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广州白云机场候机大厅,一名外国旅客想要携带两只老鼠出境。

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批示:大有可为!

后来又亲自过问,让公安、外交等部门协调行动,成立专案组,彻查这件事。

只是两只老鼠而已,为何会惊动周总理呢?还如此大动干戈?有何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而又不寻常的老鼠

林华是当时的检查人员,他发现这两只老鼠既不是宠物鼠,也不是实验小白鼠,只是脏兮兮的家鼠。

谁会千里迢迢,行李箱中只带两只家鼠出境,林华认为此事有蹊跷。

于是,把人和鼠暂留在了机场,同时迅速向上汇报,很快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杨奇清得知了这个消息。

杨部长在建国初期破过不少针敌特案件,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感觉事情不简单,便安排得力干将张文奇前往广州调查。

张文奇到场后,认为这事不能硬来。

一来,没凭没据,容易引起外事纠纷;

二来,如果真有问题,很容易打草惊蛇。

于是,张文奇来了一招“狸猫换太子”。

他先让海关以检疫的名义暂扣老鼠,并送到相关机构检查。

另一边,又让人抓了两只样子很像的老鼠交给外国旅客,并放他走。

然而,老鼠送到相关机构解剖后却查不出任何问题。

收到消息的张文奇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秘密调查起这个外国旅客。

家乡在加利福尼亚的“英国专家”

这个人名字叫做乔治•瓦特,身份为尼龙材料生产方面的专家。

兰州化工公司从英国进口了一套生产尼龙的化工设备,瓦特是负责调试的专家组成员之一。

李文奇调查发现,瓦特很奇怪。

那个年代,外国专家来到中国,经常摆架子、磨洋工,嫌这嫌那的。

反观瓦特,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即使是这次出境去也是想借休假的时间,到香港购买一些调试设备所需的英文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是他要带这两只老鼠出去,根本不可能进入张文奇的视野。

张文奇认为瓦特太反常了,没有破绽反而是最大的破绽,瓦特身上一定有什么秘密。

既然老鼠和背景都没查出有用信息,张文奇跟瓦特面对面的接触。

休假结束,瓦特回到了兰州。

为了接近瓦特,张文奇安排了一个技术考察组到兰州化工公司考察学习,自己则伪装成工程技术人员。

他先是安排专家组给考察组上课,瓦特也在其中,负责给考察组讲国外尼龙材料方面的新技术。

结果张文奇发现,瓦特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是照着资料念了一通。难道这就是英国专家的水平?

为了确认心中所想,张文奇便拿了两个不一样的尼龙线,向瓦特请教一些最基础的问题。

结果瓦特不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就是牛头不对马嘴,最后问急了,直接来一句专利技术需要保密。

然而,瓦特不知道,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张文奇预习过的,他自己都能答上来。

此外,张文奇听说瓦特喜欢喝酒,每天都会喝上两口,便借着感谢指导的借口请瓦特喝酒。

如张文奇所料,几杯酒下肚,瓦特的话逐渐多了起来。

一旁的翻译越听越不对劲,他小声告诉张文奇,瓦特从英式英语转变成了美式英语,而且带着浓重的美国口音。

张文奇心里立刻有了想法,他借着感谢的话语和瓦特连喝数杯,然后突然来了一句:

“瓦特先生,请问您住在美国哪里?”

本就迷糊的瓦特,没等酒劲压下去,张口就来:

“美丽的加利福尼亚!”

这两次试探下来,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专家不懂基础知识,醉酒后满嘴美式英语,下意识说自己家乡在加利福尼亚却拿着英国护照。

这人有没有鬼,这回谁都能看出来了,但这些并不能作为有效证据。

为了确认瓦特是间谍,张文奇开始暗中调查瓦特的行踪。

他假装跟工人们聊天,然后随意说起瓦特。

工人们反映,瓦特很奇怪,公司给配了班车,可他非要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到周末,还喜欢骑车往郊外跑。

听到这个消息,张文奇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测,难道是冲着1号绝密工程来的?

