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是毛主席的卫士长,陪伴毛主席15年,在伟人身边,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与前期种种艰苦历程。

1947年夏,正在陕北转战的毛主席急需警卫人员守护,组织遂把李银桥调到主席身边担任卫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甫一见面,平易近人的主席便问李银桥:“怎样,你愿意到我这里来工作吗?”

刚刚20岁,参军9年,希望可以走上战场,与敌人正面交火的李银桥犹豫片刻,小声回答:“不愿意。”

毛主席惊讶地挑挑眉,感慨道:“好小伙子,真敢说真话啊!那你说说,你为什么不想到我这里工作?”

李银桥回答:“我从参军开始,就一直当勤务员、卫生员、通信员……干到现在,没什么改变,我想到部队去,想上战场,但我刚来主席您的身边,我知道您不会让我走,我也不敢提出调走。”

毛主席笑了,又问李银桥:“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放你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银桥挠挠头,照实回答:“因为我听说主席念旧,用过的笔、穿过的衣服、骑过的马屁,您都不舍得换新的,况且我还是个大活人,主席‘用’惯了,还能放我走吗?”

毛主席当即朗声大笑,直呼“小鬼”,说:“你呀,什么时候把我‘研究’透了?行吧,我挺喜欢你,咱们做个协议,你当我卫士组长,帮我半年忙,半年一到,我就放你走。”

然而,那个时候的李银桥并未想到,半年后,毛主席确实如约要放他离开,可偏偏他对毛主席生出不舍之心,反而请求继续留在主席身边,这一留,就是整整15年的时间。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毛主席在和李银桥聊天时,忽然对他说:“银桥,你在我身边待了这么久,我和我家里的事情瞒谁也瞒不了你,这样吧,我活着的时候,你不能写我,等我死了,你再开始写,必须如实写。”

李银桥一直记得主席这句话。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李银桥非常悲恸,常常陷入恍惚之中;12年后,他告别工作岗位,回家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闲暇时,他偶然回想起毛主席的叮嘱,遂决定遵循毛主席的话,在自己有生之年多写真实的毛主席,让全国人民都能真正了解主席,了解主席的精神与他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还原一个真实的毛主席。

就这样,李银桥以笔为媒,袒露很多毛主席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关于主席“三最怕”的章节,更是让世人看到独属于毛主席的伟大情怀与柔软心肠。

01,一怕人民落泪:身为伟人的他,有一颗柔软心肠,最见不得人民流泪痛苦

李银桥说:“别怪我想太久,毛主席英雄一世,说起一个‘怕’,谈何容易?何况加个‘最’。毛主席以前最讨厌‘最’,他总说,加了‘最’就脱离人民群众,成为孤家寡人了。”

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毛主席确实有“三怕”。其一,就是“泪水”。

毛主席曾告诉贺子珍:“我就害怕听到穷苦人民的哭声,他们一哭,我也忍不住掉眼泪。”

有一回,毛主席途经城南庄到西柏坡,在山沟草丛中偶然看到一个趴伏身影,李银桥等卫士立马戒备,迅速上前打探清楚,发现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正躺在草丛里,旁边坐了个年约而立的农村妇女。

卫士们的手离开腰间,没把这对孤儿寡母放在心上。但不料,毛主席乘坐的车子驶过那对母女时,毛主席却忽然身子一颤,连声喊了“停车”。

车子停下,毛主席推开车门,第一个跑下去,跑到面黄肌瘦、满脸泪痕的女人和孩子身边,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小手和脖子,问妇女:“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人哭着回答:“病了……”

毛主席追问:“什么病?看过大夫了吗?”

女人呜咽出声,含糊应道:“看过了,大夫说她伤风着凉,开了药,但她吃了也不管用,烧到说胡话,眼看要不行了……”

毛主席的眼眶也跟着泛红,倏忽回首,看向车上。随行的医生见状,急忙说道:“我在这里。”

毛主席松了一口气,让随行医生给孩子看病,医生初步诊治,又询问妇女一些关于孩子发病的过程,对毛主席道:“有救是有救,但药就剩下一支了。”

毛主席毫不犹豫表示:“用!”

