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严重下滑趋势,除了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之外,更为致命的是疫情蔓延不断,肆虐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在疫情的包围之下,经济大有逐渐熄火之势,现状实为堪忧。

但是,乡村旅游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些业态在后疫情时代,复苏之快,成为整个旅游市场“至暗时刻”中难得的光亮,彰显中国经济增长的另类亮点,拉动内需尤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跨省游受到限制,近郊游、周边游等,快速兴起,在今年每个节假期,都明显呈现,比如:乡村民宿、户外露营等业态。

尤其,在经历居家、隔离、封城之痛后,人们对大自然的亲眛,不断增强,需求多元化裂变,正在寻求被彻底打乱的旅行需求得到修复,以“微度假”为主的周边游、近郊游热度不断上升,也给市场带来一丝光明。

乡村旅游,中国经济第三“发动机”

尤其,在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的双核驱动下,乡村旅游是一种发展路径,更是中国经济第三“发动机”的有力支撑。因为,中国乡村,迎来生态化转型的趋势,不管在搞振兴,还是搞建设,生态化理念,贯穿其中,不可忽视。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根本定位,能释放巨大的商机。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旅游收入已达1.2万亿。其中,农村的魅力不容小觑。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加约1000亿元。

再说,我国的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这些农村地区,那就是要求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市场区位比资源优势更重要,才适合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以旅游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行乡村振兴。因为,市场在于当地城市人,外地旅游人次之,要临近流量人口,以快消体验性业态为主打“门槛人口”流量,本地人游本地的需求是主要市场,焦点在于体验的门槛是便利,更是吸金。而且,生态涵养地的乡村,本身就是碳汇地和碳源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休闲旅游也是一种碳中和。

当乡村振兴,挑起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资产池时,乡村旅游必将扮演着中国经济的第三“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旅游屡次蝶变,唯有“死磕”IP,再次出圈

乡村旅游,本质是乡村休闲,或者说叫乡村休闲旅游,承载中国人“乡愁”的载体;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再到乡村旅居的发展之路,更甚至于进一步到康养旅居,带动一些普通农村,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经济再到美满生活的精彩蝶变,都离不开乡村生态化转型的推动。

从消费需求来看,新冠疫情影响持续至今,对各地文旅项目冲击不小,相关投资需要新热点,新业态必然兴起,比如:野奢露营等。

从生产供给来看,如产品供给不够丰富、品质不高、运营能力不强、探索路径不够等,必然对乡村旅游业态进行洗盘,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养结合、亲子贴合的特色游已成为升级焦点。

从策划、规划设计上看,对于整个乡村而言,多规合一是前提,而且运营前置是关键,从前期的策划、规划设计上融入运营基因,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及资源条件,不断突破“休闲”的边际,以“小农业”、“大康养”、“大智慧”、“大娱乐”、“大教育”等赋能融合,寻找适宜场景,打造“低门槛、高体验”的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内容,完善消费链条,形成在满足群众休闲度假旅居需求的同时,可以刺激规模化消费、构建本地化标签,形成独特的IP特色,打造成“新晋网红打卡地”。

一方面,乡村旅游项目能打造沟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旅桥梁,这座桥梁能否长久矗立,还需要决策者和文旅人士具备更多的创意策划、规划设计、业态联动、跨界思维和营销意识。比如,具有跨界融合思维的乡村旅游规划师。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项目要深入挖掘本地文旅优势,拓宽产品上下游链,从吃、喝、玩、乐、购、娱、住、行等多维度创新布局,在了解游客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有艺术感和差异化的深度体验业态。

所以,乡村旅游更强调的是场景和内容的互动,更要注重内容体验,移步易景的场景变换,沉浸式体验,这些都需要与所在地的“地缘”性、“血缘”性及“情缘”性为纽带,融建筑、风景、风俗于一体,连接起乡村的原生态风光与城市的现代理念,不断造场景,进一步创IP,展示出未来乡村的无限潜能与可能。唯有“死磕”IP特色,打开知名度和话题度,才能受到游客的长久青睐,再次出圈,晋升“新晋网红打卡地”。

总之,乡村旅游,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发动机”,不断探索 “注意力经济” ,开发更多“在地化、个性化、场景化”的旅游业态,才能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田园乡村、全域旅游示范村”的可能性,助力乡村振兴,释放发展契机。

文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