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0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在线上举办。来自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著名高校、权威研究机构及业界专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研讨,为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献计献策。

研讨会由中传研究院、中传文创投资承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东方智库联盟(OADC)、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协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博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出席会议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博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胜生;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包国强;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秦宗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伍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梅耀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吕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李树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王向荣;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贺云翱;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段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王敬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孔亚平;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吕舟;河北省文物局原工程师、二级巡视员刘智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晓锋;云南省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李钢;军事博物馆原研究部长、研究馆员张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主任、教授朱兵;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总工、正高工吴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柴晓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江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栾晓峰;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教授舒健;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教授张文杰;国防大学教授欧阳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文化节目部副主任、主任记者刘帆;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副研究员黄璜;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尚琴琴等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以及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业界的6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研讨会由中传研究院副院长赵婷主持。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胜生致辞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胜生致辞。他表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基于自身文化底蕴与产业资源,发起和组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好服务于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中传研究院副院长赵婷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上,12位专家从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分段建设、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投融资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角度进行主题发言。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作报告

赵云在题为《分类引导、统筹优化国家文化公园设计》的报告中,聚焦国家文化公园的园区、地块、标识等“硬”设计,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分类引导、统筹优化的建议。她认为,国家文化公园的设计主要存在不合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难点、痛点未解决;以分散的、重复性的设计为多,整合的、原创性的作品较少,总体上不能强力支持国家文化公园的高文化品牌定位等问题。对此,她提出,要根据设计内容和所属区位不同,分标准化、展示型、创造性等不同设计类型进行分类引导,加强国家层面保护建设规划的落实,可结合示范区的建设,研究提出国家文化公园标准化设计指南;设立展示型设计和创造性设计的全国优秀评奖和交流;针对核心展示园的设计,提供更多国家层面的咨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作报告

齐勇峰在题为《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中,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意义、建设管理、投融资机制、人力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他表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在战略意义上,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论在历史、在当代、还是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建设管理上,要突出特色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在投融资上,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投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但还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应把中央财政的支持与地方财政的支持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人力资源上,要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艺术家、管理人才、高校研究人才投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并做好人力资源使用和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包国强作报告

包国强在题为《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逻辑与发展维度》的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他认为,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掌握三大基本逻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清晰的历史观,实现对附着于文物和文化资源之上的中国历史及文明的完整表达;树立清醒的现实观,满足人民的现实文化生活需求;建立系统的理论观,做好理论研究和创新。他建议,通过突出“国家标杆”和“世界眼光”;立足多方协同,形成共享共建合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民族竞争力;重视科技与金融手段,解放并转化文化生产力,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传播力,构建可亲、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推进文化治理能力与体系的现代化等六个维度的努力,将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强国工程”“民族工程”“基因工程”,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秦宗财作报告

秦宗财作了题为《国家文化公园系统性建设的五个维度》的报告。他认为,国家文化公园的本质是公共文化空间载体,其建设就是要打造人文生态、文化意义、文化传播、文旅产业、制度规范等“五维系统”:一是打造以物质为依托的人文生态体系建设,侧重于国家文化公园的生态资源保护和物质载体建设,通过系统梳理、保护和修缮文化带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址遗存,形成独具特色和价值的物理性标志;二是打造具有多重价值的文化意义体系建设,侧重于文化内涵及其当代转化;三是打造激发文化活力的文旅产业体系建设,也就是产业支撑的产业层,侧重于国家文化公园的活力体系建设;四是打造促进流通与共享的文化传播体系建设,侧重于文化意义流通以及全民实现信息共享;五是打造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侧重于维护国家文化公园各系统有序建设与运行的规范体系与保障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作报告

魏鹏举在题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投融资机制探讨》的报告中,针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资金需求和保障实际,提出了建立投融资机制的诸多实践思路:一是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做好衔接,探索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政府资金支持的投融资引导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二是结合现有政策,以地方为主体,发行国家公园的专项债券,同时做好推动分级、分类的国家文化公园专项债券的发行和指引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运作模式,引入非公资本、社会资本;四是在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挖掘国家文化公园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的基础上,探索基于数字文创资源的资产化与资本化模式;五是探索建立公益性国家文化公园遗产保护基金,充分发挥财政注资和社会化筹资模式的综合作用。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伍江作报告

伍江在题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与活化》的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与活化的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加快国家相应立法工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建立规范的专家评审制度和各种监督制度;谋划市场机制设计。二是高度重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文化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三是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做好文化的保护、推广与活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报告课件

李迪强在题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与自然保护地重叠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交叉重叠是一个普遍问题。他认为,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建议抓紧出台相关法律,统筹好国家文化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梅耀林作报告

梅耀林在题为《文化价值引领,规划设计赋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思考》的报告中,结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的实践探索经验指出,文化价值是国家文化公园的“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存在文化价值难凝练,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界定泛化;文化价值空间难表达,文化标志公众认同度不高;承载文化价值的重点项目落地难等难点。聚焦文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寻找好“演员”,找到讲述中国故事的“发声源”;搭建好“舞台”,找到体现文化价值、讲述中国故事的“空间载体”;撰写好“剧本”,做好明确弘扬怎样的“文化价值”,包含哪些主题,如何做好“保护传承弘扬”三篇文章。他建议,率先营造一批边界明确、公众共享的新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吕娟作报告

吕娟在题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把握的文化内涵—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的报告中,对大运河文化内涵及分类进行了探讨。他表示,只有把握好文化内涵,才能高质量地建设好国家公园。大运河意识形态类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核心、是大运河物质形态类文化的基础。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支撑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李树泉作报告

李树泉在题为《关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指出,规划建设管理好主题纪念场馆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他认为,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是要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长征的新认识、新概括,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重要论述精神上来。二是要做好规划建设的宏观统筹。统筹做好长征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播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格新馆建设的论证审批,杜绝乱建滥建,贪大求洋。三是要做好科学定位。避免过于求全,特色、特点不够突出,定位、定性不够准确,缺乏历史依据等问题。四是要适当做好平衡。适当建设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红四方面军长征四川纪念馆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长征经过没但没有纪念馆的省市可适当建设相应纪念馆。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王向荣作报告

王向荣在题为《从大运河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报告中指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面临大运河尚未实现全线通航,传统运河水利、漕运设施被大规模现代化设施替代,运河沿线传统山水风景和历史文脉有所弱化,文化传承工作仍需提高等问题。他建议,尽快实现大运河全线通航;着力打造大运河“生态-文化-旅游-交通”综合性风景廊道;将运河作为串联其他国土景观类型的重要线索,与长城、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进行协同共建。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作报告

黄杰在题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探索及其启示》的报告中,总结了江苏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中的经验,主要包括规划先行、依法建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保护优先、软硬结合,串珠成线、文旅融合等。他表示,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依法监督、实物展示与价值传播、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形象与地域特色、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先行试点与整体推进等关系。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进行研讨评议

专家研讨环节之后,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进行了研讨评议。他表示,本次专家研讨,议题广泛,角度多元,思路开阔,探讨深入,成果丰硕。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对助力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具有重要意义。后续,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会继续举办此类本着求真务实精神、以扎实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专家研讨会,希望以系列研讨会为平台,汇聚各方研究力量,助力更好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传文创投资、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作大会总结

中传文创投资、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作会议总结并宣布会议闭幕。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发起和组织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的第二次会议。首次研讨会已于5月13日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后续,主办方还将配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践进程,持续举办系列研讨会,为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