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父亲节,咱们来聊一聊喝酒之间的父子局,真父子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实秋的父子局

我昨天说过,我第一次喝酒是在5岁左右,在这点上,梁实秋先生也不遑多让。在他的《饮酒》中写过,自己第一次喝醉是在6岁的时候

好家伙,6岁就喝醉,我直接好家伙。

那是梁实秋跟父亲在北京致美斋楼上吃饭,他的父母都喜欢喝酒,吃饭必然要有酒,当时年仅6岁的梁实秋也就跟着喝了。

从梁实秋的描述来看,当时喝的应该不是高度白酒,因为他说自己喝了几盅感觉微有醉意,父亲便不再让他喝了。

我不知道多少乡亲有这样的体验,很小的时候被父母抱在怀里,父亲喝酒的时候拿筷子尖儿蘸一蘸酒,再敲一敲杯沿,尽量让筷子上没有水珠似的酒液,只余酒味儿,再在孩子嘴上点一点,让尝尝酒味儿

据说我小时候就有这样的体验,长大后我也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我相信不少家里老爷子爱喝酒的乡亲们都有过类似体验。

梁实秋先生小时候肯定是个蔫儿坏,父亲不让他喝了之后,他一声不响站在了椅子上,然后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父亲的衣服上。看得出来,是真醉了。

泼完之后就躺在一边呼呼大睡,被父亲背回家之后才醒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童年时代和父亲的酒局,你的一切行为在他心里都只是个孩子,借着酒劲儿百无禁忌,你趴下了他负责背着你回家。

汪曾祺的父子局

汪曾祺先生可说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他的文字读来精准清爽又有烟火气,不累人,每次恨不得一口气读到最后。

我未曾读到过他专门写和父亲喝酒的场景,但在《多年父子成兄弟》里藏了这么一段: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你爸什么时候真正把你当成成年人了?

未必是18岁的时候,甚至未必跟年龄有关。有些人可能在18岁之前就和父亲活成了兄弟,有些人可能到了二三十岁,还让父母觉得不能放手。很多东西,都藏在细节里。

假如是一个要喝酒的父亲,你发现有一天他喝酒的时候愿意给你倒一杯,让你坐下来陪他喝点儿,他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跟你讲他的过去,他的故事,怎么做人做事,怎么讨姑娘欢心。在那一刻,他就已经把你当成一个成年人甚至兄弟对待了。

我很早就有这种体验了,但我爸真正的宣言是在我高中毕业之后。当时高考,我爸专门从无锡回四川陪我高考,考完之后他走之前,我爸把我和我的几个兄弟叫到家里吃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爸端起一杯酒说:“我以后就不管你了,只要你不杀人放火,你的事情自己做主。

微醺之际,整杯酒下肚,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成年之后和父亲的酒局。

贾平凹的父子局

1998年,贾平凹发表了一个短篇《喝酒》(也有称《酒》和《父亲的半瓶酒》),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平凹在城里工作,父亲退休之后在乡下给他照管女儿。女儿慢慢长大,父亲写信说想来一趟,害怕孙女离了贾平凹太久会生疏。

但是一年了,父亲都没来,只是每月会给贾平凹寄一张女儿的照片。同时信上叮嘱他要好好写作,少喝酒,因为觉得自己没给儿子树好榜样,把酒戒了。

没过多久,贾的作品发表之后引起了争论,最后争论蔓延到了文学之外,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贾平凹每天要应付各种问题,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城里了,免得被牵连。但还未来得及写信说明,父亲却在这时偏偏带着小孙女来了。

那时的贾被各种声音和问题搞得心力交瘁,晚上下班回家还要应付许多来客,父亲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终于有一个星期天,父亲写了一张“今日没人在家”的条子贴在门上,让一家人去郊外田野上走走。

到了郊外,父亲买了糖果让儿媳带着孙女去玩,又从怀里掏出一瓶酒和一包酱羊肉,两人便在天高地阔间喝了起来。

“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
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
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父亲为了孩子,本来已经戒了酒,但还是为了孩子,又重新端起了酒。这大概是第三阶段的父子局。双方都经了事儿,洗尽铅华,能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说到对方的心坎儿里。

在我们的文化中,爱的表达总是含蓄的。父亲与孩子——尤其是父亲和儿子之间,更是深沉

父亲是一家的天,一家的顶梁柱,他好像必须要挺直腰杆撑起一切,不苟言笑,一副严父形象。而儿子从小被教导的是要独立、勇敢、有责任心,不能流泪。

导致双方最后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要么互相无话可说,要么怎么也说不到一起。中间需要一个桥梁,很多时候酒就扮演了桥梁的角色

因为你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场景,让两个男人可以互相对坐,放下一切地说出真话,对方也心平气和地听你说真话。很多平时卸不下的包袱,说不出口的话,就得趁着二两酒劲儿才说得出来。

梁实秋先生说得好:“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

喝酒不是为了分胜负,更不是为了把谁灌醉,父子之间喝酒,是为了能坐下来好好说话。把平时那些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互相掏掏心窝子。

随着你越来越大,随着他越来越老,你以为这样的时间还有多少?

谢谢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