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6月,初夏的风吹拂钱塘江南畔,众多艺术大咖齐聚钱塘湾艺术馆,与艺术家林泓君一同就“当代中国画如何在高山仰止中突围”等话题展开深刻、全面、轻松而又不失严谨的学术互动。

参会的嘉宾有浙江大学教授、博导、艺术评论家河清,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博士、副教授王作均,原浙江省委宣传部产业处处长、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顾问姚俭,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浙江联络部秘书长、栖霞艺墅创始人金晓霞,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分会秘书长跃颖文化总经理、《设计江南》的发起人于颖等。

《黄金吃人啦》Gold is Eating People 剧照

会间,在艺Live直播预告的神秘嘉宾也被揭晓,竟然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苏夏,熟悉动画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苏教授的作品《黄金吃人啦》在2021年入围第60届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也入围了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全世界26个国际电影节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主持人栖霞岭主金晓霞老师的带领下,众人一同领略了林泓君本次展出的八大系列作品:【烏有镇/镇里】、【所欲也】、【林林】、【春日午后懒】、【阿丽来了】、【林·元叙事】、【林书无法】和【从林法则】,梦境般游荡在没有时间的静谧空间想像里,去解密创作背后的故事。

金老师在直播导览中介绍道:“林泓君的作品蕴含着时代的语境,无论是儒释道,还是生活当中的反思,都可以纳入他的创作主题,就像是林泓君的创作观念,是时尚又国际的。【烏有镇系列】是林泓君构建的理想之境,以眼目所触为幻,心之所见为真,是文泽笃厚、雅气流连的宜居家园。【所欲也】是她想像中的鱼和鸟的世界,天地之间浑然天成、生机无限的瞬间,在二十年的老宣纸上凝固了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境界。【春日午后懒】系列是婉转的少女情思,或慵懒,或愁绪,有着欲语还休的委婉。她在不同主题创作中,极好的呈现了不同材料带来的质感,美妙又丰富的笔触,像是作者的喃喃自语,趣味妙然。最近的作品【从林法则】也特别出彩,充满当代元素,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很性感。林泓君用中国画的材料带给大家完全不一样的视觉呈现。人物生动而又具有戏剧冲突性性。形式语言夸张、荒诞却蕴含真实。色彩语言更有趣味,带着粉色的暧昧。这系列作品,如一根针刺破了社会的幻像,回归人性的真实。中年人的爱情,在挑逗中激发的荷尔蒙,在自私中败下阵来。她看这世界人来人往,冷静,带着剥离感,让人“爱不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清教授作为本次林泓君个展的学术主持,特别强调道:“我是中国批判当代艺术的头号人物,写了一本书《艺术的阴谋》,现在艺术媒体常宣传的所谓当代艺术是另起炉灶,生活当中什么都是艺术啊,杜尚的小便池放在这就是艺术?让艺术这个概念消解了。我们中国人,对艺术有自己的独特的一种理解,比方说我前几年跟泓君搞过一次展览叫中和雅正,这是中国绘画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精神。在这个精神上去拓展,就是好的东西呢,我觉得近年来林泓君的作品确实也做了这方面努力,作品里面有很多那个庄子的精神,她所绘鱼鹿马,多有庄禅意趣,书法磅礴大气,应该说这次展览作品的数量之大和质量之高,跟以前我看到她的作品相比的是一种拓展,所以我觉得说是中国画的拓展,也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自己的审美精神。不要被那些所谓的低幼的当代艺术误导,就是很低俗的幼稚,这是咱不入流的,是比较下里巴人的,美国人他们叫pop,这是公开的宣扬下里巴人,而且比较低俗的下里巴人。我们就是比较通俗的我们也不否定,但是有的时候搞得很低俗。比方说村上隆啊,比方说KAWS的一些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低俗,不能现在变成什么都是艺术。”

