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飞度

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全体俄罗斯公民发表电视讲话。画面中,普京神情严肃,语调虽然清晰坚定,但却时不时地叹气。很显然,他正在做一个艰难且重要的决定。

普京阐述了兄弟国家——乌克兰的历史,以及俄乌两国割舍不断的联系。普京说道,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激进分子和民族主义者为了对抗所谓的“俄罗斯威胁”,竟不惜引狼入室,将西方势力引入乌克兰境内。

而北约也背信弃义,一再东扩,甚至想将乌克兰纳入麾下,对俄罗斯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普京说道:

问题不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或其他原因,他们只是容不下俄罗斯这样一个独立的大国……北约的军事设施直接部署在了俄罗斯边界,这也是欧洲安全危机的原因之一。

普京的讲话预示着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全世界屏气凝神,纷纷将目光投向俄乌边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天之后的清晨,俄地面部队从乌克兰东部、北部、南部三线出击,直取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

2月26日,也即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三天,车臣共和国现任领导人小卡德罗夫举行誓师大会,12000名车臣精锐开赴乌克兰。

提起车臣,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两场车臣战争。二十多年前,车臣与俄罗斯大打出手,双方都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而二十年后的今天,车臣却站在了俄罗斯一边,积极参与俄乌冲突?

车臣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这二十多年里又发生了什么?

问题由来

俄罗斯全国分成了8个大的联邦管区,这8个联邦管区下面又分成了46个州、22个自治共和国、9个边疆区、4个民族自治区、3个直辖市、1个自治州。

车臣共和国是22个自治共和国中的一个,位于最西南角上的高加索山区,属北高加索联邦区管辖。

高加索山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接处,一向是四战之地。其北方是东欧平原,南方则是土耳其和伊朗。对俄罗斯来说,东欧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想要抵御来自南方的威胁,就必须守住高加索山脉。

17-18世纪,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三方势力对位于高加索山脉咽喉要道的车臣展开争抢。此后的两个多世纪里,车臣地区战乱不断。

18世纪末,第五次俄土战争以奥斯曼土耳其的失败告终,俄罗斯掌握了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地区。在俄罗斯的军事高压下,车臣的部族长老们被迫宣誓对俄效忠。

1859年,车臣正式纳入俄罗斯版图,此后俄罗斯在车臣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车臣这个高加索山区的古老民族,开始了近现代化与工业化。

车臣人信奉伊斯兰教,虽然俄罗斯长期统治车臣地区,但从宗教角度看,车臣人一直就没有融入俄罗斯联邦,反倒更认可伊斯兰世界。这就使得伊斯兰外国势力极易介入车臣事务,当有大事件发生时,车臣分离主义者就会打出宗教的旗号寻求独立,这也为日后的车臣乱象埋下了伏笔。

苏联时期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 武装力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苏联官方认为苏联创建了“苏维埃人民”作为新的共同体,民族问题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但这个想法实在太过一厢情愿。

车臣人虽然留在了苏联,但他们并不认可苏联的制度,原本半封建半奴隶制的车臣一下子跨越式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车臣的各个阶级难以适应。

车臣地区逐渐匪患横行,并攻击工作队,高加索地区动荡不安。

到斯大林时期,苏联力推的农业集体化措施以及高度集中的治理体系更是激起了车臣人的强烈反弹。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矛盾累积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此时正值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政府对苏联境内的穆斯林抱有极大期望,将穆斯林看做是自己的潜在盟友。

卫国战争期间,车臣人与其他一些民族如印古什人、鞑靼人成为法西斯德国的拉拢对象。部分车臣人转投纳粹德国,甚至还在后方从事爆炸桥梁、破坏供应、组织匪帮等活动。

车臣人在卫国战争期间的种种作为,让斯大林对这个民族产生了深深成见。

斯大林认为,车臣站在了法西斯侵略者一边,这是不可饶恕的叛国行为,必须对这个民族施以惩戒。

1943年1、2月间,苏联红军迅速肃清了北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车臣人悲惨的举族大流放事件拉开了大幕。

1944年2月2日,苏联颁布了《关于迁移车臣人、印古什人的命令》。为了顺利完成流放工作,苏联政府调集了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1万9千名工作人员,以及内务人民委员会的10万名军人。

据当事人回忆,1944年2月底,12万荷枪实弹的苏联军警包围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并宣布由于“集体通敌”,40万车臣国民集体流放。

