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二章 波兰 1939 ◆

当1939年春德军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时,德国已经完成了对波兰的战略包围。德军可以从北面的东普鲁士,西面的德国东部,南面的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对波兰发起进攻。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德军入侵行动的最后一道保险。这个条约还秘密划分了苏德两国在波兰的势力范围,这对第1山地师后来的战斗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白色方案

德军进攻波兰的作战计划,代号“白色”方案(Case White),基本构想是集结在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德军集团以装甲部队为先锋,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波兰实施钳形向心突击,将在华沙东西两侧形成双重包围圈,歼灭波军主力,这是德军“闪电战”的首次应用。为了达到这一战役目的,德军统帅部集结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2000架飞机,分为南北两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由博克(Bock )上将指挥,下辖屈希勒尔(Kuchler)上将的第3集团军和克卢格(kluge)上将的第4集团军,负责从北面发起进攻;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斯泰特(Rundstedt)上将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茨(Blaskowitz)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Reichenau)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List)上将的第14集团军,负责从南面发起进攻。与此相对,波军只有39个师,16个旅,约100万人,而且尚未完成动员,在兵力、兵器上都居于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跨越波捷边界的德国山地部队摩托车兵。

德军的三个山地师全部参加了对波兰的进攻,他们都被配置在南线,在南方集团军群编制内参战。在战役开始时,第1、2山地师作为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被配属给第14集团军,而第3山地师作为该集团军第18军的一部分在战役开始前就在靠近波兰的边界上展开,不久,第1、2山地师也归第18军指挥,该军军长为欧根·拜耶(Eugen Beyer)上将。除了第3山地师外,第18军还包括第2装甲师和第4轻装师。第18军的任务是击败部署在波兰南部边界上的波军,向加利西亚首府利沃夫(Lvov)突击,防止波军经利沃夫地区逃往匈牙利。作为南部钳形攻势的外侧包抄部队,该军将与第14集团军的其他部队一同从利沃夫向北进攻,目标是与从北面而来的第3集团军突击部队会合。第18军当面的波兰守军是法布里奇将军指挥的“喀尔巴阡”集团军,下辖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摩托化旅。从地形上看,波兰南部与摩拉维亚接壤的边境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地形,那里坐落着高耸入云的喀尔巴阡山脉。除非进攻者可以快速通过,否则那里的波兰守军将对向前推进的德国军队的右翼造成威胁。有鉴于此,几个德国山地师被部署在德军战线的最南端,他们必须从东面的杜卡拉山口(Dukla Pass)和西面的加布伦卡山口(Jablunka Pass)突破喀尔巴阡山脉,向东挺进,最终占领普热梅希尔(Przemysl)和利沃夫。在抵达利沃夫前,德国山地部队将不得不经过一段长距离的徒步奔袭,而在抵达该城后,作为向北包抄的外线部队,他们必须非常快速地向前推进,每天所要推进的距离都非常远,而且比负责内线进攻的德军摩托化部队推进速度更快,同时推进距离也更远,正如第18军军部给各山地师的命令所描述的那样:“为了到达利沃夫,我们必须前进,再前进!但到达利沃夫后,我们还要齐步快跑!”

南翼尖刀

8月25日,当接到向东调动的命令时,第1和第2山地师正驻扎在德国南部的军营中。命令要求他们立即前往斯洛伐克北部省份摩拉维亚与波兰接壤的地区进行部署。德国对波兰开战后,这两个师将从那里进入波兰境内,但他们从巴伐利亚向集结地域调动的过程并不顺利。德国的铁路系统当时正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列车都被用来运输那些组成第一攻击波的部队,这些享有更高优先权的部队将通过铁路前往沿德波边境设立的集结地。战争开始两天后,这两个山地师才开始陆续抵达他们的集结地。由迪特尔将军指挥的第3山地师作为第18军的一部分,已经在9月1日战斗打响前部署在边境一带,该师在战役开始当天就攻入波兰境内。

