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肾友发现尿蛋白2+,肌酐107,问我严不严重。我说进展到第3期了,中度肾功能损害。她很奇怪:

“我肌酐才刚超标1个单位,就到中度了吗?”

人们一般认为肌酐轻微超标,属于轻度肾损伤,肌酐107怎么看都像是轻度。但是按照肾功能金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来看,她的肾小球滤过率是51,处于中度肾损伤的范围(30-60)。

确实,肾友们对肌酐严重程度的认识,与医学上的肌酐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偏差是怎么造成的?

咱们肾友判断病情轻重,可能是根据身体的表现:出现乏力、贫血、水肿、头晕等症状了,就感觉病情加重了;也可能是根据肌酐数值:既然肌酐700是尿毒症,那么肌酐300-400是中度。这样符合人们生活中的认知。

但医学上不是这样划分的。医学上进行分期,依据是尿毒症风险大小——不是看现在,而是看未来:这病情会不会进展到尿毒症。

具体怎么划分的?我们看看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

第1期:

人的双肾,有200万个肾小球,平时一半的肾小球在工作。也就是100万肾小球,维持着大约100毫升/分钟的肾小球滤过率。

许多肾炎、肾综、尿蛋白患者,肾小球损失处于200万个→100万个的过程中,肾功能检查正常——这是肾功能1期,尿毒症风险最小的阶段。

第2期:

病情进展,肾小球数量减少一半、不足100万了,不够用了,这时会发生肾功能异常吗?还不会。肾脏有代偿机制,剩下的肾小球会提高工作压力,上强度,弥补损失的肾小球。当肾小球数量降到80万以下,它们再怎么使劲干也弥补不回来了,肾小球滤过率才会衰退,跌破正常值(滤过率正常值90以上),落到60-90这个区间——这是肾功能2期,尿毒症风险增大。

2期患者的肌酐会超标吗?一般不会超标。一是因为剩余的肾小球在做代偿,二是因为当肌酐升高幅度不大的时候,还处于参考范围内。比如一位肾友平时肌酐60-70,发展到二期,升到90、或是100,这在很多医疗机构的标准中是正常的。少部分基础肌酐水平较高的患者,在二期时会出现肌酐超标,但并不多见。

第3期:

肾小球数量继续减少至1/4(50万个)左右,到了尿毒症风险的决定阶段,称为第三期(肾小球滤过率30-60)。

我们可以看到,肾小球的数量(万),与滤过率的数值,差不多是相等的:大约每1万个肾小球,能产生1单位的滤过率。

到了3期,多数患者的肌酐才会超标,到一二百左右。开头的那位患者,就处于这一阶段。

3期处于肾功能1-5期的中间,是肾功能进展的一个分水岭:一旦滤过率低于45,肾功能进展就会朝着尿毒症踏步而去。

到3期的后半段:滤过率30-45(肌酐可能到二三百),叫做3b期。3b期的患者是不能治好的,尿毒症风险有多大呢?因为剩余的肾小球太少了、跌破了阈值,随着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下去,剩余的肾小球必然会在高压下逐个硬化(过劳死),理论上的肾功能恶化风险是100%.

那么此时尿毒症的风险也是100%吗?

理论上是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到100%,部分患者已经高龄,而进展到尿毒症尚需时间,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医疗干预来减慢。而且,也有部分患者具备可逆因素,肾功能有机会恢复。通过规范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在有生之年,并没有进展到尿毒症。这个分水岭并不等于最终决断,而是尿毒症风险飙升的一道坎。

开头说的那位患者,肾小球滤过率51,离45比较近了,无论如何都已经不属于早期,而是处于中期(滤过率30-60)。

第4期:

4期患者的肾小球数量减少到了15%以下,滤过率15-30。若是没有可逆因素,那么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肾功能进展,推迟尿毒症的到来。

第5期:

也就是尿毒症期。以往是滤过率降到6-8左右才诊断尿毒症,现在国际标准提前了,滤过率到15以下就是最后阶段。若是没有可逆因素,这时医生会为患者做一些透析/肾移植的准备工作(排队等肾源,或是做瘘等)。

通过以上进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肌酐是一项比较滞后的指标,肾脏损失掉大半之后,肌酐才会超标。所以人们对肌酐值的认知,会与真实损伤存在差异。

另外,部分肾友这样认识肌酐:700是尿毒症,那么700的一半350是中期——可不能这样算。一方面是因为肌酐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肌酐值并不是平稳上升的,在自然情况下呈倍数上升:平均每年升幅10%,每隔7-8年翻一番。从100升到260的时间,同样的时间会从260升到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肾友,肾功能受损了吗?

近年来,我们将2期患者纳入肾功能损害范围,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挽救了一批患者。

现在学术界有一种更进一步的声音:认为1期的蛋白尿患者,肾小球数量从200万下降到100万,这个过程中的肾脏排毒能力虽然没有衰退,却是实实在在地损失掉了一半的肾小球,也应该算作肾功能损伤。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主流。我国现在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只有10%,2/3的患者在进展到中晚期之前,从没有到过肾内科。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三率”皆低。眼下的问题还未解决,再进一步将蛋白尿患者也纳入肾功能损害范围,目前来讲过于好高骛远,没有实际作用。

如果未来有一天,慢性肾脏病的“三率”提上来了,尿毒症发生率也降下去了,肾科医生从繁重的肾衰竭诊疗任务中解放出来了。那时候再将尿蛋白纳入肾功能指标,会对肾脏病/尿毒症的防治有显著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