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访者问:

心之爱咨询师答:

一个人自不自卑,和TA在别人眼里优不优秀,TA是否符合世俗成功的标准没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并不确定),而和TA本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形象的评价是直接相关。

故而,你感到你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你依然感到自卑并不奇怪。

一个人获得高自尊的前提是必须接纳不能改变的既定事实,且能立体、多元地理解、解构心理事件,否则就很难向往事告别,他就没法真正地对自己感到满意。

你说你有过家庭原因和不愉快的经历,从而导致了“接触到的事物就比较low,现在在二线城市上大学,和身边同学相比眼界低,见识浅,更加自卑。”这是很粗浅的因果联结,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而我感觉,更重要的是你没能完全接受你的身份和消化往事。

比如说,有过这个经历导致现在的结果不是很符合心理逻辑吗?

关键不在于“你眼界低、见识浅”,而在于你为何要去和同学比眼界、比见识,比你暂时落后的东西呢?

这往往源于你有一颗敏感、羞耻、强烈竞争欲的心,并把它投射到了外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自己除出身外条件并不差,有颜有身材,成绩学校第一,校三好拿国奖,也结识了一大群很好的朋友,但仍然改变不了自卑的心态,觉得不如他人。”

就是说你忽视你自身条件和已获得成绩的价值,背后可能还叠加了对成长过程中拥有一些美好东西的忽视。

因为很多痛苦的记忆可能覆盖了美好的东西,从而塑造了你完全负面的自我形象。故而沉下心来寻找那些令你活下来的,令你能进入高校学习的美好事物便是重构记忆,这种记忆重构越丰富,你的自我表象就越可能得到修正。

一人总是力求完美(这是严苛标准/吹毛求疵),往往是对缺陷感的过度补偿,那么为何感到有缺陷呢?

除非有重大生理缺陷,往往是孩子潜意识地吸纳了父母的批评和指责,形成了一个内在的批评的父母形象,渐渐地认同了这个内在父母形象,从而对自己感到不满。

故而,就要回顾过去和现在的人际关系中,看看这些批评的声音到底来源于哪里?

经常会发现问题并不完全在你,只要长期坚持觉察并结合环境,就能区分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源于别人的苛责就要阻挡掉,源于自己的就接纳局限,有则改之。

——袁寒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