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操劳,可是有这么一位84岁的老人,却在人生即将一步步走向终点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自己辛苦大半辈子的积蓄全都给了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而他的亲人却什么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或许大家会想,这个老人是不是被人骗了,不然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可是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老人也是心甘情愿的,至于老人的积蓄所要赠予的人,也不是别人,正是一直悉心照料,关心着他的主治医师——田玲,而这位老人名叫杨希贤,是一名身患肺癌,与病魔苦苦搏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老人,身患肺癌

在1933年,杨希贤出生在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长大后的他如愿成了家。

本以为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没想到老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两人结婚还没有多久,在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最终离了婚,他的前妻比他大七八岁,离婚之后,她很快就离开了铜罐驿。

而离婚后的杨希贤老人也是孑然一身,身边没有什么人,唯一亲近的也就只有两个侄儿了,在那之后,他一直保持着单身,再也没有成过婚,一个人在重庆罐头厂里面工作着,住在厂里面分配的单身宿舍里面。

在老式的筒子楼,一住就是几十年,他一直在那工作到了退休,只有他的侄子和侄子媳妇偶尔会去看他,他就这么一个人孤独的度过了半个多世纪。

在铜罐驿建设村,沿着镇政府旁边小路走下去,百米右转,一栋三层老式宿舍楼,如今门口写着红色“拆”字,而杨希贤的老屋,就在一楼第一间。

那木门上还有着一条小缝隙,能看到屋里大约20平方米,仅有的老家具和老式旧电器都横七竖八的摆放着,门上还挂着一把鸡蛋大的黄色明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几十年前,杨希贤住的这一片是罐头厂的文娱活动区,有舞厅和电影院,是年轻人们消磨时间的地方,在最红火的时候,更是有两三千工人和家属,好不热闹,而对于他来说,看看电影,跳跳舞,也是他所喜爱的活动,用来打发自己的时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一个人生活了那么久,后来很多人都搬走了,最后整栋宿舍楼也只剩下两三户人家,而一楼则只有杨希贤老人这一户了。

如今房子门口更是堆积了一些破砖头和残沙的篮球场,看上去破败不堪,曾经的杨希贤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热闹的时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越来越觉得孤单。

老人年轻的时候长得很英俊,身材高挑,在离婚之后,也曾有人追求过他,可是也是因为彼此的想法不同,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而那之后的老人也就平静的过着自己的单身生活,一日三餐要不是在厂里面的食堂,就是在周边的小馆子里,衣服自己丢在洗衣机里面洗,平时他也不怎么爱看电视,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同住在筒子楼里面的老少单身汉们一起四处逛逛,看看花草。

可是他平静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他的身体越来越吃力,时常感到不舒服,每次早上起来整个人身体发冷,后来他来到了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本以为只是小毛病,可是在取检查报告的时候,医生们却总是顾左右而言其他,始终没有正面告诉他到底是什么病。

医生的种种行为,让他心里开始有了些不安,开始思考自己该不会是得了什么很严重的病,可是医生不肯直说,他心里实在是没有底,整天心不在焉的。

2009年10月,为了查清病因,他换了一家医院,来到重庆市肿瘤医院重新做了检查,而负责接待他的正是田玲,两人之间的缘分也就此开始了。

田玲是一名2003年毕业的原泸州医学院学生,小小的个子,说话很轻,毕业后她就来到了重庆市肿瘤医院,在看到眼前的这位老人的检查结果后,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作为一名肺癌晚期的患者,已经没有了治愈的希望,即便尽力治疗也只能尽可能的延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斟酌再三之后,田玲最终说了实话,告诉了他这个残忍的消息,可是面前的老人在得知自己病情之后,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反而松了一口气,他一直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虽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总归是知道了实情。

田玲的实话实说,这番做法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在得知病情后,他就追问起了自己还能够活多久,而田玲也是据实以告,他已经76岁了,按照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来看,可能最多也就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了。

杨希贤老人说着:“我还是想多活几天,不要太久,多几天就可以……生命诚可贵嘛……”

在老人的这种想法下,出于信任,他开始断断续续的来到这家医院,接受治疗,缓解不适,

田玲也成了他的主治医师,在这一来二去的接触下,他也逐渐把主治医生田玲当成了人世间最亲近、最依赖的人,而且在坚持治疗下,老人的寿命也奇迹般地延长了好多年。

真心以待,倾其所有

2016年下半年,杨希贤老人再次住进了医院,在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15楼34床住了几个月,而在这期间,老人也慢慢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这么多年以来,他每次都是一个人过来挂号,缴费,取药,接受治疗,他在医院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和田玲聊聊天,而田玲每次和杨希贤聊天交谈时,也总会用手握着杨希贤的手,希望能给他带去一点温暖。

