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北顿涅茨克争夺战,守城的战士们仍在坚守阵地,与俄军进行残酷而血腥的巷战。

他们用预先藏匿在市区的坦克对俄军进行炮击,然后迅速进入下一个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埋伏于建筑中,用狙击枪射杀俄军的步兵,或者用火箭弹打击俄军的坦克。

俄军虽然有火力和人数上的优势,但乌军在河西高地的炮击的掩护下阻击对手,并且在市郊发起一系列的反攻,牵制了俄军的进攻力量,使得他们的进展非常缓慢。

就像我们此前分析的那样,俄军要想打破僵局,关键在于北顿涅茨和对岸的利西昌斯克包围战,准确来说就是切断乌克兰后方利西昌斯克之间的联系。

那么,俄军在利西昌斯克周边的堡垒地域的战绩又如何呢?

我们不妨来听一听乌军的对手,俄联邦安全局退役上校、顿涅茨克前防长斯特列科夫是怎么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天,斯列特科夫上校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利西昌斯克的包围圈已经没戏了 几天来一直没有取得进展,并且很显然,之后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他还说,俄军前锋部队已经被击垮、伤亡惨重(当然,乌军的伤亡也很大)利西昌斯克之战堪比一战时的凡尔登战役。

斯列特科夫提到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著名的绞肉机,德法两军在此战中伤亡了近100万人。

德军发起这个战役的初衷,是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也就是所谓的“耗尽敌方人力”的战略。

但是战役开打之后,由于他们无法占领默兹高地,未能实现从西面包围凡尔登的战略构想,只能持续从正面冲击法军要塞群,最后虽然“放干了法国人的血“,但”也放干了德国人的血”。

这跟目前正在进行的北顿涅茨克战役有着惊人的相似。

俄军统帅部最初的战略构想,是包围北顿里茨克、利西昌斯克,歼灭部署在这一地区的乌军精锐。不过,由于迟迟不能切断包括T1302在内的补给线,俄军只能投入更多的部队,强攻乌军经营多年的要塞群,硬生生地将围歼战打成了消耗战

原本火力和兵力都占优的俄军,为什么会在利西昌斯克前线打成这个局面呢?

答案是他们,准确来说是担当主攻重任的亲俄武装严重缺少重武器。

举个例子,前几天一支乌军一支小分队在战斗中失利,然后开始撤退。

俄军无人机全程目送对手扬长而去,却没有办法有效地拦截和杀伤,勉强打出的几发迫击炮弹荒腔走板,弹着点(下图蓝框)远远地“躲开”了目标(下图红圈)。

正是由于打了胜仗也无法消灭对手,导致乌军可以卷土重来,把俄军的步兵赶出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据点,形成反复的拉锯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俄军近来将火炮等重武器集中到乌东前线,卢甘斯克亲俄武装虽然不是俄军嫡系,但如今担纲主攻,怎么会没有火炮和炮弹呢?

其实,他们不是没有,而是被乌克兰人一股脑炸掉了。

此前我曾经介绍过,6月16日,乌军袭击了卢甘斯克第二集团军位于Krasnyi Luch市的主弹药库。乌军反射的数枚圆点-U战术导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引发的爆炸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彻底摧毁了第二集团军的弹药储备,以及刚从俄罗斯运来的火炮等重型装备。

乌东战役开打以来,俄乌两军都把对方的后勤基地,特别是弹药库作为重要的打击目标,但相比之下,乌军的袭击往往又准又狠,而俄军的袭击则经常偏离目标,充分体现了双方在情报和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差距。

遥想2014年,俄军通过精确的情报,闪电般控制了驻守克里米亚的乌军的指挥系统,进而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整个半岛。

8年过去了,乌克兰军队的成长惊人,不管是战术协调还是单兵素质都要强于对手,而他们又总能及时地获取准确的战场情报,俄军则还是原来的俄军,他们的优势只在于局部地区的火力和人数——随着越来越多的熟练掌握北约重武器的乌克兰军人被部署到前线,这个唯一的优势也将化为乌有。

文/西楼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