医生迟疑着看向主席:“但这药是进口的,您生病我都没舍得……不到万不得已……”

“现在就是万不得已!马上,用!”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医生到底把药拿来,给孩子注射进去。妇女在旁傻傻看着,泪水如泉涌般滑过脸颊。

没一会儿,孩子的眼皮动了动,轻声叫了句“娘”,妇女像是蓦然清醒一样,猛地抓住毛主席的衣服,不住哭喊“菩萨啊,救命的菩萨!”

毛主席的双眸被泪水浸湿,转身交代医生用一辆车送孩子回家。后来,毛主席数次谈及那个孩子,总会双目通红地感慨:“也不知道那个小孩子现在怎样,当初应该把她带来治疗……农民缺医少药,病了,走几十里也不一定能看上医生,我们应该想个法子,叫医生到农村去,咱们吃农民的粮食,就应该给农民治病!”

又有一回,毛主席在行军途中,遇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婆婆,抱着衣不蔽体的小孙子,奄奄一息躺在路旁默默哭泣,他赶紧推开围观人群,上前询问发生什么事。

一名路人代替老婆婆告诉毛主席,那位老婆婆家里的粮食全被地主抢走,儿子也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她和小孙子没有活路,只能出来四处乞讨。

毛主席的双眸瞬间湿润,当即脱下毛线衣,轻轻交给老婆婆,又叫来卫士,拿了两袋粮食,递给老婆婆。

他蹲下身,轻声细语对老婆婆说:“老人家,您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就是贫苦人民的队伍。”

老婆婆热泪盈眶,一边感动地念叨“红军、红军”,一边牵着小孙子,颤巍巍离开了。

毛主席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可在这位伟人的胸膛里,却跳动着一颗柔软的心脏,他不是害怕看到别人哭泣,而是不忍见到穷苦人民为生计、为生活而痛苦流泪。

02,二怕人民流血:他不是惧怕“鲜血”,他只是不想见到“牺牲”和“苦难”

李银桥说,毛主席的“第二怕”是“鲜血”。

在香山居住期间,某日毛主席归来途中,遇到一群手拎麻雀的卫士干部,他们看见毛主席,立马停下脚步,向毛主席敬礼。

毛主席却皱皱眉头,习惯性咬住下唇,问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

一位卫士下意识举起麻雀,往毛主席眼前凑,回道:“打了几只麻雀。”

沾满鲜血的鸟羽随着他的动作甩了甩,一滴不小心滴落在毛主席的脚下。

毛主席的脸色刹那一变,露出一抹悲戚不忍的神色,退后半步,用手遮住双眼,急促喊道:“拿走,拿走,我不看。”

卫士吓了一跳,赶紧把麻雀藏到身后。

毛主席没有就此“放过”他们,反倒严厉训斥道:“谁让你们去打麻雀的?它们也是生命,活得开开心心,被你们打死,招谁惹谁了?”

卫士们保持沉默。

毛主席续言:“以后都不许打了,任何人,全不许打麻雀。”

在毛主席的强力要求下,香山的麻雀又一次迎来安宁生活,自由自在飞翔唱歌,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当然,作为战场上走出来的革命家,毛主席肯定不是单纯惧怕“鲜血”,他只是不想看到无谓的牺牲和世间万物的“苦难”罢了。

中央红军抵达吴起,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走上讲台进行重要讲话。

当他看到台下一名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面满憔悴疲惫的将士们,他的眼眶再一次湿润。

他说:“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遇了失败,但我们抵达了陕北,我们还是胜利的。我们的队伍少了很多人,损失是惨重的,可一路走过来的同志们经过千锤百炼,全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

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刻,毛主席定是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的泪水既是为战友们的死去而流,也是为得来不易的胜利而流,他希望活下来的红军战士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让先烈的鲜血白流,不让大家的苦白吃。

对毛主席来说,他一生最朴实、最坚定的心愿就是希望广大中国人能过上自由安宁的生活,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再不会有那么多战士为了国家而流血牺牲。

