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国际关系理论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就俄乌冲突问题、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俄乌战争对中国弊大于利,因为中欧贸易、“一带一路”倡议都受到了这场战争冲击,中美对立也在加深。阎学通认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所有参与方,即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和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与俄罗斯为应对美国的围追堵截关系密切,合作深入,因此俄乌战争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质疑中方的态度,甚至进行别有用心的炒作,对中方立场进行歪曲解读。

不过中方在俄乌问题上一贯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没有盲目站队,这才避免局势走向最坏的方向。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乌克兰内部的政治风波,还是俄罗斯与北约在乌克兰的博弈,或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都属于别国内政问题。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的发展原则,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在俄乌冲突中站队无疑会对这一原则造成挑战,因此中国并未在俄乌之间选边站队,而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选择西方,会令中国失去长久以来打造的朋友圈,使得周边环境进一步恶化;选择支持俄罗斯,则需要面临西方的全方位制裁,这对于中国经济和外交的负面影响太大,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不过中国坚持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贸往来,这种丝毫不给美国的面子的做法,的确令中美的对立关系加剧。

阎学通教授认为:中欧贸易和“一带一路”倡议都会受到俄乌冲突的冲击,如果中国选边站,这种冲击确实会迅速袭来,但关键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自有立场,不站任何一边。从战争开始到现在,西方与俄罗斯都在试图利用舆情影响中国的选择,而且即便是美国也没有因中国选择继续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追加制裁。虽然这也与美国需要缓解通胀压力有关,但是中国的影响力、商品和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吸引力没变,中欧贸易、“一带一路”倡议受到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必须要承认,中欧班列确实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影响,因为部分进出口商为了规避制裁风险选择海运运送商品,而且部分欧洲货代巨头暂停了这一方面的业务。然而,制裁与反制裁涉及的是欧美与俄罗斯企业,暂时没有涉及中国企业,中欧贸易整体来看还能正常进行,至少在物理上运输线路仍然畅通,只要能解决货代问题,例如鼓励中国的物流企业进军欧洲,就能解决大部分障碍,为中欧贸易注入更多活力。

况且中欧班列不一定需要经过俄罗斯,例如芬兰就开通了经哈萨克斯坦过里海,再从阿塞拜疆至格鲁吉亚的线路转运到中欧再运抵芬兰。事实上,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了跨里海、黑海的班列,能够绕开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战。另外,俄乌冲突可能会在长远上影响中欧班列的运行,但是乌克兰在此前已经对接上了中欧班列。等到战争结束,乌克兰发达的铁路网或许能为中欧贸易提供新的运输通道,促成其进一步发展。

俄乌冲突结束后,西方与俄罗斯的对立会进一步加深,而中国会因为站队任意一边避免交恶任意一方,进而避免贸易路线被切断。另外,“一带一路”倡议本就涉及众多国家的铁路网,可用铁路线也是很多的,俄乌冲突后或许就会出现更多备选路线,让这张贸易网的“鲁棒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俄乌冲突可能会促使中欧双方在贸易中更好地避免、排除风险。

至于俄乌冲突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怎样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欧洲、美国和俄罗斯,互相的制裁将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成员之间的贸易造成较大的障碍。但是从其他角度来看,拒绝在这场冲突中站队的国家发现与中国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部分国家也借此看到了美国的阴险与卑鄙,再加上类似哥伦比亚这样本就准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或许这场战争将为“一带一路”倡议扩列提供机会,而从结果来看不一定是完全不利的。

另外,俄乌冲突确实会加剧中美对立,具体来说体现在银行转账支付体系、互联网技术规范等方面。通过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国将再次明确认识到使用美国主导的体系会有怎样的后果,因此即便是为了避免受制于人,中国也会寻求推出替代方案,以免在今后被美国打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想要成为新的世界强国,推行本国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美国为例,1911年10月21日,美国授意伯利恒公司与晚清政府签订了一份规模庞大的海军重建与海港建造计划。这份计划虽然本意是防备日本海上力量的扩充,但也可以被用作推行美国的工业标准,因为其中涉及的工业设备均产自美国。可以说,一旦这份条约得以实现,中国的造船业将长期使用美国标准,而美国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更深入地渗透进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为何美国会无所不用其极地争夺5G标准,以至于在输掉了与华为的竞争后恼羞成怒,妄图使用各种阴谋诡计翻盘。无论是哪个时代,制定标准的国家都在国际上有着更强的影响力,也有着更大的话语权,而这两个因素是成为国际秩序塑造者的重要依仗。

只是具体到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破坏了他们花费百年时间打造出的国际信誉,由美国主导的标准因此也失去了对全世界的普适性。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推行新标准的绝佳时期,至少能够争取中立国家利用中国标准对冲美国标准失效的风险。或许现在加深中美对立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两国的竞争,或者两国标准的竞争本就有加深对立的风险,现在只是出现了对中国更有利的机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