1号工程

张文奇立刻派人将两只老鼠送去做放射性元素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

两只老鼠身上放射性元素远超正常水平,而且采集到的放射性物质与一个地方十分接近——兰州原子工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布泊221总装厂试爆基地)

众所周知,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地点在新疆罗布泊,但那只是爆炸地点。

原子弹的研制是分散在全国多个工业基地进行的,有很多工厂根本不知道他们生产的这些部件,为何规格那么奇怪,更不知道要用在哪。

(504厂,兰州原子工业基地)

不过,有些工业基地,里面的工作人员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奋斗着。

其中兰州的郊外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是原子工业基地,是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也被老一辈人称作“504厂”。

原子弹的研制在当时属于中国最重要的工程,被列为1号工程,保密工作可想而知。

当时我国很多物理专家都是突然人间蒸发,十几二十年来,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去哪了,干什么去了。

兰州原子工业基地属于1号工程的重要基地,除了需要去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其他人包括相关领导一律不允许进出,甚至有些领导连大门在哪都不知道。

不过,间谍们却一直在寻找这个地方,所以长期干反间谍工作的张文奇自然也就知道兰州郊外有个绝密基地。

当然了,张文奇也进不去,外国面孔更不用说了,但老鼠却能随意进出。

老鼠能打洞,基地看得住人,可看不住老鼠。

虽然老鼠不会说话,但是研究机构能让老鼠“开口说话”。

既然我们能从老鼠身上采集到放射性数据,国外机构同样也可以。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分析原子弹的大量重要参数以及信息。

关键是兰州老鼠那么多,瓦特偏偏能抓到放射性元素与基地吻合的老鼠,还想带出去,所以他是间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不过,此刻抓瓦特的时机未到。

(1)放射性数据与基地吻合,说明不了他是间谍,他可以说随意、碰巧抓到的。

(2)瓦特背后一定有个庞大组织潜伏在我们身边,否则瓦特才到中国没几天,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原子工业基地就在兰州,而且知道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一个不如抓一窝,所以张文奇决定放长线钓大鱼,同时寻找过硬的证据。

为了防止瓦特起疑心,张文奇跟着技术考察队一起撤出兰州化工公司,然后在暗处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张文奇知道他们既然没有从老鼠身上拿到数据,定然还会有所行动。

相框里的秘密

果然,没过几天,瓦特向外事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家人可以来中国探望他。

张文奇知道这次探亲不简单,便让外事部门准许探亲的请求,准备看看瓦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到了接机那天,瓦塔见到夫人立刻紧紧抱在一起,俨然一副久别重逢的夫妻见面场景。

不过,见面的一瞬间,双方明显都愣了一小下,这个小细节没有逃过张文奇的法眼。

他此时就在瓦特的身后,只不过易容了,正常人认不出来。

短暂呆滞是大脑对素未谋面的人,进行认识与确认的一种下意识表现。

一般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很快能从呆滞状态退出来,快速进入自己预设的角色。

张文奇通过这个小细节判断他俩一定是第一次见面,而且两个人都不简单。

探亲期间,瓦特一家一直游山玩水,并没有任何异常举动,直到探亲期结束才露出了狐狸尾巴。

那天,瓦特一家到了机场,过安检时,张文奇手下假装的检查人员,发现行李中竟然有一个镶着毛主席画像的画框。

那个年代,谁带着这样的画像都很正常,但出现在一个外国人的行李箱里就不正常了。

检查人员拔掉相框后面的卡扣,打开相框,里面赫然出现了几十张图纸。

不仅如此,经过仔细检查,空心的金属边框内竟然还有微型胶卷。

据后来瓦特交代,他原本以为这样的画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神圣的,检查人员不太可能拆开,所以将东西都藏在了里面,企图蒙混过关。

只是瓦特没想到,他早就被识破了,什么小伎俩都没有用。

当天,张文奇就把图纸和胶卷送到了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结果让他大为震惊。

图纸上画的是原子工业基地的具体位置,胶卷里则是兰州的军事地形图。

这些东西根本不是瓦塔一人能收集到的,兰州到底隐藏着多少间谍?

