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那个山城有力量

第一次去重庆,是1994年,到川渝大酒店举行产品推介会。各经销单位,新闻记者及有关人士饶有兴趣地参加了会议。

刚在旅馆住下,放眼窗外,看到这个城市最让外地人惊叹的画面:楼在山上,山在楼下,重重叠叠,势如危卵!

正在沉思之际,某报社的雷记者打来电话:“我们去接你,到小天鹅吃火锅,然后带你到解放碑,看美女去。”他总认为美女是一种力量,特别是山城爬坡、下坡的美女。殊不知这句话似乎对男生才有力量,对我这位来自广州的美女(呵呵,自夸一下)吸引力不大。

人已在重庆。身体的每根汗毛都能感受到这里的火锅越烧越旺。初次造访,也就兴奋异常,于是吃辣的既猛又烈,以至于地道的在重庆长大的雷记者吃到嘴里冒烟还见人就说:她呀,广州人,吃辣的行着呢。广州人好吃,无所不吃(当时辣得我无法和他辩驳,我一点都不好吃,吃饭只是当着任务来完成,现在我是盛情难却)。我是否具备了某种打望(重庆流行语,雷记者的解释是:当漂亮异性出现时,抓紧时间猛看)重庆的条件?

重庆的解放碑,有四个方向。解放碑的周末总是让人害怕,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让外地人疑心是不是重庆人老是喜欢搞地震预演。我倒宁愿来这吹吹江风。面对奔流了几万年的长江我总会想起我最喜欢的那句广告语:天长地久谁与共?

站在解放碑下面,望不到长江南岸“饥饿”虹影家的方向的弹子石和野猫溪,也就只能凭空想像老相册里的木板房、偏偏房和江北明显架在大石头上的积木房子。我开始留意起棒棒军(他们拿着一根类似扁担的棒子,坐等帮人挑重物上坡下坡)、剃头摊子,开始尝试不坐公车想念单车却还是徒步爬上了阶还要爬下阶。

重庆还是重庆,是我在书本记忆里的大县城的重庆,当它成为直辖市后,变化极大。我一个人晃晃悠悠再转上一圈,解放碑开始有了八个方向(我历来对方向的判断比较迟钝)。山城重庆开始有点令人愁闷,山高雾重。这就是那个号称3000万人口的“巴山夜雨”城啊。

到南山看山城夜景,是日程的首选。第二天晚上,我听说要睡的是孔祥熙二小姐孔令俊(孔二小姐原名为孔令俊,后自行改成孔令伟,原因呼之欲出——老子不是俊俏的女人,老子是伟岸的男人!)睡过的床之后做了决定,雷记者带我钻进一个叫铁路局疗养院的地方,从那里的观景台看出去,重庆呀,你果然很大。对岸上下半城在薄雾的夜色下有了美女的身姿。据说远处长江和嘉陵江交界的朝天门附近,你白天见到的江水一半是绿,一半是黄。夜宿孔二小姐当年的别墅,传说中那个冷艳加凶残的女人并没有使我半夜毛骨悚然。早晨起来,右边不远处的山顶是100多岁的文峰塔,再到隔壁原国明党元老兼“草圣”、“诗仙”于右任幽静的后花园溜上一圈,却也心胸坦荡、开阔。我似乎知道了重庆的力量源自何方(这些记忆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小说《红岩》,因为江姐,因为小萝卜头,去看了渣滓洞。那里关押的主要是因为《挺进报》事件、六•一学潮、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政治犯,如《红岩》小说中的江姐的人物原型江竹筠,关人最多时达300多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有15人脱险。

渣滓洞原来是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出产的煤质量不好,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十分险峻而且非常隐蔽。1943年,军统霸占渣滓洞煤窑,并将其改设为看守所。

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由刑讯室和特务办公室所组成;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2间平房为女牢。1947年4月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又重新开始关押犯人。

看守所外院墙上写有用来“同化”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以及国民党党员守则。内院墙上写有用来“分化”瓦解革命者意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勿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让我印象很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8月,从广州直飞重庆,然后再飞拉萨,在重庆短暂停留,那天下午去了磁器口古镇。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代,面积1.5平方公里,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磁器口古镇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任你品味,任你选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堪称千年古镇,重庆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是一个千年古镇,看不到更多的衰落,也看不到模仿式的新建(仿古、仿建筑之类)。古镇似乎就停留在清末民国之初,静止在那个时刻。

大雨中,古镇依然人头涌涌。被岁月磨得光滑的石板街道在今人的脚板底下铿锵有力,这石头砌成的台阶,让路道向山坡延伸上去,或向下纵深而去,表明古镇是依山而建,名副其实的山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月的沉重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黑色的瓦、黑色的房、黑色的窗框,无不体现巴蜀文化的厚重。所有的商店、门店、招牌,无论卖食品的还是用品的,它们的招牌、店名,那些词句、字迹、墨痕、图画都是形态缤纷,但所传达的内涵却是深重而久远的。当然,有些咖啡厅的装潢是舶来品,但“舶来”的也是东欧等国家久远的、过去的风采。

磁器口古镇商业很繁华,很多著名特产、小吃在这里都能找到痕迹,张飞牛肉、永川豆豉、四川糍粑、酸辣粉等等应有尽有。卖陈麻花的档口排着长龙,韩式土豆卷也大受欢迎。中外、本土与外地的美食在这里完美融合。

站在古镇高处望下去就是嘉陵江,江畔停留着小船。

要走几个小时的古镇居然不收门票(不像江南水乡古镇,动不动就宰你过百以上的门票),这也许是重庆人实在的地方之一。

记得第一次到重庆时,觉得那时的解放碑很雄伟,今天却被四周的高楼挟持着,显得有些无奈的卑微。红岩的英烈们,你们可曾想到?

重庆人的历史来源于古代巴族。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廷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渝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

重庆的山歌民谣中各种类型的劳动号子丰富多彩,三峡纤夫与险滩恶水搏斗高唱“川江号子”,打石头有“石工号子”,抬滑竿的有“报路号子”。足可以称为“号子文学”。自古以来巴人又喜欢“摆龙门阵”(讲故事),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那重庆的性格到底是什么呢?

再合适不过的应该是:火辣外向。重庆人最常吃的一种东西是火锅,火辣辣的直抵内心。性格直来直去,火爆得很。重庆人出门就上坡,挤公交车犹如冲锋陷阵,夏天持续的高温把桌椅板凳都烤热了,冬天绵绵不尽的大雾使重庆人性格烦躁,他们动口动手,性格刚烈而火辣。这是重庆人很独特的性格特征。

豪爽耿直。耿直是重庆人的自称。“耿直”在重庆人口中是“正直”、“真诚”、“果断”以及“不虚伪”、“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词,这些意思均源自于重庆人性格豪爽刚烈、粗犷顽强、无惧无畏、自尊心强的秉性。

吃苦耐劳。地理条件造就了重庆人相当能吃苦耐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别的地方是极其稀罕的。

我想这也是这座城市为什么桥多的缘故之一吧,那就是直来直去,不喜欢绕弯子。(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