车臣人被驱赶出来,押上火车。他们即将被送往遥远的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但却根本来不及携带行李和食物。在两个星期的旅程中,由于饥饿、寒冷和疾病,很多人死于非命。被流放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总数是46万,其中14.5万人死在了流放途中。

不仅如此,车臣人被赶走后,为了让他们永远不要回来,他们原先的房子还被放火烧掉。在流放地,车臣人被隔离居住,每个月都要登记、汇报,相当于被剥夺了公民权。

我们读沙俄历史的时候,经常可以见到政治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是一下子流放了整个民族,这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极其少有。

车臣人在这些遥远的边疆地区度过了担惊受怕又贫穷屈辱的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间,被驱逐的车臣人不仅很难找到工作,而且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这导致车臣人的教育水平比苏联境内其他民族低得多。

背井离乡的凄楚和贫困艰难的痛苦成了车臣人的集体心理创伤,后来从事车臣分裂活动的领导人杜达耶夫和马斯哈托夫都出生于车臣被流放时期。

车臣人的流放生涯直到赫鲁晓夫上台才正式结束。为了批判斯大林,赫鲁晓夫推翻了斯大林时期的全部政策,其中就包括对车臣人的流放政策。

赫鲁晓夫允许车臣等少数民族回归故土并实行民族自治,但是当车臣人千辛万苦返回家园时,原本属于车臣人的家园早已被其他民族占据,车臣人与外来民族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冲突。

1958年,车臣人、俄罗斯人、印古什人在格罗兹尼发生了大规模对抗,当地政府无力约束。最后,中央只得派出军队,才勉强平息了这场纷乱。

从沙俄时期到苏联时期,车臣人的日子就是在不断的叛乱和镇压中度过,可以说,仇恨的种子已经在车臣人心中生根发芽。

苏联解体

1991年,红色巨人轰然倒地,分家之后的俄罗斯搞起了“休克疗法”。荒唐的政策导致经济严重衰退,本就不富裕的高加索地区更加贫穷。由于车臣年轻人受教育程度低,在经济低迷时期,他们更难找到工作,车臣人的愤懑和不满不断累积,寻求独立的心思越来越强烈。

也正是这个时候,著名的车臣恐怖组织头目,也即车臣独立之父杜达耶夫走向了前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达耶夫生于1944年,也就是车臣人被流放去边疆的那一年。尚在襁褓中的杜达耶夫跟随家人一起来到哈萨克斯坦。为了维持生计,杜达耶夫的父亲没日没夜地工作,最终活活累死。那一年,杜达耶夫才六岁,他就是在这种仇恨和贫穷的环境中长大。

幸运的是,1957年,车臣人返回故乡后,杜达耶夫有了读书上学的机会。1960年,16岁的杜达耶夫进入北奥塞梯师范学院,学习数学和物理。

但杜达耶夫天性桀骜不驯,他不甘心做一名老师,一年多后,他又考上了坦波夫高级军事航空学校,毕业后即进入部队服役,成为一名职业飞行员。

在服役期间,杜达耶夫曾先后12次立功。

1988年,他在阿富汗战争中驾驶战略轰炸机,成功执行了对阿富汗西部山区的轰炸任务。战后,杜达耶夫获苏联英雄称号,并晋升少将军衔。

杜达耶夫作战勇猛,但他所做的一切却不是出于对苏联的忠诚。

1990年,苏联已是风雨飘摇,明眼人早就能看出,红色帝国撑不了多久。杜达耶夫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他果断回到车臣,暗中联系各方势力,从事分裂活动,并组建了车臣民族代表大会。

1991年8月,杜达耶夫下令武装封锁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随即推翻了车臣最高苏维埃。

同年十月,杜达耶夫当选为车臣总统。他一上台即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脱离俄罗斯联邦。此后,车臣开始大规模清洗境内的俄罗斯族,致使大量俄族人离开车臣。

车臣闹独立,美国肯定要掺和一脚,美国方面先后向车臣提供了至少60亿美元资金。

而紧邻车臣的土耳其也没闲着,为扩大与俄罗斯的缓冲区,土耳其也在暗中支持车臣的分裂势力。

毫无疑问,杜达耶夫是个野心家。但这个野心家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却一窍不通。

独立后的车臣经济凋敝,宗教和极端民族主义横行,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都不曾建立。

弹丸之地的车臣有160多个武装组织割据混战,各自为政,完全就是一个丛林世界。

车臣人本就尚武,极端落后的经济导致车臣地区犯罪率极高,甚至开始大规模贩卖人口。

车臣闹得很凶,但休克了的俄罗斯联邦却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干涉车臣的分裂活动。

