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跨越太平洋的两个世界性大国,自从建交以来,风云变幻,两国关系时好时坏。

好时合作共赢,美国获得了对苏冷战的战略性优势;坏时,世界经济为之一振,美国自己也无法寻得突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洋从地理上将中美两国分割开来,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两国互相对立、针锋相对的理由。

诺大的太平洋连接着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它东西宽1.9万公里,南北长1.59万公里,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

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这句话并不是单纯从地理面积角度去讲的,更多的是从中美关系角度出发去讲的。

而中美两国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却各不相同。

美国认为,太平洋确实足够大,但那是美国的太平洋,不是中国的,更不是世界的,所以中国应当在这里遵守美国的规则,帮美国人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中国认为,太平洋足够大,世界各国应平等享有权利,美国则应该深刻理解并审视什么叫做“大国义务”。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出现了重大失误。

美国现在的义务与其能力并不匹配,多数情况下,他的义务是强加于别人的,甚至这种“义务”已经触及到本不该触及或者说无力触及的领域,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给地区局势带来不稳定性。

其对“大国”的理解也出现了错误。大国的使命是要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调和各国矛盾,帮助后进国家发展,实现人类共同进步。

但是美国却始终希望自己一家独大,并且要干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在。

说到中美关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有一个话题绕不开,那就是“台湾问题”。

实际上,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着战略模糊状态。很多人认为,美国的这种战略模糊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对德国那样,是想要获取战略上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这一次,由于中方实力强大,所以美国的战略模糊政策是被迫性的,也就是说,因为他无法达到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为了让自己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同时不激怒中国,不让中国对自己强力出手,所以保持的模糊政策。

美国现在针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扩大化曲解。

其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要让中国的内政问题国际化,让世界各国被迫选边站,从而让中美关系走向脱钩,自己好下手整垮中国,就如同当年美苏冷战一样,因为两国没有实质性利益纠缠,所以美国下手就方便了许多。

另一个目的是要强制输出意识形态,用时间虚化“一个中国”原则,误导国际社会按照美国的意思去解读这一原则。

美国认为,“一个中国”原则的含义有三点:其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其三,已经知道了中国政府对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主张。

由此可见,在关键性的第三点问题上,美国并未承诺支持中国统一。

不过,自从拜登上任以来,中国的确用实力告诉了美国什么叫做“从实力地位出发”,由此,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稍有所收敛。

坎贝尔曾在“亚洲协会”智库举行的一场会议中,重申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公开表示:印太地区足够广阔,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很耳熟,实际上,《人民日报》曾经以“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做过报道,内容主要是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并要求美国停止对中国加征新的关税。

如此看来,似乎美国是“拿错了剧本”。

中美关系的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挑战来自于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洋是否真的能够容下中美两国,主要还是要看美方的态度和做法。

在美国国内,金融霸权的后遗症十分严重。我们现在看到的包括高通胀、高失业率、高负债率都是因为美国自身错误的政策导致的。

无论是实体产业空心化,还是高科技产业链逐步走向崩溃,无论是阶层矛盾尖锐对立,还是社会撕裂,这一切都让美国政府无路可退。

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不影响中期选举,甚至是大选,这是拜登现在面临的头等大事。

于是,我们看到先是美国多次超发美元,后是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似乎美国只能在这条“以贷养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了。

民众手里没钱,政府发钱,政府发的钱用于购买公共用品,但由于受到疫情冲击以及高关税的影响,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物价继续上涨,导致手中的钱很快花完了,政府还得继续发钱。

但是钱越多,货物的相对价值就越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美国经济必将不堪重负。

但美国政府不管这一套,不管是否将本国的通胀通过国际贸易等方式转嫁出去会给别国带来怎样的严重灾难,甚至堵上国运,多次提高债务上限,对于主权债务危机风险置之不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想法。

国际上,美国无法放弃不平等的关系,始终要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单边主义,发展军力以便加大对他国的威胁,对看不上眼的国家立刻展开经济封锁、科技封锁,并强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推进所谓的“西方模式”。

美国政府始终想不明白一点:只有放弃不应该有的“义务”,才能换来出路。

所以说,太平洋是很大,但是如果美国不能改变自己的冷战思维,还要搞零和博弈那一套过时的东西,恐怕中美两国想要共存并不容易。

回过头来,我们要仔细思索一番,中美两国想要共存,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这个问题,中方曾就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提出过三点建议: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如何理解这三点建议呢?

