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养成良好性格、习惯,因为性格和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帮孩子养成好性格,不仅要依靠书面教育,还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毕竟孩子小时候特喜欢模仿,行为习惯都是来源于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应该都知道,她是中国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专注于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学。
在育儿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育儿观被广大父母所认可。她的育儿观在网络上非常的火爆。并且多次上过育儿类节目,给许多家长解决了疑惑。
想让孩子养成杰出的自信心,我建议父母在这4种情况下,对孩子说这4句话。
孩子哭闹时——“等你不哭了,今后妈妈再帮你解决问题”
孩子哭闹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还小,不能像大人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哭闹显然是最好的发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可这时候父母都会勃然大怒,用严厉口气来威胁孩子“憋回去”,你这样说孩子只会觉得有无尽的委屈。
当孩子哭闹时,作为妈妈应该说:“等你不哭了今后妈妈再帮你解决问题,”孩子哭闹多半是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可能是孩子想吃什么东西,你没有满足导致的,这时你不能妥协孩子,而是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和孩子交流,这能让养成不爱哭的好习惯。(因为孩子知道哭也没有用)
孩子被打后——“你不能主动去欺负他人,也不能被别人欺负”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一般都会跟孩子说“不要和别人打架”,但总有些孩子天生调皮,有时候不知道轻重导致别人大发脾气,最终大打出手。
当孩子和别人打架或者被打后,你可以跟孩子说“你不能主动去欺负他人,也不能被别人欺负”,因为总被人欺负的孩子会变得内向,甚至变得胆小缺乏自信,而父母对孩子说这句话,无疑是给孩子极大的鼓励,让孩子重拾自信和勇气。
别人抢孩子玩具时——“你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做主,你俩可以一起玩”
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朋友家的孩子非要抢自己家孩子的玩具,这时你八成会让孩子把玩具给朋友家孩子,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做丝毫没有顾及到自家孩子的心情,孩子会觉得做自己不被尊重,甚至以后会主动的疏远父母。
家长要这样和孩子说“你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做主,你俩可以一起玩”,让孩子自己选择,其实父母都理解孩子的心情,别人抢自己的玩具换做你也不愿意,不如让孩子和别人一起玩,能培养孩子懂得分享的好品格。
孩子做事失败时——“想做好一件事是要拥有耐心的,一次没成功就再来一次”
你肯定经历过这样的事,陪孩子一起玩积木,结果堆到一半全倒了,孩子顿时一脸颓然,接下来孩子肯定放弃不堆了,或者是发脾气将积木扔掉,家长看到后不要着指责孩子,要对孩子说“想做好一件事是要拥有耐心的,一次没成功就再来一次”,让孩子重拾自信,并且在以后做事时坚持不懈。
父母除了言传身教之外,也可以给孩子看看培养品格的绘本,用轻松好玩的故事故培养出宝宝的好品格,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故事胜过好老师,我就是靠绘本引导教育孩子的。
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家长经常疏于引导,从而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现为:叛逆、顶嘴、孤僻、暴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模样,更多的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尤其在3-6岁的时候,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优秀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缺席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导。父母再忙也要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有套绘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读给孩子听,分享给大家,尤其对于孩子的内心与人格培养很有帮助。
此套全彩绘全套共10册,由多名育儿专家联合编写而成,绘本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经精心设计,从多个维度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听了后,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诚信、有爱心、有自律和有担当。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发展。父母可以作为睡前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也可以自己观看书中生动有趣的图片。
2-8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准备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情绪处理、入园小故事类的绘本,还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健全的性格会让“雏鹰”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们会飞的更高更远。不要错过了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