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对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来说,这一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也是不安定的。先是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曹操惨败,汉中被刘备所占,后刘备又派刘封、孟达占据上庸,势力走向鼎盛。再是孙权趁着曹操、刘备争斗之际,先是从刘备手中趁机夺下荆州三郡(江夏、长沙、桂阳),后又派兵攻占交州,势力也开始步入鼎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曹操可以说是这一年三方势力中最大的失败者,对外他接连败在孙权、刘备之手,丧失了荆州、汉中等地的控制权,对内为了支撑曹魏连年的征战,曹操只得对境内的百姓行横征暴敛之事,因此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各地起义不断,曹魏疲于应付。因此随着曹魏的内忧外患,曹操不得已只能采取守势,不再主动的对外发动战事。可曹操不主动进攻别人,不意味着别人就不主动进攻他。此时刘备势力正处于鼎盛之际,兵强马壮,且刚刚击溃曹操,士气正旺,所以在刘备攻克汉中不久,在荆州镇守的蜀汉大将关羽就再次率军对曹魏发起了全新一轮的进攻。这一年关羽率军自荆州南郡出兵,攻打盘踞在荆州南郡北部的曹军,不久就将襄阳、樊城二城团团围住,曹魏守将曹仁遂向许昌告急,曹操遂派大将于禁、庞德率七军三万人援救襄樊,可不久于禁、庞德大军因遇连绵大雨,汉水暴涨,致使所率三万大军大部被汉水所淹,而后关羽又趁机发难,最终于禁被俘,庞德被杀,曹军大败(《三国志.关羽传》载:“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此后,随着于禁大军的惨败,曹魏内部一些本就不满曹操的官吏、百姓开始纷纷背离曹魏,转而投向关羽。先是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率麾下吏民降于关羽,再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三国志.关羽传》),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予他们统兵印信,“为之支党”,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随着关羽军形势的一片大好,曹操军的局势自然就是万分危急。此时,曹操因许都离关羽实在太近,以防万一,他决定迁都避其关羽锋芒(《三国志.蒋济传》载:“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而正当曹操要决定之时,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二人站出来与曹操说道“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三国志.蒋济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认为于禁会败不是败在关羽的军力上,而是败在天气上,所以对于魏国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再者刘备与孙权表面看起来很密切,但其实很疏远,所以孙权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关羽在替刘备开疆扩土的,一步步壮大的,因此我们只需以将江南之地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去威胁关羽的后方,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司马懿、蒋济的建议,派使者与孙权联络,后孙权果然应允了曹操的建议,出兵攻击关羽。至于孙权为何会同意和曹操一起攻击关羽,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2点原因:早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就与刘备开始有了较深的矛盾,为了争夺荆州的控制权,他们曾经有过数次不大不小的摩擦。当年,赤壁一战,孙权自认出力最多,但在战后得到的却是最少的,只占有荆州南郡、江夏二郡,且南郡最后还给了刘备,而出力最少的刘备却占有荆州四郡,再加上一个南郡,这让孙权的心里很是不平衡,但在当时因强敌曹魏在北虎视眈眈,孙权也就只能忍着。随后,孙权眼见刘备已夺益州,就想让刘备将荆州交出来,可刘备自然是不会那么傻的,他就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的借口给回绝了,而这就引起了孙权的怨恨,于是在215年孙权“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此时孙刘大战一触即发,但就在这时,益州突然传来曹操已定汉中的消息,刘备大惊只得与“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即与孙权平分荆州,东属孙权,西属刘备,如此此事才告一段落,战争得以避免。但此时的孙权并未放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计划,但之后孙权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就必须要干掉关羽,只有干掉关羽,孙权夺取荆州的计划才能实现。孙权对关羽很是厌恶,究其原因在于关羽曾数次辱骂孙权,丝毫瞧不起孙权。当年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提亲,希望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关羽不但拒绝,还大骂孙权派来的使者,丝毫不给孙权面子,因此当时的孙权是十分的愤怒(《三国志.关羽传》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再如关羽兵围樊城时,孙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可是关羽非但不听孙权的意见,反而是怒骂吴使“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狢子”是汉时中原人士对于江东人士的蔑称,带有很明显的轻视,因此当时的关羽可谓是赤裸裸的瞧不起孙权,同时关羽还顺带威胁孙权使节说攻下樊城就灭了你。因此当时关羽这般轻视孙权,可谓是让孙权对其是恨之入骨。正是基于以上2点原因,最终促使孙权背弃与刘备的联盟,选择跟随曹操一起围攻关羽。如此就在关羽兵围樊城时,孙权就派吕蒙、陆逊突袭荆州,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将傅士仁因惧怕关羽临走时“还当治之”的威胁,于是就向吴军开城投降,刘备的荆州三郡全面失守。

