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的向往和追求,农村家庭可能比城市家庭有着更深的情结,因为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读大学是他们很难得的跳出农门的机会,只要读了大学,他们大概率就不用再像父辈那样,继续当一个农民了。

在大学扩招以及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帮助下,许多农村孩子有了可以读大学的机会,甚至那些成绩特别优异的,还能进京读清北。对于农村人来说,考上大学是一件特别喜庆也特别隆重的事情,人们往往会大摆宴席,向所有亲戚宣告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农村人也对于那些能够考上大学的孩子特别关心,如果大学生家里穷的,村民们都会自发出钱帮助他读大学,很多人就是因为有了村民的帮助,才可以筹够读大学的费用,比如说刘强东。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变化来自于大学生包分配政策的停止。以前读了大学,只要你毕业了就可以包分配工作,很多还是公家单位,所以上了大学,已经等于一脚踏进了公家门,后半辈子基本无忧,而且很多单位还会分房子呢。

但是,随着包分配的政策停止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愈发严峻,要依靠自己找工作了,而市场的险峻就暴露了出来,很多读了大学的人,依然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其实这方面的压力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就算是他们暂时没有工作,家里还可以接着养他们,但是农村孩子就不行了。

有很多读大学的农村学子,他们一踏上大学校门就已经背负了一项使命,那就是早点完成学业,出来工作赚钱补贴家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他们就是家里的救世主,因此,一旦他们毕业了难以找到工作,那就很麻烦了。

这些家里给不了自己什么帮助,甚至还要自己去帮助家庭的人,会在失业大潮面前特别焦虑,会感到不知所措,他们急需工作来赚钱,但是工作岗位少,求职人员多,工作哪是那么好找的。

因此,很多读了大学的人,反而更没有工作,更难以赚钱,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读书无用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大学到底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什么?除了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还是不怎么值钱的身份,还有什么呢?其实,读了大学的农村孩子,反而是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里。

名义上他们是跳出了农门,不用再当一个农民了,但实际上他们很难彻底跳出农门,农村依然是他们的牵绊,与此同时,他们又很难融入城市里,因为城市的房价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像个外人一样。

读了大学的农村孩子,这辈子很难回去农村了,回去了也会被人嘲笑,嘲笑他们读书白读了,但是城市也很难融进去,想要在城市立足、扎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仅仅房价都足以劝退很多人,因此,很多人就会感慨,城市留不下身体,乡村留不住灵魂。

对于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了大学,有了大学生的身份,除了扩宽他们的眼界之外,反倒是更加束缚了他们,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了解的东西越多,眼界越是扩宽,其实人的焦虑感就会越严重,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我没有见过阳光,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农村大学生就是如此,他们见识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但是他们只能围观,融不进去,为了能够赚更多钱,他们就会接受996内卷,在职场上拼命干活,拼命加班,而且他们也见识到了起点的重要性,有些人的起点就是很多人一生奋斗的终点,所以他们会很焦虑,会想尽办法来“鸡娃”,担心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

但是,这些农村家庭出来的大学生,不管怎么努力,总是落后别人一步,因为别人是几代的积累,而他们是进城第一代,什么都要靠自己去打拼,没有人可以给予帮助,而且他们是输不起的,因为没有任何的试错成本,一旦失误一次,那就是一蹶不振了。

因此,社会上的年轻人,如果是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哪怕是读了大学,依然很难混得成功,他们成熟的时间比城市孩子要晚太多了,大学只是给了他们一个身份,并没有提供给他们那种家里有钱心中无惧的心境和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很多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来说,城市是他们的向往,但是未必所有人都能融入城市,扎根城市,所以注定会有一些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农村的,因为他们在城市是买不起房的,城市只能留下他们的青春和汗水,留不下他们的身体和梦想。

读大学到底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很多东西,带来了社会的真相,但是这些真相太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