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个“酒壮怂人胆”的故事,这一划拉就要划拉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也就是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由此拉开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序幕。

安史之乱起的时候,郭子仪还在守孝,国家都要没了,朝廷还能管你孝不孝吗?赶紧出来保家卫国,讨伐安禄山。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当属天功,《资治通鉴》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但是不是真的主不疑就不好说了。

因为在公元765年,唐代宗李豫将自己的二女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暧。郭子仪生郭暧的时候已经55岁了,所以对他很是疼爱。虽说娶的是公主当了驸马爷,但得陪住在公主府,官职都是虚职,军权更是别想了,当爹的做什么事都得想着自己儿子在皇家手里,因此郭子仪其实并不愿意。

但唐代宗直接下旨赐婚,郭家也没辙。765年两人成婚的时候,郭暧才十三四岁,升平公主也只有15岁——好家伙,这年龄搁现代,已经是妥妥的铁窗泪了——著名的《醉打金枝》就发生在两人之间。

您想啊,两个娇生惯养的初中生在一起过日子,没有矛盾才是不正常的,同时两人的关系也很微妙

站在升平公主的角度,再不懂事但生在帝王家,郭子仪的名字总该听说过吧?可郭子仪再厉害,天下还是他们李家的天下,这时郭子仪的名声越大,升平对他这个公公的态度就越是说不清道不明。

而在郭暧的立场上,古代是绝对的男尊女卑,你是公主又怎么了?要不是我爹,天下姓不姓李都两说,更何况你这个公主?同时古代儿媳见了公婆要行礼,但升平是公主,所以郭子仪夫妇见了她要反行君臣之礼,这时候郭暧该把自己摆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问题单拎出来看,好像都没错,但是揉到一块儿的时候,两口子心里不互相有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据说是郭子仪过七十大寿,满朝文武都来贺寿,唐代宗也派人送来了贺礼,唯独不见升平公主。你要是郭暧,你咋想?

郭暧怎么想的不知道,但嘴上很诚实,就是不停地给自己灌酒。郭暧喝成了什么样不知道,毕竟路上也没有交警让他吹一下子,但郭暧肯定没有大醉

回府之后,可以预料的是两人必然要吵架,吵着吵着郭暧说出来那句:“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你不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吗?我爹是嫌弃皇帝的位置才不当的!同时还把公主抱回卧房给打了一顿。

喝了酒家暴是吧?也就是郭暧不在四川,不然高低不敢动手。别说喝了酒,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那也是家里的领导。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郭暧那句话一出口,诛九族都是轻的。升平公主受了委屈不管不顾,直接跑回皇宫告状。

郭暧一看情况不对,赶紧回家找到老爹说明情况。郭子仪一听,你这又是打公主,又是骂皇上的,不付出点代价是不行了,所以把郭暧五花大绑,压到唐代宗面前认罪。

您看,直到这里,郭暧的举止虽然大胆,甚至可说是狂悖,但整体思路是很清晰的。如果他真的在郭子仪的寿辰上彻底把自己喝醉了,后面这一系列行为都不可能完成。

所以不要相信酒后乱性这种鬼话,只有酩酊大醉才可能断片,这时候想乱性已经没能力了。如果真的乱了性第二天又说不记得了,绝对是假的,因为既然还有能力乱性,就说明他还没有彻底丧失对自我的控制。当然,耍酒疯不在此列,因为耍酒疯是漫无目的的。

升平公主回到宫里,本以为父皇能为自己做主,但是在唐代宗的立场,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又是用人之际,更不用说郭子仪手里还有军权,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撕破脸的。

所以唐代宗对升平说:“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一句话总结,郭暧说得没错。

唐代宗本就没法治罪郭家,郭子仪又绑着郭暧来请罪,情理上的面子是做足了,唐代宗也就顺坡下驴不追究了。郭子仪回到家之后,又打了郭暧数十杖,彻底让皇室把面子挣了回来,这事儿也就彻底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醉打金枝的故事到此结束,后续跟很多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样。经过这么一番,唐代宗跟升平说明了情况,郭暧也借着酒劲儿把一直压在心里的不痛快说了出来,两人都明白了利害关系,有了尊重,感情反而比以前好了。

这说明什么?

这充分说明了两口子要互相尊重,有什么话说开了比憋在心里好,但有时候要把话说开,你得有点外部的催化剂,酒就可以。

所以醉打金枝到底是一个酒壮怂人胆的故事,还是郭暧借酒提升家庭地位的故事?

两者可能都有,但前者肯定有,因为有些话你不借着酒劲儿,或者说没有这么一个由头,你是说不出口的。

那么酒壮怂人胆在病理上有没有什么依据呢?

有一种说法是酒精作用于脑干网状体,网状体受到酒精麻痹之后使得大脑皮层亢进,人就会活跃。人兴奋活跃起来,胆子自然就大了。而一旦过了头就会兴奋地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所以其中的度在哪里,很重要。

《黄帝内经》里则说:“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

大概意思是说气血上涌,呈现出肝胆之气,那时将这种现象称为“酒悖”,苏轼也有“酒酣胸胆尚开张”的千古名篇流传。

最开始的酒壮怂人胆或许还纯是药理作用,但越到后来,可能更得加一部分心理作用进去。因为你越相信喝了酒能壮胆,你就越不怕去做你心里想做的事,而绝大多数人的不敢,只是自己给了自己太多束缚。

很多影视作品里,有些人抱着酒灌了两口就上战场或者表白去了,很明显酒精还没开始起作用呢,他却已经无所畏惧了。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仪式感,告诉自己我不怕了,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最后说一个真人真事,A男和B女是两口子,属于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攒局喝酒认识的。

两口子都喝酒,很恩爱,特别喜欢腻一块儿,恨不得变成一个人。到什么程度呢,一场酒喝到最后,每喝一杯亲一口,堪称专业虐狗一百年。

我就特好奇这两口子为何关系这么融洽,有一次喝到后头就问了一嘴,只有酒没有故事怎么能行。A没回答,是B说的。

神奇的是,B以前是不喝酒的,A对B很好,基本上是百依百顺,让往东不往西,让撵狗不杀鸡。但B总感觉他们之间隔着什么,尤其是每次A跟朋友喝完酒回家,都像哭过似的,而出去应酬却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A从朋友家回来又这样,B就问他怎么回事,A说没什么,B那个脾气就上来了,以为他在外面有人了,非得让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A一下眼泪就下来了,说自己是个男人,但什么都得听B的,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知道怎么沟通,他说出来怕B觉得自己不爱她了,不说出来自己又很纠结,只能每次喝酒跟朋友吐露,那叫一个涕泗横流。

反正大概就这么个意思,你们领会精神。这一下子给B说懵了,抱着A说,你不说都憋在心里,我怎么知道呢?

自那以后,A要是有什么话说不出口,B就买两瓶酒,A做饭,两人在家一边吃一边说,大多数时候是A喝酒说话,B一边吃一边听。有些话说出来之后,反而两人越来越好,再后来B慢慢陪着A喝一点儿低度酒,一步一步才到今天。

要不是B在酒桌上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在公司好歹算个领导的A,家里居然是这种地位。可能,这就是四川男人的宿命吧。

还是那句话,酒就在那里,最后怎么喝怎么用还得看人。

谢谢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