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选择了绥靖政策。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政权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联邦分配财产条约》,俄联邦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北高加索军区的大量武器装备也移交给了车臣武装,车臣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1991年至1994年这三年,虚弱不堪的俄联邦对车臣一再退让,但俄罗斯的退让并没有换来车臣的稳定。

车臣地区虽然是个弹丸之地,面积只有1.73万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大一点。

但车臣地区也是里海沿岸到黑海地区石油管道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是俄罗斯腹地与外高加索地区三个共和国-印古什、达吉斯坦、北奥塞梯之间铁路干线的必经之地。

换句话说,这个看似不大的地方却关系到俄罗斯相当一部分石油出口的安全,同时关系到俄罗斯对外高加索能否有效控制。

更关键的是,如果车臣独立,那俄联邦境内的其他20多个自治共和国也可能有样学样,都要分家单过。

可以说,不管是从地缘角度、经济角度、还是国家统一角度,俄罗斯都无法接受车臣独立。

1994年,眼见车臣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妥协的叶利钦终于失去了耐心,当年12月11日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

第一次车臣战争

开战之前,俄军上下都觉得车臣不过是一帮土匪,在正规军面前必当一触即溃。但让叶利钦想不到的是,第一次车臣战争竟成了俄罗斯的噩梦。

1998年俄罗斯拍摄的电影《炼狱》真实反映了这场战争对俄罗斯社会层面和民众心理的重创。

当时,很多俄军士兵都是临时抓包凑数的新兵,这些新兵严重缺乏作战训练,根本敌不过剽悍的车臣人。

一旦有俄军士兵被俘,等待他们的就是极其残忍的酷刑。车臣人折磨俘虏的手段千奇百怪,这让年轻的俄军士兵惊恐不已。再加上当时俄军内部管理混乱,士兵的军饷和待遇严重匮乏,这也使本就低落的士气更加跌落谷底。

在俄罗斯国内,民间的厌战情绪同样严重,据调查,当时俄罗斯竟有70%的民众反对出兵车臣。不少士兵的母亲组织起来,硬生生将自己的儿子从前线拉了回来。在民间舆论的影响下,俄罗斯军方和政界高层也开始动摇。

上层摇摆不定,下层情绪低落,就是在这种极度消极的氛围中,俄军开进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杜达耶夫作为前苏军少将,实在是太了解俄军的作战风格了。格罗兹尼战役之初,俄军凭借空中优势拿到了制空权。杜达耶夫给俄空军司令杰伊涅金发了一份电报:“祝贺您夺取制空权,但我们会在地面相见”。杜达耶夫说这话的底气是:俄军根本就不会打巷战。而他的意图就是将俄军拖入格罗兹尼巷战之中。

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巷战是历史上最残酷血腥的巷战之一。此战以苏军的惨胜告终,守城的第62和64集团军减员75%,每位新兵投入战场平均存活时间不到24小时,一个满编师投入战场不到三天就基本打光。

冷战时期,苏军总结了二战时期各场战役的得失,并据此制定了针对北约的战略:绕开欧洲大城市,利用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进入欧洲平原,与北约军队进行野战,避免被拖入巷战。

因此,俄军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巷战训练。但不幸的是,这次等待俄军的,却是血腥程度丝毫不亚于斯大林格勒巷战的格罗兹尼巷战。

俄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格罗兹尼狭窄的街中根本无法施展,被隐藏在各个建筑中的叛军不断袭扰。车臣还招揽了大量西方雇佣兵,采用三人一组的作战方式,用机枪、狙击枪和火箭筒对俄军进行攻击,利用楼群的掩护穿插作战,给俄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车臣人血腥的手段加上前线巨大的伤亡,终于让俄军杀红了眼。战争后半段,俄军利用重炮将格罗兹尼的建筑夷为平地,且不顾国际舆论,动用空军对格罗兹尼狂轰滥炸。在把格罗兹尼炸成了一片废墟之后,俄军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

但车臣的叛军主力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逃到山区,继续用游击战骚扰俄军。

1996年,叶利钦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车臣问题,但却被杜达耶夫拒绝。于是叶利钦不得不对杜达耶夫下了斩首令。

此次暗杀任务由格鲁乌(俄军事情报总局)和俄联邦安全局(FSB)联手行动,俄罗斯空军协助。俄特工重金收买了一名杜达耶夫的亲信,得到了杜达耶夫的藏匿地点——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南郊的一个小山村。