■ 德军山地兵们通过一座木排桥渡过波兰南部的河流。

■ 在波兰乡间行进的德国山地部队骡马运输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徒步行军的山地兵们与骡马牵引的火炮相伴而行。

在第1和第2山地师进入波兰境内与第3山地师会合前,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天。实际上,战争的结局已经被最初四天的战斗所决定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可能了解这个情况,但德国山地部队的官兵们当时并不知道整个战役的态势。事实上,波兰军队英勇的抵抗,顽强的防御,其后卫部队的坚定不移以及波兰步兵狂热的攻击锐气从开战第一天一直延续到了战斗的最后一天,这一切都让德国山地部队感到这可能会是一场旷日持久而且非常艰苦的战争。当第1和第2山地师赶到战场,三个德国山地师即从西向东一字排开,依次为迪特尔的第3山地师,弗伊尔施泰因的第2山地师和屈布勒的第1山地师。这三个师将齐头并进,向各自在战役第一阶段的最初目标进发,他们的最初目标分别是塔诺夫镇(Tarnov)、亚斯沃镇(Jaslo)和萨诺克镇(Sanok)。

■ 在炎热的天气下行军,为马匹补充水份很重要。

■ 德军山地部队使用的轻便马车。

第1和第2山地师遇到的首支波兰军队是得到摩托化部队支援的波兰第1和第2山地步兵旅。德军从东部和南部发起的攻击,使该部波军陷入了两线作战,但是波军的抵抗仍然非常顽强,特别是在萨诺克地区,双方陷入苦战。在战斗中,第100山地团第10连的官兵们高唱着军歌对波军阵地发起了一次刺刀冲锋,面对山地兵们无畏表现,波军士兵不是举手投降,就是逃跑了。迫于德军的强大攻势,他们开始后撤。受过专业山地作战训练的德国山地部队很快就通过了高耸入云的喀尔巴阡山脉,冲入了山下的平原地带。他们做好了开始第一次长距离徒步行军的准备,在未来18天的作战中,山地师的官兵们在大多数时间里就是在不停地向前行军。9月8日,山地部队终于克服波兰军队的阻击,在萨诺克地区渡过了桑河(the San),但是,第3山地师因为当面波军的抵抗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转向南面的森林地带,清剿那里的残余波军,并防备波军从侧翼发动的进攻,第1和第2山地师继续向东前进。当波军已经无法对德军侧翼构成危胁时,第3山地师做好了向利沃夫前进的准备,但却接到了调往西线的命令,以防备英法军队可能发动的进攻,这使该师未能和他的两个姊妹师一起分享波兰战役的最后胜利。

向利沃夫冲刺

当时波兰南部地区的道路都是及膝深的烂泥,这个国家的道路对于德国山地兵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早就习惯了在德国干净整洁、路面坚实的高速公路上行军,厚重的淤泥减慢了部队的前进速度。为了给第1山地师引领道路并加快部队的推进速度,该师师长屈布勒将军组成了一支摩托化先遣队,包括4个山地步兵连,并加强了炮兵、反坦克炮分队、防空分队和工兵分队。这支先遣队或者说是尖刀分队搭乘卡车,在装甲车引导下拖带着火炮向前开进。车上全副武装的山地步兵时刻准备下车与前来阻击的敌人进行战斗。当前的形势让德军的指挥官敢于派出这样一支部队前去冒险,这种冒险行为本是任何一个清醒的指挥官都不会接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摩托化纵队越来越深入东方,该纵队的先头分队与后面正徒劳地试图赶上来的团主力之间已经拉开了几公里的距离。与此同时,这个先头分队也已经孤立于先遣队的主力,这两部分德军都很可能在波军突然而至的攻击中被截断退路、包围或消灭,但德军指挥官决定冒这个风险,于是两部分德军各自继续向前进发。快速前进的突击队突破了波军脆弱的防线,绕过波军重点设防的普热梅希尔城,很快就到达了波兰“喀尔巴阡”集团军的后方。当德军卡车轰鸣着冲向他们的目的地时,碰上了正从前线后撤的波军部队以及其他正赶往前线的波军纵队。每当此时,德军都用手中的武器猛烈扫射或是用火炮轰击波军。这些波军几乎没有尝试进行阻止或组建后卫部队牵制这队德军山地兵,因为他们的运动速度太快了,波军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实际上,许多波军部队已经很久都没有与上级指挥部取得联系了,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判断或是在临时上级的指挥下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山地部队摩托化分队的军官在行军途中查看地图。