此后,关羽亦不敌曹魏再次派出的徐晃援军,只得率军南撤,南撤之时又被北上的吴军追击,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在此地关羽被潘璋部将马忠埋伏,战败被俘后遭孙权杀害(《三国志.关羽传》载:“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这便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襄樊之战”的最得利方无疑是孙权一方,经此一战孙权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荆州六郡,且也完成了“全据长江”的梦想。而刘备无疑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方,他不但失去了关羽这么一位大将,荆州的军队和人才也是损失殆尽,同时更是失去了荆州三郡这一要地,从此蜀汉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诸葛亮当年所制定的隆中对彻底成为一个空谈。

当然对于“襄樊之战”,人们最在乎的不是这场战役的结局,而是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襄樊之战的中后期刘备为何不救关羽”?对于刘备不救关羽的原因,历代学者都是百思不得其解,亦是猜测不断。清末广东巡抚黄恩彤曾言:“以武侯之才,措置荆州,乃不能如其隆中之初计,又非千载所敢臆度者也”(《三国志集解.蜀书.关羽传》),黄恩彤认为当时以诸葛亮的才能,他不可能不知道荆州有变,关羽有难的,可是为何他却不做出任何的安排,这其中的因果不是我们这些后人能揣摩的。而清代文学家姚范亦言“蜀之谋士,当不若是之疏,陈氏或不能详耳”(《三国志集解.蜀书.关羽传》),姚范也认为在增援荆州和援救关羽这样重要的事情上,蜀汉的谋士们不应该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这其中的内情恐怕连陈寿都不知道。总得说,历代学者皆认为“襄樊之战”中刘备不救关羽绝对是另有隐情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当然清之前对于此事的猜测还是比较严谨的,并没有胡乱猜测,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学者们对于此事的议论开始大胆了起来,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说法,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应该就是由民国学者章太炎提出的诸葛亮“借刀杀人”说,及刘备“借刀杀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最初章太炎在《訄书.正葛》一书中认定关羽之死是诸葛亮的“借刀杀人”,其言:“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章太炎认为关羽之所以会死,是因为诸葛亮担心他功劳太大,日后必定会危及蜀汉的政权,但是现在的他又没有犯错,并不能名正言顺的杀他,如此诸葛亮不惜以荆州三郡来换取杀死关羽的机会。而后章太炎又自己否定了自己所提出的诸葛亮“借刀杀人”一说,他在《检论.思葛》说道:“当是时,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抚民画策见任,未能一切领录”,章太炎认为当时诸葛亮并未掌控蜀汉的军政事务,他并无决定蜀汉军国大事的权力,因此也就无权决定蜀汉是否要援救关羽的事情,因此章太炎就自行否定了这一说。而在否定诸葛亮“借刀杀人”一说的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说法,那就是刘备“借刀杀人”说,其言:“荆州之败,始于娆吴,终于失援,则先主之褊迫疏慢为之”(《章太炎全集》),就是章太炎认为蜀汉之所以不去救援关羽,是因为刘备故意而为之的,是刘备在用荆州来换取杀掉功高震主的关羽的机会。

