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6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将这艘800年前的沉船当作秘密保守几十年 1987年,当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南海寻找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艘18世纪沉船时,无意中发现一艘来自12世纪的完整商船。

1125年,宋朝失去了对中国北方的控制。随着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封锁,南宋转向造船业并通过海路获取财富。12世纪末,一艘满载货物的宋朝商船在离港后不久就沉入海中。由于这艘沉船是在南海发现的第一艘同类型船舶,它因此被命名为“南海I号”。

由于当时缺乏资金和技术,“南海I号”继续沉在海底20年。2007年12月,“南海I号”及其满载的珍贵文物(总重1.56万吨)被转移到位于海陵岛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该馆是专门为存放沉船所建。在那里,“南海I号”被安置在定制的盐水罐中,大部分货物迄今尚未从船舱中取出。考古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这艘沉船。南宋所依赖的这些海上航线被历史学家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重要历史意义,“南海I号”还有助于中国展现其作为一个海上贸易强国的光辉历史。这艘船在1987年被发现时恰逢冷战末期,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崭新的角色。而当它在2007年被打捞出水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中国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对众多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宏伟计划,也是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意识更新。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南海I号”既反映了中国辉煌的商业历史,也彰显了这个国家着眼于未来的勃勃雄心。(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