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警察荣誉》中的一幕让很多人潸然泪下。

警察李大为的父亲得了脑胶质瘤,儿子希望父亲进行治疗,但是父母却选择了放弃治疗出国旅游来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在旅途中病发,遗憾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觉得得了癌症,治疗花钱又受罪,还会缩短本有的寿命,所以像李大为父母这样选择的人不在少数。

每个人有对自己生活的选择,但现在有了各种新的药物与医疗手段后,癌症慢慢成为一种慢性病、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不要过度恐惧这个病,才能陪伴亲人更久一些。

‍癌症不是不治之症‍

也不是非治愈不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得了癌症就是得了绝症,更何况是癌症晚期,几乎是生命的终结。然而现在的情况其实完全不同。

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正式公布将癌症纳入了慢性病的范畴。

这意味着,曾经在我们眼中被看为“绝症”的癌症,已经成为了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常见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癌症也是慢性病中的一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会传染、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

“某某某刚确诊了癌症,三个月就走了”,这些关于癌症的耸人案例不绝于耳,事实上癌症在人体内已经变化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很多医生都在致力于改变大家的观念,对癌症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种手段把它压制住,延缓疾病进展,确保生活质量。

过去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化疗两种方式,晚期的病人则进行维持性治疗,但是现在可选择的药物、手段比以往多了,很多病人带病生存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王阿姨,今年54岁,7年前查出患有乳腺癌第二期已经存在转移,进行手术后7年里她就是带病生存,定期接受治疗和复查,医生判断她再生存个三四年也不成问题。

李大爷是一位肺癌晚期并且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医生说进行手术和化疗已经对他没有多大意义了,建议进行了靶向药物治疗,每天吃一颗药,现在每天去菜市场买买菜,回家做饭,也活得很好。

还是记得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吗?原型陆勇2002年被查出慢粒白血病俗称血癌,至今19年了,依然活着,当时电影中23500元一盒的靶向药格列卫也已经被国家纳入医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

该怎么把癌症当慢病来管理?

既然癌症是一种慢性病,那么和三高一样,我们也是可以通过预测预防预警,把癌症提前关进笼子里的。

癌症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癌症的诊断也许只需要一秒钟,但它的产生和发展和很多慢病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没得病的我们来说,很多疾病都可以早筛。比如常规体检里的肠镜、胃镜、宫颈涂片、胸部CT等等。在肿瘤没有长得太大,没有扩散的时候发现它,不管是手术切除,还是药物治疗,效果都要好得多。

更高级一点的手段也有,那就是基因检测。它会告诉我们谁更容易得癌症、得什么癌症,然后提前采取措施。

安吉丽娜·朱莉在2013年检查出基因缺陷,有高度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于是接受了预防性乳腺切除。

再者现在像宫颈癌这样的癌症,也有了预防性的疫苗,给自己打上一针也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事实上,现在已经被被大量研究认定的致癌物质至少有好几十种,这里面包括到处可见的烟酒、咸鱼、泡菜等等,我们也可以尽可能远离这些能够诱发癌症的物质。

话虽如此,癌症到底还是基因突变,尽管我们做好了一切的预防手段,实在是倒霉得了,那么治疗观念千万不要走偏。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支修益教授曾说过,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1/3是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还有1/3才是治疗无效而死。

有些患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常常觉得效果不如意,副作用也无法忍受。于是抗拒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有些患者因为担心治疗效果不够好,想着多做几次治疗是不是能治愈,或者抱着一定得手术治愈的念头去求医。这样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过度治疗还会导致生存质量变差,给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和伤害,加速死亡。

医生和患者们都非常想要将肿瘤细胞赶尽杀绝,但是还是得考虑每个人的身体情况。

我们把癌症定义为慢性病,这也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时刻我们都能以对待其它慢性病那样“温和”的对待它。

必须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做到规范化的治疗,才能让癌症的发展再“慢”一点,生命更“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