■ 波军的抵抗给德军山地部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图为被击毁的德军车辆。

■ 德军山地兵查看路上被击毁的波军坦克。

在某些地点,一些波军分队对德军尖刀分队的出现迅速做出了反击,他们构筑了防线并对德军开火射击。有时仅凭先遣队配属的炮兵小组就可以清除这些抵抗,但在更多的时候,德军山地步兵只有通过抵近攻击才能打开继续前进的道路。被德军先遣队打散的波军在他们离去后,通常都能迅速重新集结在一起,用炮火和顽强的抵抗迎击从烂泥中跋涉而来的德军山地步兵团主力。波兰军队凶猛的抵抗和他们步兵发动的攻击拖延了徒步行军的德国山地部队的进军速度,这使得山地部队主力与先遣队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了。先遣队的前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他们每天推进的距离超过50公里,以至于一度孤军深入至波军防线后方离德军主战线超过120公里的地方,而第1山地师与左翼的第2山地师之间的距离也拉大到100公里,但屈布勒完全无视本师暴露的侧翼,只是催促部下向前,再向前,最终在格洛德克狭道(Grodek narrows)切断了波军撤退的道路。波兰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残酷而激烈的战斗正不分昼夜地进行着。尽管德国空军摧毁了德军地面部队前进道路上许多波军防御设施,但这并不能阻止幸存波军继续坚持抵抗。即使在遭受了最猛烈空袭的地方,德军山地兵的推进仍常常遭到波军机枪的阻击,这些隐藏在废墟中的波军需要德军山地兵耗费大量时间才能消灭干净,但是没有一支波军可以长时间地阻止德军第1山地师的推进。在9月13日,该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利沃夫市的郊外,这些德军驾车闯入市区,他们试图通过突然的进攻一举夺占该市。只有几个山地兵小分队参与了这次突袭,这批突击部队很快就遇到了波兰步兵的拼死反击。波兰军队顶住了这股德军的进攻并将他们赶出城区。被逐出市区的德军山地兵分队重新集结在一起并掘壕设立了阵地,等待团主力的到达。他们打退了波军的一次次进攻,直到那些徒步行军的山地团陆续抵达后才被替换下来。第1山地师各团用几个营攻占了该市北部可以俯瞰市区的几座小山,与此同时,其他的山地营为即将开始的对市区的主攻做着准备。经过增援和休整,位于城市正面的怀有必胜信念的德国山地部队发起了进攻,开始扫清城市外围,德国山地部队分散为很多的小队和营级战斗群,在城市前建立了出发阵地。战斗是在波军猛烈的炮火下进行的,最初德军只有两个炮兵连到达城市外围,为山地兵们的进攻提供支援,而波军可以集中一个半连的75毫米火炮和一个连的100毫米火炮进行反击,此外还有大量各种口径的步兵炮向进攻中的德军倾泻炮弹,后来还发现,利沃夫城内还有几门120毫米的要塞炮。守军的凶猛炮火让德军遭到了较大的伤亡,在利沃夫外围的战斗中,第1山地师就有243人阵亡,400人受伤。德军据此预测,攻城战斗的过程将十分艰苦,很多波兰市民都会作为战士参与战斗,双方将逐街逐屋地展开激烈的巷战。

