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户幕府(1603年-1868年)260余年的统治时期,日本前前后后出现过大大小小藩国约有500多个,平均下来的话,各个时代所存在的藩大概有二百七十个,故有“江户幕府三百藩”的称呼,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饫肥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饫肥藩是江户时代九州地区的一个藩国,藩主是伊东氏,石高为5万7000石(之后下降为5万4000石、5万1000石),领地位于日向国宫崎郡和那珂郡,藩厅则位于饫肥城,因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氏自镰仓时代起便已成为日向国饫肥地区的地头,到了战国时代虽然一时因岛津氏的侵略而被迫逃离当地,但是随着丰臣秀吉发动九州征伐,伊东祐兵作为向导加入丰臣氏的九州征伐军团,立下了战功,因而在战后被授予了曾井郡、臼杵郡、宮崎郡、清武郡、諸县郡等共计约2万8000石的领地,重新恢复了大名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四十八城

不过虽然得到了封赏,但是伊东祐兵志在恢复伊东氏的旧领,所以多次向丰臣秀吉提出申请希望可以回归饫肥旧领,终于在天正十六年(1588年)打动了丰臣秀吉,得到秀吉首肯被转封到旧领饫肥3万6000石,实现了家族夙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长三年(1598年)左右,经重新检地,伊东祐兵的领地石高上升至5万7000石。

庆长五年(1600年),关原之战爆发,此时伊东祐兵已经卧病不起,无法参战,但是仍然派遣长子伊东祐庆率军加入了东军,也因此战后伊东氏获得了本领安堵,由此成立了饫肥藩,伊东祐兵成为饫肥藩初代藩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伊东祐兵在心满意足中安然去世,享年42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庆继承,是为饫肥藩第二代藩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庆在任期间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积极的发展林木种植产业,开始在领内大量种植被后世称为“饫肥杉”杉木,也因此“饫肥杉”日后成为了饫肥藩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庆

元和三年(1617年),饫肥藩正式从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处拜领了5万7000石的朱印状。

宽永十三年(1636年),伊东祐庆去世,享年48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久继承,是为饫肥藩第三代藩主。而伊东祐庆的次子伊东祐丰则由于是将军德川家光的小姓关系,因此得以从本藩分得了3000石知行,饫肥藩的石高下降为5万4000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饫肥杉

宽永十四年(1637年),岛原之乱爆发,饫肥藩派遣了2500人的军队参加了平叛工作。

宽永十七年(1640年),在松井五郎兵卫的主持下,在藩内修建了井堰和水渠等水利设施。

正保年间(1644年-1648年),对破旧的潮岳神社进行了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岳神社

庆安三年(1650年),饫肥藩于外浦修筑了防波堤。

明历三年(1657年),伊东祐久去世,享年49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由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四代藩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佑由继任后又从本藩分出3000石石高给予弟弟伊东祐春,成立分家旗本家(表向御札众交代寄合),饫肥藩的石高再次下降到了5万1000石。

万治元年(1658年),由前藩主伊东祐久生前主持修建的榎原神社竣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榎原神社

宽文元年(1661年),伊东祐由去世,享年31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弟伊东祐实(伊东祐久四子)继承,是为饫肥藩第五代藩主。

伊东祐实继任之后,饫肥藩逐渐显露出了财政困难的情况,为此伊东祐实计划从藩政入手解决财政困局,但是计划还未来得及付诸实践,在宽文二年(1662年)藩内便爆发了大地震,加上地震引发的海啸,使得饫肥藩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之后,又因为领土边界的纠纷,饫肥藩与萨摩藩之间发生了矛盾,使得伊东祐实在任初期日子过得十分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の峠

不过尽管如此,伊东祐实仍然坚定的推行其改革措施,在他任内不仅对沃肥城进行了修缮,开凿了油津堀川运河,而且积极鼓励林木种植产业的发展和大力推广了番薯种植,并且还进一步确立乡士制度,同时与萨摩藩之间关于牛の峠的边界纠纷也获得了胜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津堀川运河(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津堀川运河(二)

元禄六年(1693年),由于伊东祐实一直无子,所以收取了侄子伊东佑崇(伊东佑春长子)作为养子,但是伊东佑崇体弱多病,所以到了宝永四年(1707年)之时,遭到废嫡。之后转而迎立伊东祐信的长子伊东祐永作为新的养子(伊东祐永的正室乃是作为祐实养女的佑崇之女)。