杜达耶夫依靠一部海事电话与外界联络,他生性警觉,生怕行踪暴露。每次打电话时间都不超过3分钟,打完立刻开溜,让俄特工无从下手。

但百密总有一疏。1996年4月21日晚,杜达耶夫用卫星电话与俄罗斯国家杜马前议长哈兹布拉托夫通话。这次的通话时间比平常多出3倍,而且在同一个地方通话两次。俄军立即定位了电磁波发出的准确位置,并火速派出两架战斗轰炸机向该位置发射了两枚导弹,杜达耶夫及其四名保镖当场死亡。

杜达耶夫挂了,但紧绷的车臣局势却没有丝毫缓和。1996年8月6日,车臣武装对驻守格罗兹尼的俄军内务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并于20日彻底击退前来增援的俄军,重新夺回了格罗兹尼。8月31日,由于大选临近,加之国内压力巨大,叶利钦被迫与车臣签署了《哈萨维尤尔特协定》,双方约定将车臣问题搁置五年,俄联邦武装力量于1997年1月全部撤出车臣地区。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

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惨败是显而易见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接任杜达耶夫的车臣新任总统马斯哈多夫更是变本加厉的推动车臣独立。

第二次车臣战争

1999年8月7日,车臣在达吉斯坦和车臣边境聚集了5000多名武装分子,分两路攻入达吉斯坦。企图继在车臣赶走俄军以后,再在达吉斯坦打败俄军,以实现车臣、达吉斯坦脱离俄罗斯联邦,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的目的。

第一次车臣战争已经让俄罗斯颜面尽失,而这一次又是车臣主动挑事,如果再不采取强硬手段,俄罗斯将面临二次解体的风险。

1999年8月26日,俄联邦武装力量进入车臣平叛,第二次车臣战争正式打响。此时叶利钦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指挥此次行动的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此时的普京刚当上俄罗斯总理,他向叶利钦征得了协调各个强力部门的权力。在普京强有力的整饬下,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俄军犹如脱胎换骨。

这次俄军采用的战术正是第一次车臣战争后半段中所使用的。俄军并不急于推进机械化部队,而是耐心地一步步消灭车臣的有生力量。这种打法非常缓慢,直到三个多月后,俄军才推进到格罗兹尼城外。1999年12月4日,俄军开始对格罗兹尼进行合围。俄军抛弃了短平快的作战方式,继续采用缓慢推进的战术。

俄军先是对格罗兹尼的建筑进行轰炸和炮击,之后再派装甲部队和步兵向前推进。如果遇到抵抗,则立刻解除接触,继续使用空军和重炮进行轰炸。在强硬武力的加持下,俄罗斯终于再次控制了车臣地区。

卡德罗夫家族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有一个人得到了普京的高度重视。此人就是艾哈迈德.卡德罗夫。

卡德罗夫本是车臣地区的宗教副首领,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他全力支持杜达耶夫。

而杜达耶夫也投桃报李,为表示感谢,支持卡德罗夫当上了车臣地区的最高宗教领袖。从此,卡德罗夫也拉起了一支自己的私人武装。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杜达耶夫被炸身亡,他的副手马斯哈多夫成为了新任车臣总统。

卡德罗夫与新总统马斯哈多夫的理念不合,双方渐渐起了冲突。与马斯哈多夫执意要走独立的道路不同,卡德罗夫对时局的判断更加清醒。

俄罗斯虽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惨败,但是车臣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战争彻底摧毁了车臣经济,无数平民在战争中死亡。当时有西方媒体认为,车臣的经济全靠绑票来支撑。那时车臣喜欢绑架西方的记者、商人、高官,赎金动辄数百万美元起步,稍稍不能满足车臣的条件,就可能被撕票。

西方各国遇上这等事,只能乖乖破财消灾。

卡德罗夫心知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持久。面对国土广袤、战争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小小车臣断然不能与之长久对抗。

要让车臣人民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就只能与俄罗斯言和。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攻打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时,卡德罗夫利用宗教领袖这一身份的影响力,号召当地人不要反抗,要支持俄军,于是古杰尔梅斯没有遭到破坏。

普京敏锐地捕捉到了卡德罗夫与马斯哈多夫之间的嫌隙,于是积极拉拢卡德罗夫,并向他许诺第二次车臣战争后,让其担任车臣总统,并保障卡德罗夫家族的权力和安全。卡德罗夫认为这比当最高宗教首领的权力更大,于是欣然答应。自此,卡德罗夫坚定与普京站在一起。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卡德罗夫给俄军提供了很多帮助,战争结束后,他也被普京任命为车臣地区的总统。