■ 普热梅希尔城附近被炸断的桥梁。

为了赢得巷战的胜利,进攻方的人数通常必须多于防守方的兵力,兵力对比应不低于2:1。此时,在利沃夫城外,只有第1山地师的部队,第2山地师仍在赶往利沃夫的路上。尽管第1山地师实际上已经动用了抵达前线的所有兵力和武器用于进攻,但德军的突击兵力仍远少于利沃夫城的波兰守军。当时,在城内至少有20000名波军官兵,拥有100门火炮,在包围圈外,来自波军第11、14师的部队正尽力打破包围,增援城内守军。攻守双方的兵力对比正好颠倒了过来,进攻方的兵力远远少于守军。城内外的波兰守军通过无线电协调火力,使山地兵们受到了两面夹击。当山地兵们向那些企图靠近城市的波军进攻时,背后却遭到城内波军火炮的轰击,这让他们感到很沮丧。在夜间,一些波军还挺着刺刀向德军阵地发起自杀性冲锋,在照明弹的亮光下,他们被德军机枪打倒,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没有人后退。在进行战前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次危机,波军从普热梅希尔撤出的一个军突然出现在第1山地师的侧翼,这几乎让山地师的攻城计划成为泡影。这个波兰军的目的看起来很可能是要威胁德军山地师的侧翼,但随后而至的一个德军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迫使这股波军改变了行军方向,从而消除了山地部队面对优势敌人进行两线作战的危险。第1山地师的部队随即重新集结在主攻方向,并很快做好了一切攻击准备,但是一个新情况破坏了该师精心准备的攻势。

■ 在德军山地兵与波军激战中被毁的波兰民宅。

■ 长途行军的疲劳让山地兵们倒头便睡。

意外的结局

9月17日,苏联红军介入了这场战争,他们已经从波军背后跨过边界,对波兰发动了进攻。根据德国和苏联事先达成的政治协议,利沃夫市位苏军占领区,因此,德国山地部队取消了对这座城市的进攻计划。山地兵们眼看着即将到手的胜利荣誉被苏军抢走了,他们在开战后连续数周的艰苦跋涉和战斗,付出的牺牲和流血都在转眼间成了徒劳。德国山地部队不得不开始准备后撤到苏德划定的新分界线德国一侧。此时,利沃夫市波兰守军的司令官意识到了他的对手的价值,在9月21日派出了一队代表手举白旗和德军接触,他们希望作为德国精锐部队之一的第1山地师能够接受该市守军的投降。随后,城内25000名官兵放下了武器,德军缴获了大批步枪、机枪和火炮。遵照骑士精神,第1山地师在9月21日接收了所有波兰守军,他们的英勇战斗赢得了德国人的尊重,很快就被释放回家,免于被苏军俘虏的命运——那些落入苏军之手的波军官兵中不少人被苏联内务部队处决或在西伯利亚服苦役。两年后,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的第1山地师将再次兵临利沃夫市,将这份迟来的荣誉归入囊中。

■ 在山地兵押送下前往战俘营的波兰战俘。

对德国山地部队来说,波兰战役的结局并不令人感到满意。在18天的战斗中,第1山地师长途奔袭250公里,即使和那些大出风头的装甲部队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所有的努力都因为一纸政治协议而付诸流水。在波兰的战斗中,初上战场的山地部队证明了自己精锐部队的本色,他们俘获了64000名波军官兵,缴获了包括110门火炮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第1山地师的快速突袭更是堪称军事上的典范。正如屈布勒将军在战役结束后对全师发表的讲话所说的:“雪绒花对敌人来说已经成为恐怖的象征。”他本人也因为组建山地部队而做出的贡献和在波兰战役中的出色指挥而成为德国山地部队中第一位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也是德军师级指挥官中最早获此殊荣的人之一。荣誉背后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以第1山地师为例,在波兰战役期间,该师共损失了1402名官兵,其中有47名军官,76名军士和353名士兵在行动中阵亡,这个伤亡在所有参战的德军部队中是相当高的。经过血腥的战斗,第1山地师暂时失去了行动能力,返回国内恢复元气。在波兰战役后,所有德军山地师都返回德国国内,补充损失,并等待新的战斗。

■ 1939年9月21日,利沃夫城的波兰守军向德军第1山地师投降。

■ 波兰战役结束后,山地兵们乘火车返回德国,但战争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