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SCI,相信每位硕博生都是既爱又恨。爱是因为它是自己埋头苦干的结晶,更是代表着毕业的通行证;恨则是因为为了发表它,常常被实验和审稿人虐的怀疑人生。就小编自身而言,第一篇SCI发表于研二结束的那个暑期,从开始接触课题到最后文章接收,历时一年半,期间经历3次拒稿、1次申诉、1次大修、1次二修,enmm,也是一波三折,不过好在最终结果不错,达到了预期。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被第一篇SCI支配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一则“你第一篇SCI写了几个月?”的话题在知乎上引起热议,不少热心知友现身说法,介绍了自己第一次发表SCI的难忘经历,看看是否会勾起你 “美好”的回忆,亦或是对即将发表首篇SCI的你有所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第一位,先写中文,再译英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第二位,按部就班,两周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第三位,若无思路,照虎画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第四位,现身说法,谆谆教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第五位,磕磕碰碰,修修改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第六位,未卜先知,何其幸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第七位,砍瓜切菜,信手拈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

第八位,拒稿是常态,坚持才能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

第九位,三招教你快速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

第十位,文笔与科研同等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理自知乎,仅做分享,侵删!

声明:本文整理翻译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