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与他的选人用人有很大关系,比如汉初三杰的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人都是无双国士。当然,刘邦的胜利也离不开其他功臣,比如曹参,作为与萧何齐名的历史名人,曹参不但文能安天下,而且还有着赫赫的战功。本文介绍下正史对曹参的主要记载(资料来源:《史记》的《高组本纪》、《曹相国世家》和《萧相国世家》、《汉书》的《萧何曹参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出身:刘邦铁杆

曹参和刘邦萧何都是老乡,他乡见面两眼泪汪汪的那种。秦朝秦始皇在位时期,曹参和萧何是沛县的小官。

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篡位,也就是秦二世。秦二世在赵高的忽悠下,把一个好端端的大秦帝国生生推到了悬崖边上。陈胜吴广顺手推了一把,秦朝开始滚向悬崖。

陈胜吴广掀起的反秦浪潮迅速席卷了楚地很多地方,很多郡县纷纷杀死秦朝官员,反秦。楚地沛县的县令很害怕,想要投降陈胜。

作为沛县令的手下,曹参和萧何首先需要做的是为上级出谋划策,因此,萧曹两人献计沛县令:大人身为秦朝官吏,如果反秦投靠陈胜,恐怕沛县父老不相信大人的诚意,不会听从你的号令,请派人把逃亡在外的沛县豪杰召回,让他们充当大人的爪牙,以此来震慑沛县父老,没人敢不听号令。

实际上沛县的所谓豪杰数来数去也就一个人,那就是刘邦,因为此时的刘邦早已“斩蛇起义”,聚集了百十号人。

沛县令深以为然,马上派樊哙去召刘邦回来。

可惜啊,沛县令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樊哙出去找刘邦后,沛县令竟然后悔了,一方面可能是不想反秦而后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想召刘邦回来而后悔。

所以,当樊哙带着刘邦的队伍来到沛县城外时,沛县令关闭城门,还想杀死献计的曹参和萧何。曹参和萧何害怕,就翻出城墙来见刘邦,表示愿意效忠刘邦。

刘邦让人用弓箭把书信射进城中,让沛县父老杀死沛县令,否则,到处攻城略地的起义军来到时,沛县将会被屠。沛县父老真的杀死了沛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要让刘邦领导大家反秦。

刘邦谦让不受,曹参和萧何都怕事后如果反秦不成,被灭族,所以,一致拥立刘邦为头,刘邦最终成为沛县的头,称为沛公。而曹参就这样成为了刘邦的铁杆部下。

刘邦起事后,派萧何、曹参、樊哙等人在沛县及附近招兵买马,发展起来三千人的队伍,然后开始四处攻城略地。曹参被任命为中涓(属于刘邦的近侍)跟随刘邦四处征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武功一:刘邦为沛公时的赫赫战功

由于缺人,所以能带兵的都带兵,身为文吏的曹参追随刘邦征战,其军事才能也逐渐显露出来。

1.以中涓身份立下的战功

曹参以中涓身份征战后,开启了他大大小小的征战生涯:

第一战功:跟随刘邦攻击胡陵和方与,攻击期间,大破秦朝监公的军队。

第二战功:向东进军攻下薛地,在泗水击败薛地守军。

第三战功:回军再攻胡陵,成功攻破。

第四战功:辛苦攻下的方与背叛刘邦,投降魏地,曹参攻击方与。

第五战功:丰地反叛,曹参攻击丰地。

基于以上战功,刘邦赐爵曹参为七大夫。

2.以七大夫身份立下的战功

第一战功:在砀地击败秦将司马枿的军队。

第二战功:攻取砀、狐父、祁善等地区。

第三战功:攻击下邑西部,一直打到虞

第四战功:攻击秦将章邯的车骑(辎重部队)。

第五战功:攻击爰戚及亢父,最先登城。

以战功升为五大夫。

3.以五大夫身份立下的战功

第一战功:向北救援阿地,攻击秦将章邯军,追击秦军至濮阳。

第二战功:攻取定陶、临济。

第三战功:救援雍丘之围。

第四战功:攻击李斯之子李由的军队,大胜并杀李由,还顺便俘虏了一个秦朝的侯爵。

不久,秦将章邯斩杀项梁,刘邦与项羽一起引兵投楚怀王。刘邦被封为砀郡长,曹参升迁至执帛,号曰建成君。后来,改为戚公,隶属于砀郡长刘邦。

4.以执帛/建成君/戚公身份立下的战功

第一战功:曹参跟随刘邦攻击东郡秦军,在成武地区大败秦军。

第二战功:攻击秦将王离率领的军队,初次在成阳大战,然后又在杠里大战,大破王离军。

第三战功:追击秦军至开封,大破秦将赵贲的军队,将赵贲围困在开封城中。

第四战功:向西攻击秦将杨熊的军队,大败杨熊,俘虏秦军司马及御史各一人。

因战功升迁为执珪。

5.以执珪身份立下的战功

第一战功:跟随刘邦攻击阳武,攻取轩辕、缑氏等城池,据守河道。

第二战功:回头攻击秦将赵贲,大败赵贲。

第三战功:攻击犨地,与秦朝南阳郡守大战,攻取宛地,俘虏郡守,平定整个南阳郡。

第四战功:跟随刘邦西击秦,协助攻取武关、峣关。

第五战功:在蓝田南部攻击秦军,夜间在蓝田北攻击秦军,大败秦军,遂至咸阳,秦王子婴杀赵高投降刘邦。

三、武功二:刘邦为汉王时期的战功

刘邦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后,最终去灞上驻扎,项羽到来后,杀秦王子婴,火烧咸阳,然后开始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成为正式诸侯。

汉王刘邦封曹参为建成侯。曹参跟随刘邦进入汉中后,曹参升为将军。

1.以建成侯+将军身份立下的战功

第一战功:刘邦听从韩信建议,要和项羽争天下,第一个目标就是秦地关中地区,曹参随军出征,攻取了下辩、故道、雍、斄等地。

第二战功:攻击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的军队,大破之,乘胜攻取壤乡。

第三战功:攻击被项羽封在秦地的三位秦朝降将(简称三秦)的军队,在壤东及高栎地区,大败三秦军队。

第四战功:重新围困章平,章平败走。

第五战功:乘胜攻击赵贲、内史保的军队,大破之。

第六战功:攻取咸阳,更名为新城。

第七战功:曹参防守景陵二十天,章平等来攻击曹参,被曹参击败。刘邦把宁秦地区赐给曹参作为食邑。

第八战功:曹参率军在废丘围困雍王章邯。

这一时期,属于刘邦平定三秦的时期。上述事件后,曹参再次出场的身份是中尉。

2.以中尉身份立下的战功

刘邦平定完三秦后,继续向东攻击。曹参以中尉的身份随刘邦一起东出临晋关,拉开楚汉争霸的帷幕。

第一战功:攻取脩武,渡过黄河,向东攻击楚将龙且、项他,在定陶大败龙且和项他。

第二战功:继续向东攻取砀、萧、彭城。

这一时期,项羽正在齐地攻击田荣,听说刘邦攻打了自己的都城彭城后,亲自率军来救,结果,楚汉在彭城大战,汉军惨败。后来,汉军退守荥阳,楚汉进入对峙阶段。

期间,曹参随着刘邦一起败退回荥阳,后来又被派去攻击秦地还没有被消灭干净的雍王章邯。

第三战功:曹参带兵攻取了雍王章邯的都城雍丘。

第四战功:黄地的王武、燕地的程处反叛刘邦,曹参奉命平定叛乱。

第五战功:平定柱天侯叛乱。

第六战功:在昆阳击败羽婴(不知为哪方势力)。

第七战功:攻取武彊后,率军进入荥阳会和汉军。

3.以假左丞相身份立下的战功

以上的事件发生在刘邦为汉王的第一年,也就是汉元年。

汉二年,刘邦任命曹参为假(也就是代理的意思)左丞相,进入关中屯兵。

曹参回到关中后不久,魏王豹反叛刘邦,刘邦任命韩信和曹参一起平定魏地。从此刻开始,曹参开始和韩信一起,不再追随刘邦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战功:与韩信向东打败魏将军孙。

