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6月20日消息(见习记者王祎萍 实习生刘心悦)6月19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创联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以及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阿莹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在西安、北京等地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办。研讨会上,各专家学者围绕小说《长安》的剧情、题材、创作意义等内容发表自身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现场(央广网发 陕西省作家协会 供图)

小说《长安》是陕西作家阿莹集聚了20多年军工厂生活体验和管理经验所创作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表现了第一代军工人用热血和生命投身军工事业发展的艰辛,书写了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作品名称中的“长安”,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与祝福。

扎根人民,具备陕西文学特点

陕西有着浓厚的文学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文学陕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名家辈出,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长安》的作者阿莹就是文学陕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涉猎小说、话剧、散文、秦腔等诸多领域,不断拓展写作边界,创作出具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为特点的陕西文学作品。

陕西作协党组成员、主席贾平凹指出,《长安》的成功源于作者的生活积累、专业积累与艺术积累。

阿莹从小生活在军工大院,又在军工企业工作,对军工人以及军工生活有着丰厚的了解与深厚的情感。此外,他还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同时借阅《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合订本、老军工人档案等资料,力求在作品中呈现真实的军工人形象。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认为,阿莹充足的创作准备与文字功底让故事不仅主题鲜明,又“有戏剧性,有人间烟火气”。此外,阿莹丰富的经验与军工情感,让他笔下的人物十分生动、真实。“阅读原稿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很多人物形象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蒋子龙说道。

正视历史,聚焦现实主义题材

从《创业史》到《白鹿原》,陕西的文学创作离不开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现实的反思。

小说《长安》以194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为故事背景,书写了新中国军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也以文学的细腻反映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与复杂性。“记录这段历史是文学工作者的责任。”阿莹说道。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小说《长安》相较于过去工业题材作品的独特性,体现在作家的“社会学的视野”。“现代工厂完全是在空白中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工厂的建立,而是一整套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方式的探索与建设。”他指出,《长安》是现代历程中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旁证,展现了工业人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组织、如何生活、如何行动。

此外,肖云儒、潘凯雄等评论家提到,《长安》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关联,不回避历史,体现出时代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影响,具有时代气息。

阿莹军工题材长篇小说《长安》(央广网发 陕西省作家协会 供图)

题材“冷门”,填补文学领域空白

阿莹指出,陕西乡土文学发达,但代表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题材方向在文学领域存在空白。因此,把军工人呈现到文学舞台,讲述军工人的生活态度、生活经历,也是他创作《长安》的初衷。

从国内的文学创作领域来看,工业题材的作品较为少见。而《长安》聚焦军工企业,勇于突破以往纪实类报告文学的束缚,用故事性与主题性兼具的小说这一写作方式将具有神秘色彩的军事工业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对此,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胡友笋表示,阿莹的《长安》在文学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阿莹谈创作初衷(央广网发 陕西省作家协会 供图)

据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介绍,该书从2021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好评和读者的普遍关注,至今已经加印了四次,发行了3万多册;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