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纲—水云目

真核生物域

原生生物界

不等鞭毛总门

淡色藻门

褐藻纲

水云目

水云目(学名:Ectocarpales),旧作外子藻目或索藻目(学名:Chordariales),为褐藻纲的一个物种数量庞大的目。这个目包括长有假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tous)的Splachnidiaceae科,又或长有真薄壁组织的萱藻科。所谓“薄壁组织”是植物中的活营养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假薄壁组织是指一种丝状藻类,其细胞非常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呈现出薄壁组织的外观;而真薄壁组织由能够真正在三维层面分裂的细胞组成,这在藻类中是罕见的。丝状藻类由沿单个平面分裂的细胞组成,仅允许伸长以形成一排或多排细胞的细丝。只可在平面分裂的藻类会形成片状叶状体。可在第三平面分裂的细胞潜在地允许对生物体开发一种更复杂的本体计划,以及身体计划多样化送入某种直立菌体和固着器的直立部附接至所述基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云目的藻体为单列细胞分枝的异丝体,附着、漂浮或内生。生长方式可以是:间生长、毛基生长或顶端生长。具毛或无毛。色素体可能呈盘状、带状或星状。侧生,含有一个至数个淀粉核。繁殖器官侧生、顶生或间生,位于营养丝体中间。同形世代交替。有性繁殖可为同配或异配。

水云目物种主要附生在中潮带和低潮带马尾藻等大型海藻上,少数种类如短节水云和褐壳藻等主要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石上。

水云目的水云科和褐壳藻科在中国均有代表种属,常见的有水云属、褐茸藻属、聚果藻属、扭线藻属、费氏藻属和褐壳藻属等。常见种有水云、印度褐茸藻、聚果藻、栖松扭线藻、多孔藻和褐壳藻等。

下属科:

不动孢藻科(Acinetosporaceae)

索藻科(Chordariaceae)

水云科(Ectocarpaceae)

多丝藻科(Myrionemataceae)

萱藻科(Scytosiphonaceae)

聚果藻科(Sorocarpaceae)

1.索藻科

索藻科(学名:Chordariaceae)是褐藻纲水云目(旧作索藻目)之下的一个科。这个科的物种型态各异:可能是丝状的、在底部有融合细胞的壳状的及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外皮层。这些物种都有孢子状的叶状体,聚合起来形成假薄壁组织。

顾名思义,作为褐藻的成员,这些物种的色素都是褐色的。

本科特点:藻体无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活史中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个世代,配子体与孢子体异形,孢子体大,配子体小。孢子体由单列丝体交织形成的拟薄组织构成。藻体为圆柱形,直立,有分枝。同配生殖。

代表种类有:索藻属(Chordaria Ag.),共同体黄褐色,不规则互生分枝的丝状体,富含胶质。固着器圆盾形。生低潮带岩石上。

2.水云科

水云科(学名:Ectocarpaceae),又名外子藻科,是褐藻纲水云目之下的一个科。

本科特点:藻体无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活史中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个世代,配子体与孢子体同形。有性生殖方式为同配生殖或异配生殖。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分枝丝状体。

代表种类有水云属(Ectocapus Lyngbye):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分枝丝状体,基部具假根,丛生,海产。

3.萱藻科

萱藻科(学名:Scytosiphonaceae)为褐藻纲水云目的一科藻类。

萱藻科,藻体黄褐色,多细胞体。含大量墨角藻黄素。贮藏物质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多海生。

本科特点:藻体无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活史中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个世代,配子体与孢子体异形,孢子体大,配子体小。孢子体由薄壁组织构成;居间生长或顶端生长。孢子体体圆柱状或球状,中空或中实;配子体微小丝状。同配生殖或异配生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代表种类

萱藻属(Scytosiphon C. Ag.):藻体圆柱状或压扁形,单条,幼时中空,常缢缩成节,基部具盘状固着器。生中、低潮带岩石或石沼中。

囊藻属(Colpomenia Derb.):藻体黄褐色,膜质,球形,中空,幼体内充满水分。生中、低潮带岩石或其它藻体上。

(2)萱藻属

配子体发达,圆柱形或扁平,单条,丛生,幼时中实,其后中空,通常缢缩成节或不缢缩。基部尖细,具有小盘状固着器附着在基质上。孢子体皮壳状,小型。生活史为配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生长方式初为毛基生长,后为居间生长。髓部是由大而无色的薄壁细胞组成的,内皮层也由无色薄壁细胞组成,但比髓部细胞小;表皮细胞小,排列较整齐,每个细胞含有1个色素体和蛋白核。无色毛单生或丛生。多室囊单列,由表皮细胞发育而成,多室囊之间有棒状隔丝,散布于藻体表面,单室囊至今没有发现。

该属现有萱藻、无隔萱藻和卷曲萱藻3种,都是海产。其中无隔萱藻只见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沿岸,卷曲萱藻只见于南极福克兰群岛。中国只有萱藻1种,藻体褐色,直立,管状,通常缢缩成节。主要生长在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和石沼中。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省海陵岛之间广大沿海地区都有分布。

(3)萱藻

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褐藻纲、萱藻科、萱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黄褐至深褐色,管状,膜质,丛生,高20~50厘米,直径2~5毫米。单条,部分收缩呈节。生长在中、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

植物形态:藻体黄褐色至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高50-100cm,直径0.1-1cm,幼时中实,不久变为中空。圆柱形,有时稍扁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但也有平滑无节的。藻体顶端尖细或钝圆,基部细。体内为髓部和内外皮层所组成。近体表1-2层细胞小,排列紧密,含色素体,向内为皮层细胞,大而无色,中间髓部细胞无色,由于逐渐发生分离,最后中央变成空腔。藻体成熟时,多室配子囊分布于体表呈斑块状。藻体固着器盘状。

产地及产期:生于中低潮带岩石或水潭里,系泛温性海藻,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省海陵岛均有分布。生长盛期4~6月。

经济价值:可作食用、药用或作饲料。

别称:萱藻在山东沿海一带被称为海麻线、骆驼毛,大连地区称海麻线,浙江沿海地区成为海通草。味道鲜美且价格很高,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