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丁麟生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随着这熟悉的乐曲声响起,银幕上闪烁出万道光芒,出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字样;或者,乐曲声响起,“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标识亮出,随即出现“工农兵肩并肩”图案:男工人穿着工装,女农民抱着麦穗,解放军战士持着枪。紧接着,电影开始放映出片名,导演、演员名,然后,正片故事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源 | 图虫创意)

五六十年前,我们少时看电影,有时是几个小伙伴一起,或者是兄弟姐妹同行,到电影院售票处买上影票进去看电影。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学校包场看电影。往往是星期六的下午,上完一堂课,全校或全年级的同学,数百人一起,背着书包,两人并肩,手拉手,排成队,由老师带着,浩浩荡荡穿过马路或街巷,前往邻近的电影院看电影。那可是我们的最爱!也是藏有我们少年时笑声和欢乐的地方。当时,我们常去的是四牌楼附近的解放电影院,当然还有光明、工人、长淮电影院等。到了电影院,同学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对号入座,把个翘起的木椅座位扳下来“霹雳巴拉”一阵乱响。等到灯光一暗,银幕上光亮起来,音乐声响起,大家这才渐渐地安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解放电影院(来源 | 资料图片)

记得那时看的大都是黑白故事片,有《小兵张嘎》、《红孩子》、《洪湖赤卫队》、《上甘岭》、《柳堡的故事》、《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等等,还有喜剧片《五朵金花》,歌舞片《马兰花》、《刘三姐》等。有一次,看《洪湖赤卫队》,那个赤卫队的小队长王金标一出现,有个同学突然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喊道:“王金标,叛徒,叛徒!”看得正欢的同学,猛听到一声喊叫,不知道怎么回事,都站起来循声看去,慌得老师连忙招呼大家,说:“没事,没事,大家坐下来继续看!大家这才又“乒乒乓乓”把个木椅盖翻下来,坐下来继续看电影。大概这个小同学是在电影院门口的橱窗里看过电影剧照的,他知道电影中的“王金标”后来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洪湖赤卫队》海报(来源 | 资料图片)

别看那时我们年纪小,但模仿力却很强。往往看完电影没几天,听着人家唱、跟着人家学,就把那部电影里的主题歌唱会了,还能表演电影里的片段、情节。记得在学校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上,女生独唱的是《洪湖赤卫队》里的歌曲:“手拿啊啊碟儿敲起来,嗳呵嗳呵嗳,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的苦……”我们男生表演的是“韩英、刘队长闯入敌营”的那一段:“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啊,好像是猛虎下山岗,呵呵呵呵……军号吹得滴滴答,好像那正规军队打沔阳,那晓得,我们总共才有三支套筒枪……”那一招一式、似像非像、亦庄亦谐的表演和唱腔,惹得台下的师生哄堂大笑,掌声如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洪湖赤卫队》剧照(来源 | 资料图片)

1958年放映的电影《红孩子》,讲的是:红军长征离开根据地后,几个江西苏区的男女儿童,在游击队的组织下,坚持敌后斗争的故事。这个电影的主题歌是《共产儿童团歌》,当时的我们都会唱,歌词是:“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到了晚上,我们左邻右舍的男孩子边哼唱着这首歌曲,边分成两组玩“打游击”的游戏,大家都要当“红孩子”,谁也不愿当“白狗子”,怎么办?“猜宝猜”,谁赢谁当“红孩子”!而我们手里的枪,则是我们用黄泥巴做成的“手枪”,抓住“坏蛋”,用黄泥巴“枪”顶在他腰间上,厉声说:“不许动!动就打死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红孩子》剧照(来源 | 资料图片)

还有那《马兰花》电影中的歌曲:“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让勤劳的小兰姑娘很快回来吧……”姑娘们把这首歌,改成唱词:“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两个女孩子在两头用小腿肚张开长皮筋,一个个小女孩边唱边在皮筋上跳来跳去,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又好听又好看。那时许多电影歌曲,电影一放过,立刻风靡天下,大家都会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跳皮筋(摄影 | 吉·勒盖莱克)

朋友,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看电影的经历吗?你那时都看过哪些电影?你还会哼唱哪些当年的电影歌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露天看电影(来源 | 网络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电影资料馆、1905电影网、雅昌艺术网、《合肥》画册、《合肥市电影志》等)

  • 作者:丁麟生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监制:出外龙舒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