第二战功:攻取安邑,俘虏魏将王襄。

第三战功:在曲阳和魏王豹的主力大战,战胜后追击并俘虏魏王豹。

第四战功:攻取平阳,俘虏魏王豹的母亲和妻子,平定魏地,一共攻取了魏地五十二城。因军功,刘邦赐曹参平阳作为食邑。

第五战功:跟随韩信击败代地的相国夏说,斩夏说,这个夏说实际上属于赵地的势力,赵地创建者之一的陈余因为没有被项羽封为诸侯,结怨项羽,在齐之田荣的帮助下,赶走了被项羽封为常山王的张耳,并重新拥立原来的赵王歇,因此赵王歇把赵的代地封给陈余,陈余被封为代王,但陈余同时也是赵的相国,所以,陈余派夏说以代相国的身份治理代地。

第六战功:韩信与张耳在井陉大败赵军的同时,韩信命令曹参围困赵将戚将军,并斩杀戚将军,然后带兵到敖仓和刘邦会和。

此时的刘邦被项羽打得惨败,随后夺取了韩信和张耳的兵权。不久,刘邦带着这些军队继续去和项羽争天下,命令张耳带兵向北平定代地,命令韩信和曹参向东进攻齐地。

这时的曹参已升为右丞相。

4.以右丞相身份立下的战功

曹参虽然升至右丞相,但归属于韩信,和韩信一起去平定齐地。

第一战功:和韩信一起攻破齐之历下军,攻取齐都临菑。

第二战功:攻取齐的济北郡,一路高歌猛进,攻取著、漯阴、平原、鬲、卢。

第三战功:楚将龙且求援齐,曹参跟随韩信一起击败龙且,并斩杀龙且,俘虏楚将军周兰。

第四战功:在齐地攻城略地,共攻取七十多个县。俘虏原齐丞相田光以及守相许章、胶东将军田既等。

平定齐地后,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并让韩信带兵去垓下合围项羽,但曹参没有去参与垓下之围,而是奉命留在齐地,继续平定还没有被攻下或者臣服的地区。

四、武功三:齐相国

项羽死后,天下平定,刘邦为皇帝。刘邦封自己的庶长子刘肥为齐王,齐地很重要,因此,封曹参为齐相国,让曹参帮齐王刘肥治理齐地。

刘邦封功臣时,曹参被封为平阳侯,食邑为一万六百三十户。

1.谁的功劳最大?

汉朝建立初期,大臣们对功劳第一的功臣是谁产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萧何和曹参两个人。很多大臣纷纷上言刘邦:平阳侯曹参身上的伤有七十多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应该为第一功臣。

而刘邦心里认定的第一功臣却是萧何,最终,经过讨论,确立功劳排名如下:

萧何功劳第一,曹参第二。

2.以齐相国身份立下的战功

第一战功:汉朝初期,陈豨在代地反叛,曹参以齐相国的身份带领齐兵击败陈豨部将张春的军队。

第二战功:不久,淮南王黥布反,曹参以齐相国的身份跟随齐王刘肥一起,带领十二万齐兵跟随刘邦一起攻击黥布军,大破之。黥布战败后,曹参带兵向南攻击,平定了蕲、竹邑、相、萧、留等地。

3.曹参的战功统计

至此,曹参的战功全部写完,据《史记》统计,曹参的战功如下: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五、文治一:以黄老之术治理齐地