苏夏教授在观展后也感触颇深,他说道:“认识林泓君是在做项目时偶然遇到,一起聊了很久,彼此欣赏。她原作在现场观看比微信推文上更有视觉效果,很鲜活啊,很纯真!我们做影视作品,常常会讲到Simplification,也就是作品的单纯性,我觉得林泓君的作品都包含这些东西,所以我刚才也很激动跟她聊了想合作部动画片。我的第一部动画片叫《黄金吃人啦》去年拿了那个所谓的动画界的奥斯卡,入围了2021 (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竞赛单元,我用的就是中国的山水画加上皮影这样去表达,这是一个关于贪婪的故事,那么第二部呢,刚才楼下看到林泓君三屏的画作品《从林法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对这些作品造型独特的那种拙味非常喜欢,当然目前这种水墨动画很多人在做,水墨动画已经是个伪命题,很多人把它做烂了,但是我们如何去创新,如何去把它做得更具有中国元素,中国的特点,但也有这种国际化包装,我想做一下这样尝试,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合作,会用这种画风用皮影戏的作法,用上林泓君这种人物造型,这种绚丽色彩和我想做的内容很契合。”

王作均教授说道:“林泓君作品的状态,我就觉得是一个对当代水墨的突围,是一个无形的小篱笆刺破了一个小洞,鼓出来,结果还破了,跑到另外一个小世界里面去,我们希望每一个个体的在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时候,个体化的艺术家需要有一个突围的向往和突围的能力。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在我们中华文化的崛起的过程中,要有特点的继承,这个特点在泓君的画中得到体现,并加以宣扬。加入一点颜色、一点变形、梦幻的构造、规则序列等,其实都是我们雅文化方向不同的表达。在我的理解来说,中国传统的绘画文化的“中正”方面,肯定有多项选择,多种表现的机会,这其实也一直藏在我自己的创作过程当中埋藏着,我从国画系出来之前,比如童中焘老师、卓鹤君老师、谷文达老师、陈向迅老师,他们年纪都比现在年纪轻,我那时二十几岁,现在已经六十出头。我心里面还充满了一种想寻找自己语言的这个冲动。所以今天也算在林泓君的作品中有感而发,借题发挥。”

林泓君:”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如何将雅文化发挥到极致。我认识的中国画更吸引我的可能并不只是雅,还有更重要的意和气,像那句“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我写书法的时候,会想到古人那种意气风发状态,会想到《祭侄文稿》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在一种情感迸发当中的自由阐发。我最喜欢苏东坡那幅画《枯木怪石图》,古朴苍劲而又简单草率,不求形似。还有一些古代的书法,张扬而又气势磅礴,这种意、这种气和刚才河清老师所说的“雅”不尽相同,我们现在所说“雅”,主要是指唐宋时期,而唐之前的气魄深沉雄大,如汉代石雕那种风格质朴浑厚、简率大气,真的太有吸引力,太迷人了。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艺术家的主观情绪、激情这些才是我认为中国画最根源的东西。这种传承并不用再回到那个时代去做同样的作品,去画那种类似的题材风格,而是要将这种精神脉络一直铭刻在我们的DNA中,不管是“雅”也好,“意”也好,“气”也好,让我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话吧。现在我要把这个话题给到姚大侠,他对气是最有研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俭先生:“刚才在看那幅《无机之境》的时候,我是比较注意在看这个泓君画的整体效果。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讲,一个真正有艺术内涵的艺术家不仅仅是用两个生理的眼睛在看、观察,然后用点线面黑白灰红绿蓝去表现。我认为在泓君这里,我看到她用第三个眼在观察,那么至于说这个眼,我们佛教讲,五眼六通,这个也是有境界,有高低,那么这个艺术家也有艺术审美创作的是天眼,是慧眼,是法眼,是佛眼,就是说这个六通,什么叫六通?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通人刚生下来是相通的。因为我们原来有耳朵,认知有这个东西,其实在佛教里,人生下来的时候,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这个人在世俗里面生活慢慢以后就是用进废退,就这些器官之间,耳朵只管听了,鼻子只管闻了。但是泓君这个画里面,我清楚的感觉到,她的画,我可以闻到淡淡兰花香,薰衣草香。我也尝到了这种味道,这种类似沉香也好,类似其他这种熏香香料的味道。然后在意念上,画面有一种淡淡的忧郁。这些东西,给你在的六色所产生的高度的愉悦感,她把它表达出来,然后我一个站桩的人,一个有气的人,我感觉到这里面眼耳鼻舌身都体现出在她的画里面。那当然这个是很有点玄啊。我觉得其实泓君真的有第三只眼,因为我们之前跟晓霞老师一起搞了一场活动,现场泓君在半个小时内给我画了两幅类似肖像的画。她把我当年残存的那么一点武侠梦,一个这个仗剑走天下的梦给表达出来了。泓君这次画展里面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她书法作品是一种汗畅淋漓的气,这种气也是需要修炼的,不是光靠你个人的生理能量能够表达出来。所以我看着林泓君的书法笔法的运笔,整个循环下来,它是有气力的。她作为女性艺术家,作品既有细腻柔美的表现,也蕴含酣畅淋漓的张力,随灵感流动而不执着刻意,拓展了传承与突围的纬度。书法装置《姚俭之骚年时代》呈现在直径2米多,高度近3米5的柱子上,把我残存的最后一丝仗剑持箫走天涯气息给渲染了一番之后,又把我打回俗世原形…… 但感谢她接纳我为乌有镇镇民,一位非常著名的驾鹅少年。最后补充一点,这样的交流,无论用艺术哲学去观照,还是从展出作品去提炼,似乎要更聚焦于林泓君的艺术作品本身。”