在分裂势力的眼里,卡德罗夫的行为无疑意味着背叛。为除掉卡德罗夫,分裂势力制造了多起恐怖暗杀行动。

2004年5月9日,全俄上下都在庆祝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59周年,卡德罗夫也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一家体育场内出席庆典活动。

10时35分,俄罗斯NTV电视台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体育场正中央那座用原木色木板搭建起来的主席台,卡德罗夫总统刚在主席台中央贵宾席上坐定不久,便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从贵宾席下窜出一团冲天火焰,巨大的气浪让主席台上方的遮阳篷瞬间灰飞烟灭,贵宾席塌了下去,留下一个巨大的黑洞,卡德罗夫命殒当场。

爆炸发生时,著名的车臣艺术家塔玛拉正在舞台上表演。很多目击者亲眼看到,炸弹将她的腿炸飞。这引起人们的恐怖尖叫,所有人都向出口狂奔,整个体育场瞬间成了人间地狱。

这起血腥的恐怖暗杀自然是由车臣分裂分子制造的。引起爆炸的装置是事先埋藏在主席台贵宾席下方混凝土设施内的一枚炸弹。爆炸发生后,安检人员又在主席台的贵宾席下方发现了第二枚尚未引爆的炸弹。这两枚炸弹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埋在贵宾席区的混凝土内,因为三个月前,该体育场内曾进行过一次大翻修,贵宾席区的混凝土地面都经过了重新修葺。

卡德罗夫一死,刚刚见到和平曙光的车臣再次面临危机。此时最为忧心忡忡的当属俄罗斯总统普京。

要怎样才能稳定车臣的局势?谁是车臣地区最适合的领导人?这些问题让普京寝食难安。

环顾四周,卡德罗夫的儿子、年仅28岁的拉姆赞·卡德罗夫进入了普京视野。小卡德罗夫与车臣分裂分子有杀父之仇,又得到了父亲一帮旧部拥护,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普京连夜将小卡德罗夫召进克里姆林宫。此时的小卡德罗夫身穿运动服,见到普京之后,便开始讲述自己内心的悲痛。普京先是安慰他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父亲,随即鼓励他担起重任,并告诉他:“你已经无路可退,杀死你父亲的恐怖分子不会放过你,你现在只能依靠俄罗斯。”

2004年5月,在普京的支持下,小卡德罗夫开始担任车臣第一副总理,主管车臣安全事务。

2005年11月17日,车臣原总理阿布拉莫夫在莫斯科郊区遭遇车祸并身受重伤,小卡德罗夫便开始代行总理职权。

2006年,小卡德罗夫年满30岁,达到了车臣宪法规定的总统候选人最低年龄。在普京的大力扶持下,小卡德罗夫顺利登上车臣共和国总统宝座。

小卡德罗夫是个极聪明的人。他完全清楚自己能够当上总统是因为他和普京的私人关系。他毫不掩饰对普京的忠诚,一再表示“如果有需要,我准备为普京而死。”他对普京表示崇拜的手法也极其简单粗暴——用普京的名字命名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最繁华的街道,而且还专门召开命名大会。

小卡德罗夫在其父担任总统期间,就开始参政,并且培植出一批忠心耿耿的私人卫队。接掌车臣后,他又继续扩充这支武装力量,并指挥这支军队对车臣的分裂分子、恐怖分子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

普京在确认了小卡德罗夫的忠心以及他治理车臣的能力后,便默许了小卡德罗夫成为车臣实际上的“沙皇”。与苏联时期中央直接派遣官员治理车臣不同,此时的俄罗斯选择“车人治车”的方式,通过扶植卡德罗夫家族,实现对车臣地区的治理。

未来展望

小卡德罗夫作为车臣的实际控制人,掌控车臣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大权,宛如中国古代的藩镇节度使,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为“卡禄山”。

目前车臣地区的安定,完全靠小卡德罗夫对于普京的个人崇拜来维系。小卡德罗夫经常在各种场合对普京花样表忠心,有时宣称对普京就像对父亲一般尊敬,有时说着说着甚至会热泪盈眶,感人无比。其措辞之热烈,经常把普京搞得无所适从,尴尬爆表。但是问题偏偏就出在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卡德罗夫虽然对普京毕恭毕敬,而且还公开说过:“只要普京总统在位一天,我领导的车臣人民便效忠一天”,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只是一再强调对普京的忠诚,却从来没有表示过对俄罗斯联邦的效忠。而车臣人民也只是效忠于小卡德罗夫,而非直接效忠于俄罗斯联邦。

换句话说,车臣地区依旧缺乏对俄罗斯的国家认同,保持着高度独立。小卡德罗夫甚至不太熟悉俄语,对俄罗斯联邦的法律也不太遵守。

俄罗斯民间一直对车臣问题有两层担忧:

第一层是普京如果不再担任总统,那车臣会不会反?

