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其实有三大宝贝,这三大宝贝其实也是自然的规律。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讲:

我 有 三 宝 , 持 而 保 之
一 曰 慈 ,二 曰 俭 ,三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慈 故 能 勇 ;
俭 故 能 广 ;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故 能 成 器 长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宝就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持而保之是说这三宝你要长期去保持,不能丢弃,而且要终生去实践,你会受益无穷。

慈是什么?慈不是爱,慈是无我。什么叫“无我”,儒学的无我强调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关系,也就是利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就是无我的思想。道学的无我侧重于人自身的精神性解脱。它强调去掉人余冗的欲望,不让欲望来禁锢自己的思想,以达到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不管是儒学的无我还是道学的无我,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体会的,这个慈,我们想到的有慈祥,慈爱,慈悲,其实慈比我们一般人所认识的还要更广。

慈故能勇,因为慈就是无我,对于万物没有欲,这个欲是指人的基本欲望之外的过多的欲,然后你能够真正地关怀,这叫做大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在外面看到一朵花很漂亮你想把这朵花摘到自己家里去,并且保护它看住它不让它被大家破坏,其实这不见得是好事,我不在乎这朵花将来是谁摘走,它是有生命的,我只要发自内心的自然的去好好照顾它,至于将来会怎样,是被人摘走还是依然在那里开的灿烂,我都不在乎,这个才叫慈。

我们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有利害关系,要知道结果怎么样,要考量值不值得,什么叫值?什么叫不值?我们很难弄清楚,所以就不应该去讨论值不值。

我们把花摘到自己家里去,多半是有点私心的,那这个就不叫慈了,了不起叫爱。爱也是蛮可怕的,爱到最后就会变成恨,因为爱一定有分别心,会有占有欲,最后有嫉妒心,然后恨就出来了。

慈不会恨。所以我们宁愿多慈,少爱。

一个人做到无我才会慈,所以真正的勇就是慈,世界上最勇的其实是妈妈。我们说父严母慈,我们会把父亲跟母亲看成不一样,实际上母它是比较无我的。

爸爸有时候还会想到自己,刘邦逃难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小孩从车上踢下去,母亲从来不会做这种事情。

俭故能广。如果你不俭,你施得很广,你就很容易穷,你再有钱,你做慈善,你普渡众生,很快你就没钱了。所以你也必须要俭约你才能走得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是不能乱花,但是也不能吝啬,要掌握好那个度。该给的不能少,不该给的一毛钱不可多,不能说这钱是我赚的,我爱怎么花怎么花,那是不对滴!

钱不是你赚的,如果钱都是你挣的,请问谁不用心在赚钱,那为什么有人就赚不到钱呢?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钱是你累世的功德,大富由天,你要成为非常有钱的人,那是老天给你的,不是你努力的。如果每一分钱都是你辛辛苦苦赚来的,你这辈子不可能大富,最多小康,因为人为的只能做到小康。要大富大贵,那是老天给你的。那老天怎么给你,就是你祖先积德。所以你要照顾你的子孙,你就要自己积德。你不积德,他们怎么拼命也没有用,了不起小康而已。

所以这里有涉及到自我约束的问题了,其实俭也应该理解为自我约束。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敢跟不敢都是不好的,因为敢也是人为的,不敢还是人为的,这句话不要把重点摆在敢跟不敢,应该摆在为天下先,这才是重点,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争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不敢为天下先,你反而获得大家的拥戴,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长,真正成为大器。

我们说不争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你争先恐后,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但是我们现代人往往都是很急躁,目光看得很短,没有看那么长远那么深入。

所谓仁者无敌就是:当我没有私心的时候,我根本不跟任何人争的时候,谁都争不过我。

你下象棋的时候,一心想着赢,最后都赢不了,你要想无论输赢都没关系,等你赢的时候你就会很开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那个柳专门给你捣蛋。你去买刮刮乐,一心想着中,它偏不中,你要想着中不中无所谓,反正试试看而已,然后你突然中了一千块,你会觉得这就是惊喜,不然什么叫惊喜!

古人们讲的很多东西都有他的道理,不然也不会流传这么久,我们不理解甚至经常误解其中的意思,其实很多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好好去体会!

(喜欢的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