但是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存在的。首先要知道此时刘备大业未成,他只是偏居一隅的诸侯而已,如果这个时候刘备就向手底下的将军举起屠刀的话,试问他还想不想统一天下啦?试问以后谁还敢跟着他?所以刘备即使想杀关羽,他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杀。再者杀掉关羽对于刘备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要知道刘备麾下能拿出手的大将本来就少,而能完全压制曹操、孙权势力的大将那就更少了,所以此时刘备怎么会做出这等自毁长城的事情呢?此外,以荆州之地去换取诛杀关羽的机会,刘备可绝不会做这样亏本的买卖,要知道蜀汉可不像曹魏那样有着辽阔的疆域,蜀汉的疆域就只有益州、汉中及荆州三郡,所以此时失去荆州对于刘备来说绝对是大伤元气的事情。我想以刘备的智慧,他肯定不会拿蜀汉的国运去干这等注定是血亏的买卖。

综上所述,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他们“借刀杀关羽”的说法都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其实“襄樊之战”刘备不救援关羽并非是借刀杀人,而是另有原因,个人觉得原因有以下5点:第一、刘备骄傲自满自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势力可谓是越来越强大,战事是连战连捷,地盘更是越来越大。刘备先是和孙权联盟在赤壁大败曹操,占据荆州五郡,后又率军击溃刘璋,占据益州,最后又击败曹操,占据汉中。可以说数年的连战连捷早已让刘备是得意忘形,自认为是无人可敌。如此,刘备在这种骄傲自满的态度下开始丧失了对战争背后隐藏的潜在威胁的足够警觉性,他自认为此时的曹操、孙权双方都不敢触及锋芒,所以他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并没有迅速的在与曹操、孙权相邻的边界地区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也就是如此,在关羽遭到曹操、孙权的联合进攻下,刘备也就不能快速且有效地组织援救荆州、关羽的行动。

第二、襄樊战场形势转变的太快关羽初期北伐曹魏之时,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先是关羽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擒获庞德,大破三万曹军,再是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曹魏荆州重臣都一一叛曹降关,同时陆浑民孙狼等曹魏内部的叛军也都一一投降关羽。在关羽这样大好的形势下,曹操当时都被打的只想迁都,因此在这样的局势下,刘备集团岂能想到之后会被打的如此惨呢?此时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击溃曹操之后接受地盘的安排,哪有什么被击败后如何支援、防御的安排,而这也就致使刘备集团在关羽被击败后并未能准确、快速的做出相应的支援与防御部署。如此,当孙权进攻荆州至关羽兵败被杀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调遣兵力救援荆州、关羽,要知道行军打战可不是过家家,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调兵救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道命令就可以的,这背后还需要调配各种的物资,如粮草、军饷、武器等,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再者古代的交通可不像现代,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最少也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更何况是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呢?因此在当时不到二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让刘备去从容应对,去调兵谴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荆州与益州之间的通道被吴军阻断如果说当时关羽只是被曹军所包围,我想刘备绝对会派军队去救援,因为荆州的后方都还在,南郡也还在,益州可以随时派兵支援。但是实际上当时随着孙权军队的加入,荆州后方悉数都被吴军所占,夷陵、秭归等临近益州的地区也都被孙吴所占。因此,此时即使是刘备派军队去支援关羽,他们短时间内也突破不了孙吴的防御阵线,如此在襄樊战场形势转瞬即变的情况下,即便刘备军队拼死去救,在道路受阻的情况下也很难有所成果。

第四、新占领的地盘根基不稳,军队不宜大动众所周知,关羽败退麦城的时间是在219年,此时刘备占据益州、汉中、上庸等地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说对于这些地区的统治刘备还处于不是很稳定的状态,内部依然存在着诸股反对刘备的势力,且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人所得,尤其是汉中、上庸这两地,曹操在附近是布置了重兵,一旦刘备内部有变,曹操就会迅速派出重兵重新占领这些地区。因此,如果此时刘备抽调大量的兵力去援救关羽、荆州的话,以当时的局势,如果刘备不能在短时间内解救出关羽,刘备必将面临灭顶之灾,此时刘备恐怕不但救不了荆州、关羽,就连益州这个大本营也会被曹操所占。因此,真等到那时刘备可就真的是变的是一无所有了,而这种结果绝非是刘备所能承受的。

