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种介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一类特殊生物,是地球现存生物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物种之一,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产生单细胞生物之时,选择了不同的进化之路,其中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海洋到陆地的一个进化过程,形成了目前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但与之相对的,病毒的进化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以非细胞的形态存在,本身只具有一层蛋白质外壳,保护着内部的核酸物质,只有在侵入宿主细胞之后,才会具有复制和繁衍的生物活性,而一时离开宿主细胞,则会处于失活的非生命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毒本身没有自主意识,它不会主动地去选择入侵的生物,只能被动地依靠特定的介质进行传播。当遇到合适的宿主环境时,它就会从非生命状态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外层的病毒膜蛋白与特定细胞膜结构中的糖蛋白物质进行匹配,从而突破细胞外部的阻挡侵入内部,然后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和繁衍。可以说,病毒只认细胞,而不认宿主,它不论宿主是谁,只要膜蛋白与细胞能够进行匹配,就可以进行复制和繁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毒对于侵入对象的关系,如同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样。

那么,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之后,其最终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来进行RNA或者DNA的复制,从而推动自身种群数量的提高,这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本能,其本意也绝非消灭宿主,况且来说病毒也不可能产生“本意”。病毒在侵入宿主细胞之后,它们将会与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抗争,宿主免疫系统强大的,能够有效防御病毒的复制,从而消灭病毒;免疫系统软弱的,则抵抗不了病毒对细胞的“摧残”,引发相应的疾病甚至死亡;免疫系统与病毒能力不相上下的,则最终可能会二者达到和平共处的局面,这种情况,也是病毒最终与宿主相互之间关系的最后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病毒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宿主,它利用的只是细胞的资源和能量,引发的疾病是细胞死亡的负面影响。病毒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复制和繁衍,尽最大可能地扩大子代数量。而推动病毒进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来自脱离宿主环境的生存斗争,这两个方面共同推动着病毒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复制能力(毒性)和传播能力(耐受性),从而在没有方向性的基因突变过程中,完成着一代又一代“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