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20年,湖北江夏某中学的悲剧依旧历历在目,教室过道的监控显示,14岁男孩张明锐被母亲当众扇耳光,转眼就决绝地跳下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事发当天,班主任发现张明锐在教室里打牌,一气之下就找来了张明锐的母亲。

母亲还没搞清楚情况就气得失去理智,到学校后就扇了儿子两巴掌,絮絮叨叨的骂个不停,班主任连忙阻拦母亲,将母亲拉到办公室讨论如何教育孩子。

哪曾想,张明锐的自尊严重受挫,一个念头选择了轻生。而在母亲在经历了半年的网暴后,也选择了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明锐原本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直到某天他的父亲出轨,将大部分财产偷偷转让给了小三,导致母亲身无分文净身出户。

离婚后倔强的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早上不到4点就推车出摊买早餐,中午去超市当收银员,晚上再去夜市摆地摊。极度劳累的同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可以说,张明锐已经成为母亲唯一的希望,也正是在这种高压高期待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的打击,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几乎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心理有问题。

而青少年的病耻感非常强烈,2020年,在令人痛惜的武汉母子自杀案中,张明锐俨然也是一个被病耻感控制的绝望少年。

当他们一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时,会很害怕被贴标签、被排挤、被孤立。

为了不被排挤出群体,他们会下意识去掩饰。

就像跳楼的张明锐一样,被母亲当众扇耳光让他颜面扫地,再加上曾经内心积压的过多负面情绪,强烈的羞耻感和绝望感让张明瑞觉得没脸再在学校呆下去,也失去了应对生活的勇气。

青少年自杀事件总是频频发生,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倾尽了所有精力的教育与付出,换来的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 逃离以及“自杀”的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很多家长非常顾虑和无知,他们对“死”格外敏感一个道理,认为这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并忌讳说和“死”有关的事,更多家长甚至不知道有“死亡教育”这回事。

正因为如此,多数孩子并没有机会了解“死亡”,这也给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

青少年不知道死亡的意义,危害很大,要么漠视生命,要么胆小无助,要么犯罪犯法伤人杀人,要么轻易果断选择自杀。

未成年人伤人杀人的犯罪,除了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死亡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它更是一种遇挫教育,一种人生意义的教育

很多时候,给青少年带来沉重打击的不是失败本事,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由于大脑发育的不完善,青少年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在遭遇困难时,他们很容易自我否定,另外有些因素确实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

千万不要让孩子给自己贴上标签,限制他们的个人发展,“失败并不可怕,你在爸爸妈妈心中一直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你很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你已经进步很大,已经从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这次没有爸爸的帮助你能独自完成吗?”良好的倾听、共情、鼓励永远是愈挫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对你说:我想自杀,请问你该如何应对。很多父母一下子变得非常恐惧、委屈、无力,慌忙之下又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他们尽情倾诉,说到天荒地老;父母在一旁用心倾听,接纳孩子的感受,做孩子情感的容器,一定不要插话、点评,甚至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做父母的要明白,一定是你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影响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才会导致他们有自杀的想法。

如果你还用以往的方式说话沟通讲道理,就等于在悬崖边试探你的孩子。倾听完后!找专业人士来协助评估孩子的自杀风险,并改善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从哪里能看出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孩子曾经已经给你发出过求救信号了,比如,和你很严肃地讨论活着的意义或生命的意义:看一些和自杀有关的书、电影、视频等;常说“我觉得好难,我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我看不到任何希望”“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如果你都没有意识到,足以说明,你缺乏对孩子 的有效关注,孩子其实在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死亡教育。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