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吴堡公安”微信公众号消息,吴堡县公安局6月15日发布警情通报称,网传吴堡县往届考生李某某高考前失联,吴堡县公安机关和当地群众多方寻找。李某某今年21岁,是第三次参加高考;高考前一天,也就是6月6号下午的三点半,他从酒店出来,只带了手机和房卡,吃饭后上了公交,因为公交站的监控模糊,不知道他是在哪一站下的车。

李某某并没有参加高考,而经调查,当晚的10:38她的手机信号最后一次出现在绥德义合镇,这个地方距离她所住的宾馆有30公里,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很多人猜测她是因为高考压力大,想避开一段时间,最新消息:6月15日7时许获悉,延川县黄河段发现1具女尸。经家属现场初步辨认,为失联人员李某某。

21岁三战高考,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但又没有能力达成目标,压力会让一个人崩溃。 女孩失踪,从头到尾都是女孩表姐出面处理,没有任何父母的相关片段,基本判断女孩父母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事情。 有知友说,她母亲有精神病,父亲打工,属于贫困户家庭。倘若家境如此,父母在女孩教育和其他方面,即使有心,也是无能为力,所有的事情都要女孩自己扛。 家境贫寒,出人头地的机会真的很少,博一个美好前程,考上好大学,对她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说女孩是因三次高考顶不住压力而自杀的答主,未免太武断了。复读的日日夜夜都熬过来了,就为了高考,且已住进离考场比较近的宾馆,说明她已为迎接高考做好了准备,又怎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自杀呢? 再说,自杀需要多大的勇气,一般人都是没有勇气自杀的,自杀需要一个长期的心理准备。临时决意自杀不符合常理。 如果说她是早就预谋好了自杀,不太可能不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也不可能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没有任何轻生的迹象。 所以女孩不太可能是自杀。 有较大可能是他杀。

女孩消失的地点恰巧是没有监控覆盖的,那么女孩在那里经历了什么,我们目前都不知道。 只有通过仔细的排查和深挖女孩的交际圈也许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第一时间恢复女孩社交账号,手机数据,排查女孩联系的人,了解女孩去黄河边的真正目的,是去游玩,还是去见什么人? 排查女孩的亲朋好友,师生同学,了解女孩平日的表现,人际交往,近来有无异常表现等? 向当天在案发地点出现的人了解情况,征集线索。 尸体是会说话的,仔细做尸检,看女孩身上有无外伤,有无被侵犯的痕迹,指甲缝里有无他人DNA等。

具体还是要以警方最终调查结果为准。 女孩连续三年参加高考这压力确实也太大了,其父母可能疏于对其心理辅导,考前入住的宾馆还叫“圆梦宾馆”,其实真的没有必要把高考看得如此之重! 其实,我们一直过于夸大高考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了,没有学历就意味着人生完蛋了?其实,读书只是一种人生路径,没有考上大学只意味着人生少了一些选择,但绝不意味着人生就无路可走。

很多学生被老师和家长植入了“高考就是唯一出路”的理念,这就导致高考失败后除了复读再次高考外别无选择。太多人以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殊不知很多情况下,死地之下就真的死了!人还是要懂得变通,甚至要懂得承认自己的无能,学会接受失败,有的时候看清自己,坦然的接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去踏踏实实的学习一门技能或者学习做生意又有何不可?

当然,我不是在说“读书无用”,读书当然还是有用的,而且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容易走的路径,更适合普通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总有一部分人是不擅长读书的,但是他们是可以挖掘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的,对于这些人,我们还需要硬逼着他们读书高考吗? 高考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至少其重要性远远低于生命!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灌输的价值观到底有没有问题?把孩子逼上绝路到底是谁之过呢?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因为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导致的轻生,如果是的话,这种痛苦我感同身受。 我强烈呼吁在高中阶段,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并且各个学校要配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 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敏感、细腻,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自尊心又非常强,很多事情不愿意和人分享。最后,就很容易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偏。 如果让我回忆高中生活,我都有点可怜当时的自己了。 高中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敏感,在高一就有了明显的强迫症,总认为自己洗澡没洗干净,认为自己手上、身上、腋下有异味。

