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关乎千万个家庭,也关乎年轻人的成长。黑龙江工业学院为打好2022年就业攻坚战,在找准学校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和突破点的基础上,结合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积极转变作风、调整思路、创新形式、提升服务,“七度”发力,跑出高质量就业“加速度”。

  提升高度,访企拓岗促就业。学校领导班子以上率下,扎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深化校企交流与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党委结合学生所需,聚合利用好各方资源,增强就业工作实效,做好相关指导与服务工作。以校党委书记盖元臣、校长赵培举为首的领导班子团队亲自带队赴工行鸡西分行、鸡西市示范幼儿园、北京森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鸡西大汉煤炭销售有限公司等3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推动用人、育才精准匹配,大力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加大力度,层层压实抓就业。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好上级就业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多次召开党委会、就业工作推进会、任务分解部署会,传达上级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全方位研究部署2022年就业工作。坚决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责任制”,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校领导帮包学院、学院领导帮包专业、论文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帮包学生的“三包”机制,实行就业工作与学院班子考评、干部使用、经费预算、招生计划、绩效津贴挂钩,并将留省就业率作为考核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已有600余名毕业生留省就业。

  加快速度,联企战疫云就业。因疫情暂停线下招聘以来,学校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创新形式、畅通信息,积极搭建“线上通道”,通过空中双选会、云端面试等助毕业生“云”就业,并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校友企业开展线上专场招聘、云宣讲等活动。截至5月末,学校通过线上形式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讲座9场,积极宣传省市发展战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基层就业,700余人次参与。举办线上招聘会162场,累计参会企业2292家、提供岗位10772个、招聘岗位数163176人。其中举办留省就业招聘会43场,参会企业208家,提供留省就业岗位2630个。

  延伸广度,多措并举拓就业。学校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投身扶贫开发、技术推广、电子商务等事业,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积极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选调生”“大学生征兵”等专项就业计划的宣传、组织和培训等工作,今年将有70余名毕业生实现从军报国、基层就业。

  突出精度,分类指导稳就业。学校通过精准摸排、精准优选、精准推送、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等“五个精准”服务,做到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全员、全过程、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精准摸排未就业学生的基本就业去向和未就业原因,建立校、院二级毕业生未就业台账,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针对未就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充分发动各方面资源,精选一批符合未就业学生需求的岗位信息;对筛选出来的优质信息,针对未就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精准推送,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针对未就业的学生,开展订制服务,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个性化、精准化,并根据毕业生的个体特点,将他们的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对接,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就业困难、残疾人、少数民族毕业生情况,完善台账销号机制,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保证特殊群体毕业生100%就业。

  保持热度,创业大赛推就业。为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学校全力助推“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推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建团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创新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截至目前,学校已组织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等5项,“互联网+”大赛已报名1476项、“挑战杯”大赛已报名474项,彰显了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学生高涨的参赛热情。省级重点科研等离子体转化项目作为鸡西市唯一青年创意项目专项入围第五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创业项目的标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

  提高温度,贴心服务助就业。为提升就业质量,学校积极组织本科生考研辅导,延长图书馆开馆时间,改善公寓自习室环境,61名毕业生顺利考取研究生。为鼓励专升本学子坚定备考信念,保持良好心态,学校领导3次深入学生公寓送上“爱心大礼包”,为他们加油打气,陪他们一道乘风破浪。考试当天,学校安排“爱心车队”点对点接送,为考生精心准备免费的营养早餐和午餐,选派教师跟车全天候伴考,用心用情用力为专升本就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