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下,望未来。

当下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之冲击,也将带来百年未遇之大机遇。

虽然,外部环境恶劣,国内疫情蔓延封停不断,经济下滑或滞涨风险大,但要相信我们的党及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突破重围,迎来一个艳阳天。

眼前的事,年轻人失业率偏高,还出现躺平或摆烂现象,甚至今年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据国家统计局5月份公布的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失业率为6.1%,16岁~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18.2%;日前,国家统计局介绍2022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5月份,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比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这一统计数据,还没有考虑到今年的新毕业大学生,未来两个月将有创纪录的1076万人完成大学学业,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前景堪忧。

面对这些复杂局面,别忘了,乡村振兴已经进入全面推进期,乡村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多方面需要人才,只是现在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过剩,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悲哀。

我们重点说,乡村振兴,这是百年大计,是不可逆的战略。

乡村之所以要振兴,是因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枯竭,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亟需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振兴才理所当然。

回过头再看,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深度融合下的共同富裕。所以,这是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协作,知识青年下乡,才有未来,不可或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需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这里,要明确一点,不是是个人才,就一定适合乡村,乡村需要,认同农业,扎根乡村,心系“三农”情怀的知识青年,才能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因为,人才除了本硕博之分,还有一流、二流、三流、四流之分,高学历人才过剩,只能说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过剩,不经历锻造,难成好钢,更别提是人才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

乡村振兴,人才要先行;未来农业,人才是支撑。

人才下乡,支撑乡村振兴,两大方面,不可忽视

1、官方推动,选送高校毕业生下乡

政府的“有形之手”,着力为乡村振兴筛选可用之才,因为农民的素质以及农业农村的各方面人才,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早在去年秋季,7部委同时发出“大学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鼓励。中办、国办2021年2月23日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今年,5月4日,党媒《人民日报》在其头版发表文章,再提当年知青“下乡垦荒”,要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月6日,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推动引导2022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务工作者。同时,“十四五规划”提出“每一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各地基层社区可“及时补充社区工作力量”,吸纳毕业生。

6月9日,人民政府网站发表一份来自“市直机关团工委”的文稿,明确提出“旷日持久的上山下乡运动”。

最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将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招募计划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区所在县倾斜,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计划单列。

从这一系列政策的吹风造势,旨在要缓解大城市的压力,解决目前城镇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的知识青年下乡,大势已定,有人可能误解为重启“上山下乡”运动,但又有本质区别,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是“双向吸引、互相需要”,只要能在大城市安稳扎根,解决就业,完全可以不去,这个完全是各凭自愿,除非你是工公务员选送。

不过,很多农村孩子,好不容易凭考学走出农村,再让回到农村,他们愿不愿意再回去,这是一个艰难选择;城市生活的大学生,深入基层历练,积累人生阅历,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以知识、技术、管理等重塑乡村形态。

本人认为,选送高校毕业生下乡,或者说甚似新一轮“上山下乡”运动,知识青年下沉到乡村,其实,是人才的内循环,更是人才的再次分配,高学历人才过剩,需要重新锻造之地,这个最佳场景,就是乡村。同时,要靠中国最顶尖、最聪明、最有活力的一群年轻人,承担着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机遇驱动,民间自愿下乡,能人返乡创业

我们知道,在新发展格局之下,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都很大。不得不说,未来乡村是“蓝海”和“富矿”。

乡村振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资产池,乡村生态化转型大势已定,将拥有百万亿级别的市场,覆盖超过10亿人口,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城市在抢人才,乡村同样得抢人才,抢能人,解决人的问题,除了政府推动,还需靠市场的“无形之手”,用潜在的契机来吸引,把返乡青年、能人吸引过来,把人留下来,也是乡村振兴破题的根本。

尤其,近日,人社部又给文旅行业新增了“研学旅行指导师”、“民宿管家”两个新职业,潜意识地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这是因为,我国的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乡村在生态化转型之路上,需要民间社会资本下乡,有“三农”情怀的企业家、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下乡,立足以“农业+”为基础,不断扩宽农业多种功能,扩大增值空间,跨界融合,突破融合边界线,衍生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等多种升级转型业态,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正确处理好增长和分配,把“蛋糕”切好分好。

总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广阔乡村,大有所为”会再次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共识,不管是再次吹响“上山下乡”的冲锋号,还是“农村包围城市”初心不改,谁将下沉挖这块富矿,关键在于能否看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将是百年未遇之大机遇。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