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风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孙开林的心意象山水艺术

文/邵大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开林先生是一位有深厚传统功力和全面修养的艺术家,他的传统功力得益于他自幼对丹青的痴迷和尔后受到的良好师承。程大利先生对他青年时期传统国画功底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当然,还更得益于他的刻苦钻研和亳不懈怠的探索与实践;他的修养来自于他长期受到古代大师典范作品的熏陶和感染,来自于他广阔的艺术视野,还有来自于他对客观自然与绘画艺术的体悟。

不论人物、花鸟画或山水,传统国画功力的表现不在造型,不在客观物象的具体呈现,而在于艺术家从客观现实中获得启发和灵感,运用笔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山水画尤其如此。传统笔墨既是一种技法,更体现一种文化精神,表现作者情感,散发出时代气息。历史上一些杰出画家都重视笔墨创新,学习和研究传统笔墨的基本法则,将这些法则放在观察和表现自然的过程中加以检验,从而有所领悟,有所体会,有所创造。因此,传统国画家一直强调,所谓笔墨创新是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有法,是遵循传统的规范;无法,是艺术家在对客观自然独有体会基础上的创造。古今中外真正有作为的杰出艺术家,无不是从传统走来而又对传统方法有所修正和补充的人。孙开林是其中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孙开林的早期作品,不论是《古壁悬飞瀑》《山溪渔隐》,还是《幽禽戏浪》《秋林诗会》等等,都可以看出,他沉醉在传统文人画诗意笔墨与章法之中,对大自然的激情和宁静的创作心态交织在一起,形成他独特的绘画面貌。每幅画都经过他充分的酝酿和构思,缜密的布局和平面中的空间处理,虚与实巧妙的转换,笔力遒劲而灵动,以及墨与色的交相辉映,都说明他不仅对传统绘画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善于用水,不仅水流、瀑布描写得十分生动,而且画面上水墨淋漓,温润清新。程大利先生评论孙开林作品时说他的笔法、墨法、水法“俱入神化矣,非近百年来所有”,是不过分的。 古今中外的艺术创新,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古开今”,另一种是“破古开今”,绘画创作也不例外。古代遗产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吸收和运用,从传统中寻找被忘记的一些观念和手法,革去当前的一些陈规,结合人们新的审美追求进行创造,传递新的理念,是创新的途径之一;破古代传统的一些观念和技法,吸收“非传统因素”的新养料,是另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所谓“非传统因素”,包括其他绘画门类技巧、民间艺术和外国绘画的表现手法等。

不过,传统国画的这两种创新途径和方法一般不是截然对立的,因为传统的国画语言对异己的元素既有相当的包容性,也有很强的消化和融合能力。完全放弃笔墨,背弃国画传统的“创新”,已经不属于国画范围,而属于另一种艺术门类。有广阔眼界的孙开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在传统国画创作上取得不菲成就之后,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探索,努力开辟新的绘画历程,走中西融合之路,探求绘画的时代风采。在到北美旅居和进行学术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的画风有新的变化。他自己把这种变化和新的画风分别称之为“融合”和“现代”。所谓“融合”就是融西补中,把西画的造型和色彩适当运用于中国画创作,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形成新的面貌。这里说的西画,基本上属于写实范畴。而之后的所谓“现代”画风,则把西画的现代抽象语言运用到水墨绘画之中。孙开林的“融合”型绘画,基本上保留了传统国画的章法,笔墨有所弱化,强化了色彩,加大了画面的视觉张力。他的“现代”画风的作品,表面上看传统笔墨的勾、勒消失了,山水形的结构也基本上不存在了,接近西方的抽象派绘画。但细细观摩与品味,则发现这些作品仍然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意味。因为画面虽然有相当的抽象性,但与西方抽象绘画仍然不同,它们具有明显的传统中国画的意象性。

作品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