所有人,都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的生活,享受生活。

他愿意为了如此愿望付出全部。那是属于毛主席的,最真诚的人民情怀。

03,三怕人民求饶:他的心,既有宽容仁慈的一面,也有铁面无私的一面

毛主席的“第三怕”是人民的求饶声。

在陕北时期,某一天,有个年纪不大的卫士受不了艰苦环境,生出逃跑之心。

可卫士不同于其他战士,知道很多上级秘密,若是泄露,必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是以警卫部门紧急派人把那个小卫士抓回来,众人团团围住他,不住呼喊要揍他。

卫士们激动愤怒的声音惊动毛主席,毛主席走到跟前,看见逃兵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孩子,双眸通红,脸色煞白,正在哇哇痛哭求饶:“饶命、饶命,我不是想投敌,我就是想家,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吧!”

本来极其痛恨“叛变”的毛主席一听小逃兵的话,竟不禁湿润眼眶,皱起眉头,高声喊道:“放人,快,放了他。”

卫士不解,纷纷向毛主席解释:“他是个逃兵呀……”

“他坏着呢!”

毛主席扭头看向卫士们,问:“怎么坏了?他还是个小娃娃呢,快把他放了,别吓坏娃娃了。”

卫士不服气,壮起胆子向毛主席表示不满:“他的问题这么严重,不判不关就把他放了?以后怎么用纪律带兵?”

毛主席轻叹一声,口气变得温和:“就你会带兵?这个小娃娃年龄小,刚来参加革命,没吃过什么苦,想家,你再怎么关他,他不一样想家?他又不是叛变投敌,他就是年龄小,快放了,多给他做点儿好吃的,就少想家了,听见没?”

于是,这位小卫士在毛主席的宽容心怀下,不但没被处罚,而且连吃几天小灶,此后再未生出过任何逃跑心思,一直兢兢业业待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

不过,毛主席也不是对所有人皆如此宽容大度,他的心中自有一个衡量标准,未达标者,哪怕再怎样恳求,他也始终保持铁面无私的一面。

中共组织在西柏坡时,因为条件限制,刚成立不久的便衣侦察队无法获得一样好武器,只能将就训练。

某天,陈赓来到西柏坡,见便衣侦察队如此“寒碜”,主动叫来他们的长官,问他们有多少人,武器怎样?

长官回答:“一共4挺机关枪、24支冲锋枪,一人一支破短枪,另外就是大刀,一个人一把。”

陈赓是战场上来的,立马听懂便衣侦察队长官的“潜台词”,不由叹了一口气,非常大方表示:“那这样吧,我们此次缴获很多美式卡宾枪,给你150条,够用不?”

便衣侦察队的长官急忙应声:“够够够,就是我做不了主,要给团长和司令部首长说。”

陈赓笑道:“成,我去说。”

但不料,当陈赓来到窑洞前,向毛主席等人申请给予便衣侦察队装备时,毛主席却轻飘飘瞥了便衣侦察队长官一眼,口气莫名问他:“陈赓给你,你要吗?”

便衣侦察队长官沉默无言。

毛主席续言:“你要枪,可以,但不能从他们手里要,人家那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要枪,就要问敌人要。人家天天打仗,好武器有用处,咱们这里又打不了大仗。”

陈赓听罢,替便衣侦查队说话:“可我已经发电报叫部队送来。”

毛主席立马变了脸色,严厉道:“你敢!”

陈赓同样闭嘴不言。

毛主席转而看向便衣侦察队长官,坚定强调:“你要是敢要一支枪,我马上撤了你。”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那150支卡宾枪果然泡汤。

毛主席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人,心中有柔软的地方,也有坚硬、坚定的地方。对人对事,他只看是非对错,他会同情弱者,但不会一味偏袒弱者。

如果你想仗着弱势地位从毛主席那里讨要好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参考资料:

《卫士长回忆毛泽东二三事》

《毛泽东动情掉泪的故事》

《毛泽东曾怒斥何人:“你敢要一枪 我撤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