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经有这样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如果父母只提供衣食、温饱的抚养,却不对孩子进行好好的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过错了。
受到这样良好文化的熏陶影响,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排名也是靠前的。
由于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我们得以在经济和科技上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享受到教育红利的家长们,他们往往是高考的获利者,他们通过高考,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所以,他们对教育更是看得非常重要。
然而,有的家长,太过于夸大这种重要了,同时也误解了教育的本质,高举“教育”大旗,实际上干的却是令孩子失望、甚至绝望的事儿。
吉林一个18岁的女孩儿,不堪忍受压力,跑到江边跳江,被救助之后,女孩子瑟瑟发抖,坐在岸边哭泣,然而,等她爸爸来了之后,她受到的打击,却更严重了。
她经历了绝望,虽被人从死亡的险境里拉回来了,她的内心还非常脆弱,这时候她需要亲人的安慰,需要一些温暖。
所有人看到她可怜兮兮的样子,都心疼得想去抱抱她,开导一下,希望她不要再走极端。
可惜的是,当她的爸爸到了现场,不仅没有安慰她,反而对她是一轮又一轮的语言攻击,骂的那些话语,句句都诛心。
她爸爸说的是:你死不死,你还死不死了,不死就回家。
句句不离死字,每一句听起来都异常刺耳。除了骂,他还冲过去要对女孩儿动手,要不是围观的人使劲拉着他,不知道女孩会被自己的父亲收拾成什么样子。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女孩的爸爸也越来越愤怒,他一次次朝女孩冲去,又一次次被拉开,嘴里的骂声从未停止。
大家都帮着女孩,把他挡在外面,然后也指责他不该如此对待女儿,女儿刚经历这样的事情,情绪还在崩溃中,这样骂她,刺激她,难道是想要她再跳一次吗?
女孩身后站了一位穿正装的女子,她也是路过的人,她非常善良地护着女孩,女孩也往她身边靠。可见,可怜的孩子真的渴望一点点温暖,哪怕那些温暖只是来自于陌生人。
作者观点:
看到女孩儿无助又可怜的样子,我真的很难受。很想跟她说:眼前的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青春年少经历的成长阵痛,那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熬一熬就过去了,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当然,我也对女孩选择跳河的方式感到痛心。18岁已经是成年人了,不是高三也是高二了,经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应该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怎么能因为压力就选择轻生呢?这不仅是懦弱的体现,也是不负责的体现。
那么,一个孩子懦弱、不负责任,谁要承担主要责任呢,当然是父母。
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片空白的,她开始学着坐、站、走、说话、思考,这些都是父母教的,这些是最早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它是孩子接受的最初教育,它的教育质量,决定了孩子未来在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时候的吸收方向和深度。
比如,老师讲述幸福,家庭和睦的孩子,想到的是父母和自己过生日、过新年、去旅行等等全家团圆丰富多彩的事。但是家庭不幸的孩子,他可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意思,他对幸福的理解,可能是某天父母没有吵架,他得以安静地吃完一顿饭。
可以说,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教育,是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孩子的认知限度,对于学校教育灌输的东西,他能吸收多少,能拓展多少,能够往哪个角度去想象,真的取决于家庭的基础教育。
所以,我不想去指责这个18岁的女孩不负责任,我想问的是,作为父亲,可否耐心一点?在孩子如此绝望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倾听她的声音,听听她的绝望,然后告诉她说,没事的,一切有爸爸在。
孩子是会长大的,作为父母,在孩子没有长大之前,请多付出一些心灵上的关心,衣食住行现在哪家都不缺,孩子们不会为此发愁。但学习的压力的确很大,家长如果无法体会孩子的压力,可以多沟通,多疏导,不要只盯着成绩,不要动不动就骂了,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会起反作用的。
希望孩子们都能顺利熬过高中生活,也希望家长们都能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