这个念头越想排除就越强烈,只要自己身上稍微出点汗或者周围同学有人皱皱眉、嗅两下,我就焦虑到不行。 严重失眠,课堂上根本听不进去。恶性循环,越是这样越焦虑。 这种要命的状态,高中三年里持续了两年半。 学习真的是荒废掉了,课堂上听不进去,自习时脑子混乱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晚上睡不着觉,然后就引发身体上的各种病,抑郁、头疼、额窦炎等等。 当时我唯一的学习时间,就是交作业。每堂课老师讲完之后,都会布置作业,并且多交作业很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根本没听课啊!怎么办呢?就在要求交作业的前十几二十分钟,马上把教材翻一遍,用强突的方式把知识点消化掉,然后突袭下作业。但很明显,这种方式打的根基根本不牢靠。今天学的明天就会忘。 真的感谢我们那时候有月考制度,让我还能留一根蛛丝一样的线,牵着各个知识点,没有全忘完。 我记得离高考还有2个来月的时候,班主任找我谈心,建议我不要去琢磨那些很难的问题了,让我把之前试卷里的错题以及课程基础知识弄懂就可以了,这样考个大专还是有希望的。

当时的我,全班78个学生,我一直是在70名左右徘徊。 我记得我当时听了后心里难过的要死。那个瞬间我这个傻子才意识到我的高中生涯马上就要在浑浑噩噩中结束了,留给我的大概率是一场失败,没有贪玩,也没有体味到学习的乐趣。一切都要在毫无意义的纠结和焦虑中结束了。 这场谈话真的是个转折点。我突然发现自己能睡的着觉了,心态上处于一种难过、绝望但又平静的状态。然后就把过往所有的试卷集合起来,所有的错题都要重新去复习那个知识点以及相关联的知识点。但最痛苦的是,英语基础太差了,每篇阅读理解都要查好多生词。 我们那时候还是估分报学校,考试完我估了一个分,但自己有点不敢相信。重新估了一遍,还是不敢相信,就自己往下减了5分。后来班主任让大家把估的分汇报一下,我汇报时怕班主任不敢相信,就又减下去5分。

报学校时我跟班主任说想报兰州大学或者西安交大。班主任说你这个分不行,要是再高十几分才有戏。当时自己也确实心虚,最后报了我的母校,也是个重点。但还是有遗憾,因为我的成绩那年能去兰大(20年前的兰大还是极好的),不过去不了西交。我记得我的高考成绩在我们班(重点班)排第10名或者11名的样子(记不清了)。但太心虚了,不敢报,只报了一个确定自己能上的重本。 大一时,高中那种焦虑的状态又回来了,我真的是气的不行。不过好在大学生活和高中不一样,有大把的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我就去看各种心理学的书。当时陕西省图书馆里的心理学的书,我估计我至少看了一半。 后来读到阿德勒的《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现在的名字叫《自卑与超越》),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原话记不清了,大概的意思是:心理的障碍大多源于以不正确的方式追求优越感,同时又过分关注自己的感觉。 突然之间,什么都明白了。所谓心理问题,就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啊!!

什么人会选择自杀? 一般来说有三种人。 第一种,也是最难以预料的,是表演式自杀。把自杀作为一种威胁的手段,久而久之,狼来了没人信,或者是危险动作终于做过了头,人就死了,至于他想不想死,那就没人知道。 第二种,也是最难阻止的,是解脱式自杀。自杀者生前承受着心理/生理的折磨,程度早已超过了对死亡这个结果的恐惧,某一天,痛苦超越了对死亡过程的恐惧,那就付诸行动,干净利落的结束生命。 第三种,就是清债式自杀。死者生前欠了债务无力偿还,或者是做出了承诺无法兑现,或者是铸下大错无力善后,就会用自杀的方式一了百了。颇具讽刺的是,这种人的葬礼上,最不缺的就是“我早知道他会这样”的马后炮。 说这么多不是想指责谁,只是想提醒一句,如果你打算阻止自杀者,对不同的类型要用不同的方式,而且各种方式彼此是互相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