汉朝安定后,曹参一直在齐地作相国,但平定黥布之乱后不久,刘邦就死了,儿子汉惠帝即位。汉惠帝更改了诸侯的相国制度,曹参的名号变为齐丞相,继续治理齐地。

曹参协助齐王刘肥治理齐地,一开始却无从下手,因为齐地广阔,共有七十多城,局势复杂。

齐王刘肥和曹参召集齐地的长老诸生们,寻求能安抚百姓的治理之计。

可惜的是,这群儒生所说的建议各式各样,彼此不能达成一致。靠儒家是不能治理齐地了。

曹参听说胶西有个盖公,擅长黄老之法(也就是道家),就派人厚礼邀请。曹参见到盖公后,盖公建议治理百姓应该让百姓清静,百姓就自然安定,并提出了很多道家的治理建议。

曹参觉得很有道理,就厚待盖公,并且以黄老之术的道家思想为根本治理齐地,齐大治,曹参也被称为贤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文治二:萧规曹随

1.老朋友、老同事、老对头——萧何

萧何和曹参在秦朝时期就一起为沛县小吏,而且是一正一副,再而且还一起参与了沛县反秦全过程,再再而且是两人同样是刘邦铁杆旧部。

萧何和曹参的关系一直很好,直到萧何被刘邦封为汉相国,而曹参被封为汉将军时,两人之间产生了仇隙,后来两人间的矛盾很深。

萧何病危前,汉惠帝来看望萧何并问谁可以做下一任相国。

萧何高明地说:知臣莫若君。

汉惠帝说:曹参怎么样?

萧何很高兴,说:如果陛下用曹参,臣死不恨。

2.成为汉朝第二任相国

汉惠帝二年,萧何死。消息传到曹参这里时,曹参马上让人准备行装,说:我马上要入朝为相了。

汉初的无双国士有很多,而萧何第一。曹参虽然比不上汉初三杰,但绝对能排进前五。单就萧何曹参而言,两人虽然有仇隙,但他们自己的内心明白,天下安危是第一位的,萧曹两人都是如此,他们的矛盾并不是勾心斗角争夺权力的矛盾,萧何死前举荐的相国人选只有曹参,而曹参也深知这一结果,这两位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不久,汉使来,让曹参入朝为相国。曹参任职汉相后,萧何的一切政令全部遵守,没有任何更改和推翻,这就是萧规曹随这一成语的来历。

但曹参也有自己的特色,曹参选拔各诸侯、郡县中不善言辞却能力出众的人来丞相府任职,讨厌写深奥难懂之文、追求名声的人,一旦发现这种人,马上斥退。

曹参日夜饮酒,大臣们就来劝谏曹参想让他做丞相该做的事情。劝谏的大臣每次都被曹参赐予美酒,直到喝醉,曹参始终不让劝谏之人发言。

汉惠帝对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爹身为相国,天天饮酒作乐,怎么治理国家?你回去问问你爹,但不要说是我让你问的。

曹窋回家跟曹参表达了这层意思后,曹参很生气,打了曹窋二百鞭子,说:你快回去侍奉皇帝,天下的事情不是你该说的。

等到曹参去见汉惠帝时,汉惠帝说:是我叫你儿子那么说的,你为什么打他?

曹参摘下官帽请罪道:陛下与高皇帝(刘邦)比,臣与萧何比,谁更厉害呢?

汉惠帝说:咱俩比不过那俩。

曹参说:对啊,高皇帝和萧何的政令已经在明确施行,陛下只需要遵循就行,我们有啥可干呢?

汉惠帝说:你说得好,就听你的。

上面这段记载并不是说曹参什么事也不干,只是表示他遵循刘邦和萧何的旧制,不随便更改政令而已,因为当时的情况和刘邦萧何时期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百废待举、休养生息的局面。

曹参干了三年汉相国后,死。曹参治国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对曹参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史记》赞扬一:

汉朝百姓作歌赞扬萧何和曹参如下: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史记》赞扬二: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後,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汉书》赞曰:

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感谢阅读,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热双刃,欢迎关注,一起看看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事件,非常不定期地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