正德四年(1714年),伊东祐实隐居,家督之位由其养子伊东祐永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六代藩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实隐居的饫肥城西之丸

伊东祐永继任之后也同意面临财政状况日渐窘迫的窘境,于是他享保三年(1718年)颁布了更加严格的节俭令,并计划以此推行藩政改革,但不想此时却发生了城下町大火,造成了共计212间房屋被焚毁的重大损失,使得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下来。

享保八年(1723年),隐居中的伊东祐实去世,享年8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实之墓

元文四年(1739年),伊东祐永去世,享年51岁,家督之位由作为嫡子的九子伊东祐之继承,是为饫肥藩第七代藩主。

宽保二年(1742年),江户城发生了大洪灾,灾后饫肥藩作为西国大名参加了灾后重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饫肥城大手门

延享元年(1744年),伊东祐之去世,享年18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兄伊东祐隆(伊东祐永三子)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八代藩主。

延享四年(1747年),因体弱多病而被废嫡的伊东祐崇去世,享年79岁,结果比他的女婿祐永和外孙佑之都要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饫肥城本丸

宝历七年(1757年),伊东祐隆去世,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福继承,是为饫肥藩第九代藩主。

明和八年(1771年),饫肥藩负担了仙洞御所修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仙洞御所

天明元年(1781年),伊东祐隆去世,享年42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钟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十代藩主。

伊东祐钟继任之后,开始着手进行藩政改革,并确立了被称为“杉方部一法”的山林植树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饫肥城历史资料博物馆

宽政元年(1789年),为了救济因“天明大饥荒”而受灾的百姓,伊东祐钟开始起用石那田实右卫门在藩内进行了大规模树木种植,并用卖树的钱来救济百姓。

宽政十年(1798年),伊东祐钟去世,享年27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民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十一代藩主。

伊东祐民在任期间,由于野中金右卫门在树木种植上取得的功绩,饫肥藩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好转。以此为基础,藩内开始积极鼓励教育事业发展,并于享和元年(1801年),在藩内设立了学问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九年(1812年),伊东祐民去世,享年21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弟伊东祐丕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十二代藩主。不过不久之后伊东祐民怀孕的妻子便为他生下了遗腹子伊东祐相。

文化十一年(1814年),仅仅在位2年的伊东祐丕去世,享年18岁,家督之位由其年仅3岁的伊东祐相(伊东祐民遗腹子)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十三代藩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相

伊东祐相继任之时十分年幼,所以由家臣们代理其处理藩政。等到其亲政之后,为了振兴藩政,开始在藩内积极推行殖产兴业、奖励农桑以及军事改革等政策,并在沿海修建了海防炮台。同时他也积极的发展教育事业,推动了乡校·明教堂的发展,培育出了阿万丰藏、落合双石等众多人才。天保元年(1830年),又在原先的基础上创建了藩校·振德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藩校·振德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振德堂碑

嘉永4年(1851年),为了改善藩内财政状况,伊东祐相削减了藩士三分之一的俸禄,并在安政四年(1857年)颁布了节俭令。

幕末时期,饫肥藩跟随萨摩藩作为新政府一方开展行动,并在戊辰战争中负责了二条城和甲府城的守备工作。

明治二年(1869年),版籍奉还,伊东祐相成为饫肥藩藩知事,同年隐居,家督之位由其长子伊东祐归继承,是为饫肥藩第十四代藩主(藩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东祐归继任后对饫肥藩原来的官员制度进行了改革。

明治四年(1871年),废藩置县,饫肥藩成为饫肥县,之后经由都城县、宫崎县、鹿儿岛县最终被并入宫崎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治七年(1874年),隐居中的伊东祐相去世,享年63岁。

明治十年(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由原饫肥藩出身的武士组成的饫肥队也卷入其中,因此伊东祐归应继室的兄长岩仓具视的请求,向饫肥藩旧家臣寄去信件,要求他们归顺政府,不要协助西乡隆盛进行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仓具视

明治十七年(1884年),《华族令》颁布,伊东祐归被授予子爵的爵位列入华族之中。

历代藩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