首先,相互尊重。相互尊重不仅是中美两国需要做到的,更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尊重的内容主要是:民族、信仰、制度、道路、思维、逻辑、方法、政策、利益、关切。

任何国家,即便是同盟国,甚至是统一民族的国家之间,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矛盾。

这种相左的意见,是源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自然禀赋、不同的国情和利益。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首先要做到相互尊重,广泛尊重。

聚焦中美关系来看,美国之所以至今都放不下对中国的打压,就是因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和道路上与自己不同,总觉得中国的发展动了自己的奶酪,中国的强大是对自己的威胁,这都是错误的思想在作祟。

中美之间有矛盾,而且是结构性矛盾,一时半会不会解开。我们也承认,中美之间存在竞争,而且是大范围竞争,激烈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强。

但是,这并不妨碍两国管控分歧,甚至这是两国管控分歧的主要推动力。

中美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如果任由风险持续提升、良性竞争变成恶性竞争,那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

因此,管控分歧更为迫切。在军事、政治、经济、贸易、规则制定、科技标准等方面,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方案,避免两国关系走向全面恶化,不能脱轨失控。

其次,和平共处。这一点非常好理解。

中美两国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政治、外交的对抗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必将走向军事对抗。

而两国如果全面开战,必将让人类文明彻底消失。

这种没有意义的战争,没有赢家。因此,不冲突、不对抗是中美两国要守住的底线。

一方面是战争代价过高,且没有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中美前一阶段的经贸、科技对抗给了两国以重要启示。

特别是美国,在看到贸易战相关数据之后,想必一定会对“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这句话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理性讲,和平共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先有和平才能共处,而共处能够促进和平。

中美的和平不能仅仅停留在不动武的底层阶段,应该以经贸合作为压舱石,继续提升两国合作层级,让安全、共荣的大网遍撒太平洋,让中美两国的主动脉、毛细血管都层层相交。

只要两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后续良性发展,就可以完全依靠市场去决定了。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会影响政治,只要中美两国在资本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政治自然就会稳定。

最后,合作共赢。合作共赢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不要零和博弈,要互惠互利。

中美两国虽然在经济体量上位列世界第一、第二,但是两国合作的宽度和广度还是非常浅显的。

并不是中国不想加大与美国的合作,而是美国总是处处提防中国。

举一个例子:美国现在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高科技。中国在某些领域也确实需要科技输入。

但是美国总是怕中国学会了美国的技术,就反过来制约美国。

所以,就会到处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不仅不让本国的技术对华出口,而且还挑头阻挡盟国与中国展开技术合作。

实际上,中美两国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在防务、能源、执法、教育、科技、网络、环保等领域都可以合作,共同做大蛋糕。

而且,中美两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也需要协调沟通,进行合作。

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两国应该带头落实《巴黎协定》内容,将本国经济发展转变为绿色低碳方式;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合作,让卫生事业跨越政治,造福人类。

对中国而言,继续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根本政策。

全球化进展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离开产业链合作,任何产品都不可能生产、制造并销售出去。

同样,对于中国也是如此,拓展销售渠道、将产能与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够一箭双雕,实现国际资本的高水平合作。

对于中国而言,现阶段还要加强对自己立场的宣传工作,不能将改善中美关系的期望全部寄托在美方身上,要主动出击,让世界各国明晰中方的和平主张,持续强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音。

同时,对于任何干涉内政的行为给予坚决地回击。用西方国家看得懂的方式,传递我们的信息。

对于美国而言:要在涉台问题上谨言慎行,了解中方的核心诉求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同时,美方要摒弃民主形式和现代化道路的一元性理念,世界人口数十亿,国家有200多个,怎么可能只有美国的民主才叫做民主呢?

此外,美国还要想清楚,想要化解国内供需矛盾,解决好地区性问题,都离不开中国。

只要美国能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尊重取代霸凌,用共处取代打压,用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就能够发现,诺大的太平洋不仅不会成为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鸿沟,反而会成为连接两国紧密合作、实现两国互利共赢的和平之海、友谊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