于颖女士认为:“林老师作品会对年轻人产生一种触动感,《5•28股市》这幅作品呈现的是入市炒股后的那个状态,我觉得太有形象感了。还有像批判当下的铁链女,还有疫情后的狂欢,印象特别深。因为我是学传播广告学的的,会有一种共鸣感,因为艺术其实到最后就是一种能够产生共情。”

钱塘湾艺术馆副馆长尹宣老师提到:“作为运营者,我们团队服务于艺术家,也服务于观众,我们做的是一种连接,希望能够把艺术家,艺术作品还有观众连接在一起,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富足。第一次去林泓君老师工作室看她的作品时,我们就觉得她的作品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特色—互动性,不管是《外卖来了》系列,还是《中年人的爱情》、《5·28股市》、《烏有镇系列》,每一个作品都附有书法解析,让人很有代入感,这种代入感,我觉得已经是完成了艺术的职责,即记录时代的作用,像古人一样,在艺术创作中的记录流传下来,后人通过艺术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它具有时代性,所以我们觉得林老师的作品,是具有时代性。在钱塘湾艺术馆这个空间里,每次我们邀约的客人,都会在林老师的八个系列中,找到属于自己直击心灵的“那份触动”,这个也是我们想看到的,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给我们观众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金晓霞老师总结道:“感谢钱塘湾艺术馆打造这么好的空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美术馆的格调,希望更多喜欢艺术的朋友们,可以来到钱塘湾美术馆,来看林泓君老师的展览,这次直播只是打开了面纱的一角,不可能一窥全貌。更多的精彩,欢迎大家来到现场来,我觉得现场你们会有更多的收益。。”

从当代艺术再到国内的发展,聊到人文历史,再到国内外艺术创作历年的碰撞,深度剖析了林泓君本次当代水墨个展八大系列作品创作的源泉,与社会现实的映照与解析,无与伦比创作天赋让在场的艺术大咖们啧啧惊叹。

据了解,钱塘湾艺术馆坐落在中国美院滨江校区旧址上,由意大利学院派建筑设计大师邦德亚力·维多设计,把近在咫尺的钱塘江元素植入艺术馆之中,体现了简约现代、开放包容的设计理念。

本次“无限-林泓君当代水墨大型个展”将持续到6月底,欢迎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摩交流。

♾无限—林泓君当代水墨大型个展
首次 | 12年间系列作品

展览时间:

2022年4月8日-6月25日

展览地点:

杭州钱塘湾艺术馆(银杏汇9号楼1-2层)

艺术家

林泓君

学术主持

河清

策展人

项政

主办单位

德圣 · 钱塘湾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