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加油,妈妈》,主要是冲着张雨绮去的,但随着后面的剧情,剧里
吴越饰演的苏青和大儿子小夫,却赚足了我的眼泪。

丈夫李修平为了寻找那么一丁点的刺激,就出轨了自己老婆的女秘书,苏青一开始想离婚,后来为了孩子选择了原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大儿子察觉到了父母有离婚的念头,开始叛逆,甚至不惜自杀引起父母关注。

万幸的是,在最新的剧情里大儿子终于醒悟,不再执着于父母是否离婚,而是希望自己的妈妈快乐。

这样的场景映射了现实中的很多家庭,有太多的夫妻为了孩子而选择互相隐忍,到最后一家都不得幸福。

特别是到了每年高考季六月,从高考后开始,离婚申请比高考前高20%。

高考与离婚,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在家庭中,却互相关联,这大概就是中国式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夫妻会选择高考结束之后扎堆离婚?无非就是为了孩子。

不想孩子在关键时刻因为家庭破裂,而分心难过无心学习,一些夫妻即使关系再不好,也要努力维持表面上的和睦,直到高考结束。
高考结束了,这出戏也就停止了。

有多少父母离婚的小孩是在高考之后听到这句话的?

“我和你爸/妈打算离婚了。”

想必很多,电视剧里也有很多这种写实剧情,电视剧《女心理师》里,尤娜的父母早已离婚,但为了避免影响尤娜高考,假装没离。

高考对很多学生来说,是解放,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却是压抑许久的解脱。

孩子高考完就离婚,仿佛成为了破碎家庭的约定俗成。

之前看过《奇葩说》,里面有一期的辩题就是:

「决意离婚的夫妻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吗?」

在场的父母,和节目播出后很多评论区的网友一样,大部分都选择了坚持。

我们会为这样的责任感动容,却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悲情。

很多要离婚的父母都会有一种“掩耳盗铃”般的思维,觉得只要隐瞒得好,孩子就不会知道,也不会伤害到他们。

但现实是这样吗?真的未必,小孩子对情绪的感知其实是很敏感的,小时候我虽没有正面看到我父母吵架,但有时候饭桌上僵硬的气氛足以说明问题。

生活中的小矛盾小孩子尚能感知到,更不用说围绕离婚带来的争吵。

大人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其实孩子早就明白了一切。

这种伪装的完美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都是输家。

写这篇稿子时,在某乎搜到了这样的话题:

「离异家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有个网友有一位网友感慨:

如果她们当年离婚了,不要让我看到那么多黑暗和绝望,就好了……

是的,还有些父母连吵架都不掩饰,以为只要不离婚就行,觉得对孩子就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这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日常,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剑拔弩张的紧致氛围中,这比离婚伤得更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离婚,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但长痛不如短痛,不如跟孩子讲清楚,体体面面的离婚。

一个心理学教授做了大量的调查后发现:与离婚相比,父母相互攻击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有个网友就说她看了好几年父母吵架,她拼命地劝爸妈离婚,结果直到她工作父母都没离婚。

她不理解,她开始恐惧婚姻,会交男朋友,但一谈起结婚的事情就格外排斥。

而她的父母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互相将就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忍受着痛苦,却换来孩子们对婚姻的绝望,对孩子来说更残忍。

前面有提到《女心理师》,其实在剧里尤娜父母没有隐瞒成功,尤娜在无意中听见父母的争吵。

发现两人已经离婚后,为了挽回父母的婚姻,开始伤害自己,开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她把父母的感情问题,都归咎到自己身上。

这也是很多生活中不幸婚姻中的孩子的状态,在父母长期的矛盾环境中,他们会带有深深的自责感。

一边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导致父母离婚;一边又感觉是自己耽误了父母追求幸福,让父母在不幸的婚姻里勉强。

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孩子,何必呢?

倒不如和那个不爱的人一拍两散,还孩子和彼此一份自在清静。

想到王菲和李亚鹏这两个人,两个人离婚得很体面,离婚后相互之间也没有指责。两人后续对李嫣的抚养也尽职尽力,所以现在的李嫣积极开朗。

还有大家熟知的贾静雯和她的女儿梧桐妹。

她告诉女儿:“爸爸妈妈分开只是因为性格不合,我们对你的爱是只多不少的”。

因此,梧桐妹并没有因为爸妈的离婚而感到有一丝伤害。

所以,离婚不一定会毁了孩子,但是以孩子的名义凑合在一起,却一定会伤害孩子。

很多父母常说:为了孩子,凑合过吧。

但大人的凑合,其实是拉着孩子陪自己演一出戏。

但当亲密关系已经破裂到无法挽回的地步,父母需明白:不强扭的婚姻,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