她十分心疼这个孤独了半个世纪的老人,也心疼他独自一人面对病魔。

杨希贤老人总是随身带一个已经十分有年代感的红色眼镜盒,在盒子里面,贴着一张小纸片,写了十几个人名和电话,都是他的侄儿、侄媳妇这些亲戚,还有田医生。

没人的时候,他就拿出来,什么都不说,就是盯着看,也从不主动联系,可能这些也就是他在世间唯一的牵挂了。

老人把田医生当成了自己的“孙女”,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曾经拖着不舒服的身体爬到宿舍楼后面的山里面给她摘来曼陀罗花,送给她,而田玲同样对他关怀备至。

她最上心的也就是他了,除了紧急的事情之外,在医院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陪伴在老人的身边,嘘寒问暖,问爷爷吃东西没有,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一边翻看床头柜、抽屉,看他营养粉有没有按时吃。

在看到老人没有按时吃的时候,甚至会忍不住哭出来,劝说他:“爷爷你要听我的话,再不舒服也要把营养粉吃了……”

2017年3月,84岁的杨希贤老人也已经住了几个月的院了,也就在这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他要把钱全部给田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田玲最忙的时候,同时管着36个住院病人,查房、开药、查阅资料、不断调整修改各种医疗方案、医患沟通……可是在她每天忙完这些事情的间隙里,她都会坐在这个已经84岁的爷爷床边,和他说说话聊聊天。

“就是听他说,随便他说什么,我就听,只需要答个腔:啊,这样啊,好的……爷爷平时太孤独了,没人听他说话。”

一个人的50年,会有多少憋进心腑的话,多少欲言又止,多少渴望和被拒绝的交流呢?这个像孙女辈的年轻医生,这一听也已经是断断续续的8年了。

田玲自己都没注意到,她听爷爷说话,整理他的被子、衣服,眼泪总会悄悄漫过眼眶落下来,爷爷往往是装作没看到,看着别处,面对田玲的真心以待,给予他这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中的温暖,老人也是倾其所有,“把我的钱都给你。”

老人想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掉,把钱全部给田玲,听到这话她也很吃惊,老人竟然把自己毕生的积蓄这么轻易的给她,在震惊之余,她也直接拒绝了,她怎么能接受老人这么贵重的礼物,她唯一接受过的就是老人从老房子挖来送给她的曼陀罗花。

是什么让杨希贤老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这是因为田医生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关心和照顾,以及耐心的陪伴与倾听,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也驱散了他的孤独。

作为一个孤身到老的人,这辈子也许从来没人跟他、听他说过这么多的话,也许从来没有人为他流过这么多的眼泪。

暖心接力,关怀备至

或许是渐渐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杨希贤老人向田玲说出了他最后的心愿,他想回一趟铜罐驿的老房子,怕存医院账户上的钱不够,怕自己走了之后还欠着医院的钱,他想要离开病床,去外面走走,走回自己的老家冬笋坝,也想再去后山挖来曼陀罗花,送给她。

尽管田玲说可以去帮他申请绿色通道,可是他还是怕会给别人添麻烦,坚持要回去一趟拿钱,又或许是想回去再好好看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老人对于回家很是渴望。

可是田玲却不得不拒绝,对于她来说,她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如果老人回老家了,在医院外面是没有抢救的条件的,而且,根据相关规定,像这样的危重病人,不能离开这里,涉及医保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不能感情用事的,老人现在的身体情况也不允许他离开医院。

田玲很多年都没有换过手机,越到后来越不敢换,病人都留着她的号码,她一直在准备,一直在告别,一直在害怕和担忧中等待那一个电话,可是又害怕接到那个令人心碎的电话。

如果老人到了最后时刻,她希望自己能够拉着老人的手,帮他合上双眼,送他走,因为她心里很清楚,老人虽然从来没说过,但她知道老人的心里也是这么希望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希贤老人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了,他的左肺已经完全被肿瘤占领了,右肺和胰腺上也都发现有转移,而此时的老人也越来越难受,就像是溺水一样,肺叶没有办法打开,呼吸像拉风箱,就像沉进水中,闷,难受,只能一点一点被榨尽他最后的力气。

可是这些年以来,他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吐露过自己的痛苦,他觉得自己在确认肺癌晚期之后,还能活这么多年,他已经满足了。

面对这么一位老人,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在得知他的情况之后,医院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的给他送温暖,也想办法让老人安心治疗,没有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营养科的医生根据他的身体开了营养配方粉,每天40元左右,知道老人的情况后,营养科决定这个费用,由他们自己承担。

