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出彩的文学家,其所作之文章,时至今日仍然是语文课本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作为文学家,鲁迅同样承担起了那个时代思想启蒙的重担,其曾经言说过的诸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也能看出其身上所存之风骨。

并且鲁迅先生曾经对时局展现的批判态度,以及对各种阿谀奉承行为的不屑一顾,让人敬仰。

他曾经在《小杂感》之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为何对待道士和和尚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又为何说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能懂得中国的大半呢?

时局所困

鲁迅先生所处时代,正是我国时局最为动荡的年代,当时从日本回国,毅然决然选择弃医从文的鲁迅,心中自然也存在着一腔热血。

那是最为耻辱的年代,诸多的学子们对于当时中国在国际上所遭遇的诸多不公愤慨发声,《狂人日记》道尽了个中百姓生存的不堪与无可奈何的苦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振聋发聩的警醒之声不绝于耳的同时,对于外来事物的抵触情绪也在当时达到了峰值。

抵制的声音不断涌现,对于外来事物的厌恶情绪,轻而易举地能够在寻常百姓身上找寻得到。

也就是因此,同为外来事物的佛教,也一样不受鲁迅待见。毕竟起源于印度,虽已经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年,但终究不是本土产物。

价值相悖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道教却是真真切切起源于我国的宗教。

不仅如此,佛教与道教之间价值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鲁迅先生的认知之中,入佛之人,都是些厌世之人。

尽管在当时鲁迅同样对时局深恶痛绝,但从其文章的笔触之中,仍能感受得到其对于救世之法的探寻。

比起皈依佛门,找寻古刹逃避,为当时的中国找寻出路才是鲁迅认为最应该做的事。

这也是他选择弃医从文的最主要原因,学医做不到的,就通过写文章来做到。

可见佛教的诸多佛理与鲁迅先生奉行之道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却与道教不谋而合。

道士下山总是一人,比起偏安一隅的和尚,道士总是隐匿于市井之中,不必削发,展现出与常人的不同,只需秉承内心,下山以救人即可。

仙风道骨之人,都是怀有救世之心者。修道之人不追求极乐,而是追求长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起修行经历苦难最终立地成佛,道士所奉行的是存救世之心,行正义之事,从而追求飞升。

比起佛教那些虚无缥缈,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的诸多佛祖而言,细数叫得出名字的道士,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

那些道教之中存在的神仙,都是凡人飞升之后才成为的神仙,这也是修道者的毕生追求。

一生修行

佛家子弟的修行方式是忘却红尘,不食酒肉不杀生,修佛法,念经卷,以追求极乐。

但道家子弟却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行事颇为洒脱,更不是像佛家子弟那般通过坐在佛祖像前,对其进行祈求才求得各种事物。

道家子弟所奉行的,是自身的付出,他们修行,总是经历苦难,救人救世。

成吉思汗屠戮众生,大开杀戒之时,是道士丘处机出言规劝,从而救下诸多生命,而不是收敛了大肆的香火钱,每日做的只是诵经祈福,这种虚无缥缈,见不到什么成效的事情。

自古以来,为了修建诸多的古刹寺庙,当权者不知贡献了多少的香火钱,用以修建更大的寺庙,供奉佛祖。

但是道士从来不会追求这些,因而看到的道士总是看上去瘦骨嶙峋,这才有了仙风道骨这种形容。

可见佛家子弟的修行方式,与期盼实干的鲁迅先生有着很明显的偏差。

因为佛家只知道祈求上苍垂怜而不做实事,所以憎恶。因为佛家收了大量当权者的钱财,但做出的成效几不可察,所以憎恶。

这些都是缘由。

另外佛家追寻的是此生受尽苦难,来生必有极乐,这种下辈子的事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相反道家的飞升成仙,显然更能让寻常人所接受,对其自然好感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说到底,鲁迅先生也并不见得推崇道教,只是在当时而言,佛家的思想更让人难以接受。

能够看透这一本质,起码能够说明此人能够知晓向上苍乞求垂怜,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什么用都没有。

但若人人怀有救世之心,那么便可以看透当时所处之时局。不再妄想有朝一日能够享受,而是追求当下,救当时的国家于水火之中。

这才是鲁迅最想体现的思想,而对于一个去往国外留学,新思想的启蒙者,对于不同的宗教思想,鲁迅本身或许都不赞成。

从他文章之中对于“人血馒头”这种封建迷信的讽刺与抨击之中,便可以看得出,鲁迅真正想要看到的,是有朝一日,科学能够代替封建迷信在寻常人家之中的地位。

这样才能彻底地摆脱愚昧。

结语

鲁迅一生都致力于批判讽刺封建迷信,诸多教条的存在显然让鲁迅对时局多有不满,所以他才想要写文章来抨击这种现象。

只希望能够唤醒国人心中科学的灯塔,真正地投身于国家兴亡之中。

这种信奉上苍,从而希望救世的想法,在鲁迅看来愚昧之极。

在小杂感之中的这句话,也不过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看透时局的本质,当时的思想是急切地需要开化。

只有祛除更多的愚昧,中国才能有未来。

摒除掉封建迷信,再去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宗教,进而如果加入其中,才是最应当的。

如今的宗教发展显然已经不再是愚昧封建的代表,对待各种宗教的不同态度,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在自己的判断之上,再进行选择,引导向上,自然也是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