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镇银行这件事,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用户存进去钱以后,想在线上取钱,发现取不出来,有着急用钱的就跑到银行取钱了,结果一落地,绿码直接变红码了。

要么当时就隔离,要么原路返回,答应的原路返回的后,工作人员立马拿起对方身份证拍照,上传以后红码立即转为绿码,或者说定好返程机票,工作人员上报以后,也会红码变成绿码。

更诡异的事情是,不管你有没有去河南现场取钱,只要你在那4家村镇银行存过钱,你在家扫了当地的场所码,也会变成红码。

简单来说就是想尽办法不让用户把钱取走,甚至还动用红码,这个红码只有储户才有,仅存在于河南省,换了别的省份,就绿了。

“高效率、低成本、无接触、零漏网”把这些取钱的用户实现了“静态管理”,而且达到了精准变码的程度。

这种事情要是用在惩治黑社会分子身上,绝对是大快人心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用在取钱用户身上,多少有点可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擅自改码,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更危险的可能?

据了解各地方下辖市县区只有审核上报的权限,赋码转码的权限属于省级疫情防控指挥部, “在没有暴发疫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情况下,省平台基本不会允许大规模赋码了。

在取钱用户上出现了大规模赋码,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回复,只是说可能是大数据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做一个最坏的猜想,如果说真的有疫情感染者,出现了这种擅自改码到处流传的情况,那我们的疫情治理估计要难上加难了。

一句大数据出了问题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也预防不了最坏的隐患。

第二、到现在为止,由用户自发登记的账号存款来看,总体金额已经超过了14亿,整体预计超过300亿。

这么多钱哪去了。

本身村镇银行的门槛就非常低,这些年也出现过一些非法集资的问题,因为还没有具体的调查结果,现在很多人都在猜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不过从现在来看,这里面一定存在违规操作,具体的下文就只能等结果了。

不过河南出现的这个问题,至少在村镇银行之间的影响已经造成了。

其实2007年3月份第一家村镇银行诞生以来,但现在全国1600多家乡镇银行中,只有3分之一处于盈利状态,3分之一处于持平状态,另外3分之一完全就是亏损的状态。

银行本身就是一个信任问题,本身就是大家的底线。

如果说银行都没了信人,那肯定就没了存在,没了存款,就被提盈利了。

河南乡镇银行这个事情,不管是对于存在的用户来说,还是对于乡镇银行来说,双方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总之,最后无论怎么处理,都要保证一点,就是大家存进去的钱要分文不少的全都取出来,才有可能挽回乡镇银行的一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