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高的德行是什么?两个字:无欲。这个欲是指人类的生存欲望之外的过多的欲。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曲则全”,“曲”,就是曲线;“全”,就是处事很周到,很周全。一个人处事能够拐来拐去,才有办法面面顾到,顾全大局。如果走直路,就可能会引起正面的冲突,就照顾不了全局。所以,老子首先告诉我们,委屈才能求全。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也流传了很久,一个人如果不能受委屈,就不可能求全。如果硬碰硬,直来直去,个性很直,很容易把人都得罪光,那就没办法全了。

“枉则直”,“枉”,就是冤枉,“直”,就是清白。受冤枉,才有清白的一天。很多人认为自己受了冤枉,很凄惨,其实想想看,如果不受冤枉,永远没有清白的一天,受了冤枉,才有机会证明清白。

人如果知道,自己受冤枉反而是幸运的,人生会改变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人有时候总是觉得受冤枉很委屈,然而却没有想到委屈才能求全。如果我受冤枉,我不表白,别人有一天发现我是受冤枉的,那他对我的态度整个都改变了,那我不是反而得到更多好处吗?

当领导冤枉你的时候,你最好不要去争论,不要去表白什么,你要想我好不容易让他冤枉一次,别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等到后来他发现我没有错,是他看错了,他就会对我特别好,我的收获就会更多,说不定给你升级加薪,以后犯什么错也会特别照顾你一下,这不挺好的吗。

“洼则盈”,有低洼,有空间,才能够装东西,才有一天会盈满。但是最好不要盈满,不盈满就永远有其他功能,可以装新的东西。一个罐子只要你不把它拿来全部装满米,它就可以装别的东西,比如可以装点鸡蛋,但是如果你全部装满米,那它就只能装米,装不了其他东西,人也是这样的,不求满,永远给自己留点空间你才能装得进其他的东西。

“弊则新”,弊就是旧的意思,有旧的才会有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我们讲新,一定要跟旧的连在一起。否则的话,你会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新的我才要,从而喜新厌旧。继旧才能开新,把旧的搞懂了,才能够温故而知新,否则新的就成了非常危险的东西。为什么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就是一方或双方觉得新的好,处不好换个新的,有钱了更要换个新的,升官了换个新的,真的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少则得”,我没有什么欲望,很容易满足,因为我不争,我要的少,人家反而愿意都给我。

“多则惑”,什么东西你要多了,别人就感觉很疑惑,你要那么多干什么?你那么贪心,人家反而不给你,你就达不到目的。一个人很容易满足,是最快乐的。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这里的“一”就是老子所谓的“道”,圣人持守着“道”来作为天下的准则。而老子所讲的“道”,则涵盖了所有范畴,因此,老子所谓的“道”就可以用来作为天下的准则。这就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简单的来讲就是:以无欲为德。一个人最高的德行就是无欲,圣人抱定了一个心意:我清心寡欲,不老想自己,以天下为己任,跟天下万物合而为一。如此,就可以通晓所有的事理,明了天下万物共同的准则。你们要抢,就去抢;要争,就去争。我不用争,因为我心里头什么都有,不一定拿到手,不一定是我的才叫有。我只要看到了我就很满足,我就有了。

外国人比较容易满足,中国人不太容易满足,外国人去度假,花几百块美金,住在旅馆里面,点外卖,看书。中国人一出去旅游,甚至都不想睡觉,觉得睡觉太浪费时间,到处逛,好像不逛个遍都觉得亏了。民族性不同,各人就要走各人的路。

中国人的满足,跟西方的满足不太一样。我们多半是精神方面的满足,而不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西方人精神方面没有什么寄托,他们很单纯的就是信仰上帝,所以在物质方面,反而很容易满足。

老天给我们一个贪得无厌、很难满足的“性”,就是让我们去修的。假如人天生就没有什么欲望,就没有什么好修的了。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争,谁能跟你争呢?根本无从争起。我们看到一个东西,马上伸手去拿,结果所有人都伸手去争。如果我们不争着拿,大家反而会想是不是要等一等再拿,反而不急着要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得不如少得,多得永远不如少得。如果领导告诉你:三年以后给你五十万,现在要的话只给你十万。你选哪一个?我相信中国人都会说:你现在给我十万好了。因为几年以后公司可能倒闭了,那样一毛钱也拿不到。外国人就很奇怪:怎么能这样,看到小的忘记大的?其实不是,我们懂得“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

(觉得写的好的欢迎点赞、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