护士长刘红丽更是把科里的护士和实习生都召来,排了个班,每天固定一个人爱心接力,从家里给爷爷带一份自家炖的汤,或者专门出去给爷爷买一份瘦肉粥,在做完自己手里的工作,会来陪爷爷聊天,剪指甲,擦身。

在医生看来,老人有政府医保托底,能够承担姑息治疗的费用,但是他更需要的是陪伴和倾听,而在护士们的感染和陪伴之下,老人的精气神也好了很多。

其中一名95后的实习小护士,陈明欢在喂老人吃猪蹄汤的时候,就像是个家长在喂小孩一样,每喂一口,还会奖励似地轻轻拧一下老人的脸颊。

她们这些小女孩几乎不哭,都是笑,叽叽喳喳围着爷爷笑,还和他开起了玩笑,说他年轻时也是大长腿帅哥一枚,怎么就没搞定几个老婆,这个时候,爷爷就瘪着几乎没牙的嘴闭着眼笑,病房里一片欢声笑语,也逐渐驱散了阴霾。

三段视频,终圆心愿

没能完成老人想回一趟九龙坡区铜罐驿的老房子的心愿,总归会让他留有遗憾的,虽然田医生拒绝了,可是也在通过各种办法去帮他完成。

2017年3月,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最终帮他完成了部分的心愿,通过视频,带着他重新回了一趟家。

在铜罐驿建设村里,沿着老人这几十年来进进出出的路,找到他的老屋、老邻居,录制视频,并带回医院放给老人看。

第一段视频,是沿着他平常出入的路,到了他的家门口,还是那熟悉的楼道,还有他熟悉的那棵黄葛树,充满回忆的小卖部、篮球场,以及已经拆走的电影院、舞厅旧址。

第二段视频,是来自老邻居谭师傅给他的鼓励:你要好好养身体,照顾好自己,我们老邻居很想念你,希望你保重,早点回来,还能跟我们一起耍。

第三段视频,是罐头厂退委会人员刘燕给老人的定心丸:杨老师,我们希望你早点康复,你亲手交给我的委托书等资料,我都保管好的,会按照你的意愿去办,老房子给你留着,要是拆迁,我们也会给你找住处,请不要担心。

看到这些视频,杨希贤老人很高兴,主动讲起了铜罐驿当年的热闹场景,以及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这些视频勾起了他的回忆,当看到他家时,他还很不好意思地说:“我这门上好大一把锁,其实都没啥东西了。”

在第二段视频里,老人一眼就认出谭师傅:“几十年了,我们每天都要碰头,是关系最好的邻居,他是个好人。”

就在他住的宿舍楼外面,有一排平房,最前面的一间,就是退休工人谭崇文开的小卖部,谭师傅60多岁,认识杨爷爷30多年了,因为他经常会去买点油盐酱醋,两人非常熟悉,杨爷爷曾说,谭师傅“是个非常好的人,是最好的老邻居”。

从认识老人开始,谭师傅就看杨爷爷是一个人,他说:“杨老师自理能力强,从来不麻烦别人,家里啥东西坏了,他就去破砖烂瓦中翻找,找出点啥来,自己就拿回去修好。”

自从2009年10月确认病情后,谭师傅与他好几次谈起这个话题,老人都很平静,而在最近几次,总会叹息说:“我可能恼火了……”

铜罐驿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德勇说,老人房子目前产权已属于才宇公司,但经社区和公司协调,这房子还是让老人继续住着。

如果老人康复回家,这栋房子需要拆迁,社区会出面为老人找新住所,刘德勇说:“请老人放心,只要他想回来住,一定会安置好。”

老人也曾摸出社区工作人员电话,田医生问哪个人对你好?他指出的名字,就是刘德勇,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给出的承诺,老人也是十分的放心,表示完全相信干部,房子的杂事都是他们处理的,他很安心。

看完视频后的老人很是满足,开始安心的留在医院里面接受治疗,时不时的就会拿出视频来反复观看。

在之后的日子里,有了护士们的陪伴,老友的鼓励,老人过得很开心,可是好景不长,病情逐渐恶化,杨希贤老人最终还是走了,可是他走得很安详,他最后的日子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却是十分的充实。

在2022年的今天,“医患关系”十分的紧张,而田医生设身处地的为老人着想,不仅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还投入自己的感情去关心并照顾病患,以至于老人到了要将全部积蓄赠予她的地步,这是一种多么牢固的信任关系呀!

其实老年人,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精神上的抚慰,在老人走后,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很伤心,可是难过之后,也只能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其他需要关心的人身上了。

文献来源:

《重庆老人肺癌晚期挺过8年 要把卖房钱送给主治医生》:人民政协网

《从老人送白衣天使房钱想到的》:中国经济网

《三段视频 让老人眼睛回一趟家》: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