想到这里张文奇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便立刻向上面汇报。

大有可为

由于事态严重,文件被摆到了周总理的桌子上,他看过之后写了一句话:

不要着急结案,此事大有可为。

张文奇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有整窝全端了,任务才算完成。

为此,张文奇秘密将瓦特一家关押了起来,并对与瓦特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进行监控调查。

很快,张文奇注意到了专家组的另一个人——彼得·迪卡特。

因为这人没事就会骑自行车到处逛,而且天天背着相机,时不时拍两张。

有一天,迪卡特跑到一个军事设施附近拍照。

张文奇借这个机会,以违反外事规定的名义把他软禁在化工公司的招待所里,还特意找了一个带外窗的房间。

钓鱼方案果然奏效,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房间外总会出现一些鬼鬼祟祟的人,似乎在等什么人。

果然,被软禁几天后,迪卡特便开始向外扔纸团,窗下的人捡走后,最终都会送到一个外国人的手里。

钓出大鱼

这人叫冯·许林德,是调制设备专家组的领队。

张文奇调查后发现,许林德最早是德国人,后改为美国国籍,但在专家组介绍中却成了英国机械专家。

有一天晚上,一个陌生人从许林德拿出来后,跑到了化工公司招待所,往窗户里扔了一个纸团。监控人员截获纸团交给了张文奇,他打开一看,上面竟然是一道“让迪卡特自杀”的命令。

看来,许林德已经从瓦特的失踪,迪卡特被软禁两件事上嗅到了味道。

他这是想把事情搞大,把水搅浑,好借机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当然,他不知道一切都在张文奇的掌控之中。

张文奇一边催促专案组加大审讯进度,争取早点拿到确凿的证据。

另一边,对许林德进行严密布控。

几天后,兰州外事部门传来消息,许林德最近不断与英使馆联系,想要提前回国。

老鼠和画框都没有送出去,张文奇料定许林德这回也不可能空手而归。

他一边让外事部同意许林德的请求,准备将计就计。

另一边,暗中协调空管部,让许林德只能买到兰州飞北京的 “136次”夜间航班。

还让北京机场不要向外界公布该航班的到达时间。

这样北京驻英使馆的人员就无法去接机,也没有机会制造事端。

1967年4月21日,毫不知情的许琳德一下飞机就被控制住了。

毛线里的秘密

有了前几次经验,张文奇知道许林德的行李箱里定然不简单,但翻看一看却只有衣服和生活用品。

就在张文奇纳闷之时,他发现在这些衣服中,一些针织的毛衣、毛裤、毛线帽子被单独放在了一个袋子中,而且还特意密封了起来。

张文奇打开一看,发现衣物很脏,这太不正常了。

同时,专案组还发现行李箱里有夹层,里面藏着一个笔记本,记录了大量跟原子工业基地有关的信息,详尽到包括基地附近黄河在不同时间段的水位高低。

很快检测机构也传来消息,那些脏衣物的毛线上都沾染着和老鼠相近的放射性物质。

人赃并获,许林德也没啥好狡辩的,痛痛快快全招了。

原来,自从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些大国就一直想弄到相关数据和情报。

好不容易了解到原子工业基地在兰州,便借着英国设备调试,让一帮间谍伪装成专家来到兰州。

到了之后,间谍们找到了基地,但一看戒备那么严,顿时就傻了。

他们苦思冥想,最后没办法只能雇几个农民到基地附近抓从基地钻出来的老鼠,后来许林德干脆自己当起了老鼠。

他没事就找机会,穿着那套毛衣偷偷跑到基地附近,获取基地的放射性物质。

他们都觉得自己太聪明了,本以为这些招数天衣无缝,可以瞒天过海,怎么也想不到,那两只老鼠会被人掉包,更没想到,两只老鼠会将他们全部牵扯出来。

我国也因为这两只老鼠破了这个建国以来最大的间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