第五、刘备从未觉得孙权敢杀害关羽当然以上四点原因的确是能解释刘备为何不援救关羽的原因,但却解释不了为何刘备连救援关羽的命令都未曾下过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如历史学家朱子彦所说“如果这时(指荆州已失、关羽未亡之时)刘、葛即刻发兵,日夜兼程去营救关羽,或许还有机会,即使未能达到目的,救兵未及赶到,而关羽己遭不幸,刘、葛在此事上的处理总算还在情理之中。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如果连‘人谋’也不尽,那又能作何解释呢?”。是的即使是刘备真的因为种种原因救不了关羽,但是样子总该做做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备即使派不了多少兵马,但好歹也要派一些兵马去救援啊!这样运气好的话或许就能救出关羽。可是事实上,在当时刘备却是什么都没做,一道命令,一支兵马都从未发出及派出过。

那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刘备会如此的无动于衷,要知道关羽可是从起兵时,就是他最为亲信的大将,刘备不应该会如此冷漠啊!其实刘备之所以会如此“冷漠”,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备根本就不认为孙权会杀掉关羽,所以他想的就是等战争结束后,他再想办法把关羽从孙权的手中赎出来。在刘备看来,蜀汉与孙吴虽有几次或大或小的摩擦,但都没有彻底决裂的可能性,即使是在215年孙权派吕蒙去争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孙刘两家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但随着曹操的介入,两家就迅速握手言和。如此,刘备自认为只要强大的曹魏在一天,孙刘两家就绝无决裂的可能,因为以刘备、孙权的实力,他们完全不能独自对抗曹魏,要想生存他们就必须联合,只有这样才能对抗曹魏。如此,就是在这种想法下,刘备自认为即使关羽被俘,孙权为了日后孙吴的联盟,也断然不会贸然的杀掉关羽,而是会和当时被俘虏的零陵太守郝普一样,将其释放回来。杀掉关羽对于孙权来说只会是弊大于利,关羽被杀也就意味着孙权将彻底与刘备决裂,到那时孙权恐怕将会面临着刘备、曹操双方的同时进攻。而留下关羽孙权却是完全可以在日后与蜀汉的谈判中增添砝码,从而从蜀汉的手中获得高额的回报。因此刘备料定孙权必定会选择留下关羽,而不会选择杀关羽。

因此正是在这种想法下,刘备错误的认为,与其在施救条件不够充分的情势下(如准备不足、道路被封,地盘不稳等)仓促出兵却不一定能救出关羽,还不如不去救援,静等局势稳定下来后,再通过外交手段向孙权索要关羽。也就是如此,刘备索性就不派一兵一卒去援救关羽,借此来表示自己希望与孙权议和之诚心。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正是基于以上五点原因,最终才促使刘备不去援救关羽,而是静静的看着关羽被孙权军所俘虏。因为刘备坚定的认为孙权最多就是俘虏关羽,而不会杀掉关羽,只是让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权最后居然敢杀关羽,这是刘备始料未及的事情。

个人觉得刘备在考虑孙权不杀关羽时,他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孙权很讨厌关羽,他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所以怎可放过他。再者孙权既然都占了你刘备的荆州,也就意味着他早就准备好了与你翻脸的准备,所以杀不杀关羽又有什么区别呢?此外,孙权需要联盟,你刘备也需要联盟啊!孙权一个人抵抗不了曹魏,你刘备一个人也抵挡不了曹魏啊!所以只要曹魏存在一天,无论发生什么,孙刘都必须再次联合,否则很难再生存下去。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