断壮大,负责执行远洋任务,配合美国海军作战的海上自卫队已经难以维持海上优势,“地方队”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由于其使用的护航驱逐舰等老旧舰艇难堪大任,因此防卫省提出了多用途护卫舰换装计划,即“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建造计划”。防卫省计划使用综合性能更完善的多用途护卫舰换装日本海自的旧式驱逐舰和“地方队”的二手舰艇。

2012年日本宣布与美国合作,以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为基础开发日本海上自卫队多用途护卫舰,2014年造舰计划经过修改后,日本海自的多用途护卫舰基本参数定型,排水量为3900吨,满载排水量为5500吨。2018年日本海自幕僚本部将造舰计划正式命名为“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计划”,并与三菱重工和三井重工签署合同,共建造22艘护卫舰,于2018年正式开工,每年建造两艘,计划于2032年建造完毕。

2018年“最上级”护卫舰一号舰和二号舰同时开工,但由三菱重工负责的一号舰动力系统出现问题,建造进度大幅落后,2020年三井重工建造的二号舰“熊野”号首先下水,2021年三菱重工的一号舰“最上”号下水,随后“能代”号和“三隈”号陆续下水。今年6月23日三菱重工的五号舰“八萩 ”号举行下水仪式。

最上级护卫舰的技术亮点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最上级护卫舰造价约3.46亿美元,船体长约133米,舷宽16米,排水量3900吨,吃水深度9米,可搭载90名船员。

日本海上自卫队发言人表示,与其他护卫舰相比,最上级护卫舰由于其紧凑的尺寸,建造成本更低,更少的船员则是为了适应日本人口老龄化,自卫队可服役的公民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

最上级护卫舰首次使用柴油和燃气联合推进系统提供动力,主机为一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MT-30燃气轮机,两台德国曼恩公司的柴油发动机提供辅助,预计航速可达到30节。柴燃联合动力的优势在于低速巡航时使用柴油机,经济性较好,续航能力强,高工况时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并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确保了紧急状态下舰艇动力充沛,目前世界主流大中型军舰广泛采用柴燃联合动力。

整个船体使用了隐身涂装和隐身设计,三菱重工声称,最上级护卫舰使用了“心神”战斗机的隐身涂料。

桅杆采用封闭式综合射频桅杆,这种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桅杆上安装了4面OPY-2型X波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用于对海对空探测以及电子对抗。其下方的新型X波段雷达,应该是源于“朝日”级驱逐舰上的X波段水上搜潜雷达,用于反潜作战,不具备对空和火控能力。基础型号是P-1反潜机上的HPS-106,不同之处在于整合了电子支援能力。此外护卫舰还安装了AX-3光电/红外传感器系统和NOLQ-3E电子战系统。

最上级护卫舰指挥中心采用了新颖的360度环绕型设计,拥有18个环绕四周的大尺寸曲面显示屏和2个海图桌,用于显示全舰各系统及战场态势,中间为综合战术显控台。指挥系统可以向地面指挥中心和海上巡逻机发送和接收传感器数据与视频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武器系统方面,最上级护卫舰装备了英国BAE系统公司127毫米62倍口径舰炮,两挺0.50口径遥控机枪以及两组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可搭载8枚17式反舰导弹,该导弹使用“GPS+惯性+数据链修正”复合制导技术,射程200公里。此外,最上级护卫舰安装了美国雷神公司的SeaRAM近防武器系统,用于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

最上级护卫舰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反潜扫雷能力,安装了两套声呐系统:一套可变深度声呐与拖曳声呐的OQQ-25系统,用于反潜作战;另一套 OQQ-11 低频拖曳阵列声纳系统,用于探测水雷。

在反潜武器方面,最上级护卫舰拥有2套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搭载了一架SH-60K反潜直升机,可携带MK-46鱼雷或97式324mm鱼雷。

针对水雷,最上级护卫舰船尾部署了一艘OZZ-5无人潜艇,使用低频和高频声呐探测和识别水雷;另外还有一艘无人扫雷艇。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在大型军舰上安装无人艇。

法国国防和电子集团泰雷兹向OZZ-5无人潜艇提供了其SAMDIS合成孔径声纳,该系统具有自动探测和分类功能,探测频率和分辨率极高,可以减轻操作人员处理所收集数据的工作量,是专门设计用于对水雷威胁进行探测、分类和定位。

最上级护卫舰最大的缺点是防空能力不足,目前只能依靠舰体后方“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当然也可以将16单元垂直发射系统的07式反潜导弹更换成32枚“海麻雀”防空导弹,唯一的缺点是“海麻雀”射程只有18公里,日本曾向美国提出购买改进版的“海麻雀”导弹,不过此事后来就没有下文。而日本自行研发的03式地空导弹射程达到50公里,但至今没有开发出舰载版。

总而言之,最上级护卫舰延续了日本海自的反潜优势,隐身能力是另一个亮点,其他方面就不值一提了,比如,反舰导弹射程不超过200公里,防空能力几乎没有,垂直发射系统只有16单元。

尽管日本海上自卫队宣称,最上级护卫舰将用于抵消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但从这艘船的整体设计可以看出,最上级护卫舰还是围绕着近海任务,主要用来更换“地方队”的二手舰艇和海自的“朝雾”级驱逐舰。

最上级护卫舰也凸显了日本海自复杂的心态。

一方面,从二战后日本海自发展史来看,每年日本海自拿到的经费相当有限,扩张速度呈现出稳定趋势,比如当年的“八八舰队”、“九十舰队”,彼时的中国海军舰艇规模和质量难以与日本海自相比。

但是在201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此时日本慢条斯理的造舰速度已经赶不上中国海军“下饺子”的速度,更何况中国海军每一艘导弹驱逐舰都安装了相控阵雷达,新型航母和055大型驱逐舰不断下水。

当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存了与中国海军比拼造舰速度的雄心壮志,然而事实证明,日本海自每年拿到的那点经费支撑不了他们的野心,因此日本海自转了一圈后,又重新回到原点——老老实实给美国海军当反潜舰队,原来的通用驱逐舰方案也被改成多用途护卫舰。

除了经费以外,限制日本海上自卫队扩张的另一个因素是人员。虽然近些年东京计划适度扩大海上自卫队的规模,但从未透露相应增加人员数量的计划。目前海上自卫队拥有45400名船员,其每艘军舰的人员比例为680人。相比之下,法国和英国海军的这一比例超过1000人。

日本老龄化问题导致可服役的公民人数越来越少,最上级护卫舰的自动化设计虽好,但目前人工智能系统远不能取代人力,更多的海上执勤人员意味着陆地勤务人员只需负责更少的维护、改装和供应任务,未来日本自卫队可征召的人员最终将达到一个极限。如果日本还打算与中国进行海上较量,那么海自就必须时刻保持高度准备状态,长此以往消耗下去,第一个撑不住的恐怕是日本海上自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