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278.3万部,同比下降34.7%。从报告中不难看出,大家换手机的欲望需求降低了,而作为换机主力人群的年轻人,也开始换不动手机了。

一则“年轻人为什么换不动手机了”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截至文章发布时,该话题的阅读次数已超过1.5亿。对于换不换手机,网民给出了不同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从业11年的手机卖家表示,年轻人对手机的消费热情下降最为明显,换机周期也从过去的一年半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较为明显的是,手机作为“类快消品”转为了“耐用品”。花样繁多的手机壳让我们能对爱机产生新的新鲜感,甚至是换一张手机钢化膜都能让你对你的手机有新的感受,比起换一个新手机还要适应新的操作习惯,资料的保存传输,明显让人更倾向于前者。

疫情的影响,很多年轻的消费者购物基于信用消费,譬如信用卡、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而疫情的出现使得其对未来信心不足,自然而然会缩减该方面的消费。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人的储蓄意识增强,这也包括很多年轻人,面临收入来源不稳定,更加减少了这种大额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创新匮乏,手机厂商为了讨好用户在设计产品时疯狂“堆料”,动不动“上亿像素”“百瓦快充”疯狂加摄像头,这些东西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感知并不强烈。自小米mix一代,iphone X之后,主流智能手机的外观再没有革命性的改进。安卓厂商在追求屏占比更高的挖空屏、曲面屏,而真正能提高屏占比的“屏下摄像头”还远达不到普及程度。折叠屏也并不是最优选。iphone则还在沿用刘海屏。软件层面的优化也不到位,如后台优化、储存空间的利用等,这些最为基本的功能还存在很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的价格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不到半年,价格跳水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并且第一批购买的机器有些或多或少还会存在硬件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要承受第一批货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要遭受价格背刺,真是吃鸡腿都不香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以上的观点其实很多个都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购买适合自己的手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攀比是魔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