第二层是一旦卡德罗夫家族出现意外,车臣将失去和俄罗斯联邦的纽带,动荡的局面会不会再次出现?

事实上,车臣迥异于俄罗斯族的宗教信仰是双方一直绕不开的问题。

2017年,缅甸政府军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爆发冲突,这个远在中南半岛的国家内政,却意外影响到了俄罗斯内政。

9月4日,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爆发百万人集会,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在集会上呼吁停止缅甸若开邦流血冲突。小卡德罗夫在社交软件的直播上强硬宣称:“如果俄罗斯支持正在实施犯罪的恶魔,我将反对俄罗斯的立场。”车臣集会者也要求总统普京“利用自己的全部威望制止缅甸的冲突。”

很显然,此时左右小卡德罗夫立场的,是宗教信仰而非国家利益。信仰伊斯兰教的车臣人,天生对于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感到亲近。小卡德罗夫作为穆斯林政治家,试图扮演伊斯兰社会的保护人角色。

俄罗斯对缅政策向来要与东方邻居同步,此外,莫斯科也一直希望发展与缅甸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合作。因而莫斯科方面并不希望在缅甸国内的宗教冲突中采取鲜明立场,从而损害与缅甸的关系以及未来可能签署的大合同。

莫斯科方面虽未对小卡德罗夫的声明进行表态,但这一事件足以说明,信仰伊斯兰教的车臣人,与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难以走近,表面的和平只是暂时掩盖了更深层的裂隙。

在本次的俄乌冲突中,车臣军队的表现似乎也坐实了俄罗斯和车臣不过是塑料兄弟。各种渠道的消息表明,车臣军队在战事开始后,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地打过一次仗,而是不断地尽力避开实战。

前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斯特列尔科夫直接问出:“为什么车臣人在马里乌波尔不参战?”来自前线的俄军军官也表示:“他们衣衫整洁、优雅,留着胡须,装扮良好……”明显车臣部队在乌克兰更像是走走过场,并不打算投入任何实力。

小卡德罗夫聪明得不能再聪明。他和普京都心知肚明,俄罗斯和车臣的民族矛盾尚未解决,目前兄弟情义只是给外人看的,谁也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而俄罗斯和乌克兰则是正儿八经的同宗同源,同文同种,实打实的兄弟国家。疏不间亲的道理,小卡德罗夫心中门儿清。若真在乌克兰卖命地去打,说不定回过头来俄罗斯反倒怪罪车臣伤了俄乌手足之情,到时候落得两边不讨好。

更重要的是,进入乌克兰的车臣军队,个个都是小卡德罗夫的私兵。这些私兵,是维持他在车臣地位的砝码,又怎会舍得在俄乌冲突中遭受损失?

小卡德罗夫之所以在乌克兰不断作秀,目的就是告诉普京,我们车臣兵强马壮,随时随地可以搞事情。以此来要挟俄罗斯继续给车臣源源不断的好处。

只要俄罗斯联邦害怕车臣继续折腾,就会继续在经济上给车臣输血,并尽一切力量拉拢卡德罗夫家族。

2017年车臣财政收入为592亿卢布,其中有485亿属于俄联邦补贴资金。

结语

车臣问题被称作俄联邦肌体上“流血的伤口”,是俄罗斯民族治理上的重大难题。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且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

沙俄时期旷日持久的战争、苏联时期的流放政策以及俄罗斯联邦时期的两次车臣战争,已经让俄罗斯和车臣两个民族的梁子越结越深,难以化解。目前依靠普京和小卡德罗夫私人关系所维持的表面和平危如累卵,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爆雷。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这一战赌上了全部国运。若赢,则局面大开,控制住乌克兰便有资格和欧洲继续周旋。若输,则俄罗斯联邦这三十多年的经营将化为乌有,少数民族所在的边疆地区必将跳反,头一个便是桀骜不驯的车臣。

目前俄乌战事继续胶着,让我们继续密切关注,共同见证这难得一见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