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云强 李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深圳宝安门前这片海,曾是700年前南宋丞相文天祥在力抗元朝军队失败后,孤身被押解,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过零丁洋》的地方。文天祥为国尽忠的气节让历史第一次记住了这片海;300多前,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通道,樯桅毗连、商船云集;180多年前,这里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开端——鸦片战争的战场,风雨如晦、暗夜如磐;40多年前,这里变身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破冰前行、乘风破浪;3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宝安依其区位优势,风帆高张、生机勃勃;1年前,宝安82.75平方公里城区纳入前海合作区实施范围,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天高云阔、繁花似锦。

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一湾环抱,形成了当今中国开放程度最高、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白天,这里能触摸到最强劲的发展脉动,夜晚,卫星图看下去星光璀璨。拥有50公里海岸线的深圳市宝安区,占据了珠江口海域东部岸线的一半,地处临湾核心片区。近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在新的理念中,在深圳“双区”建设、强化“西协”力度的大背景下,坐拥机遇、产业、营商环境、交通枢纽等优势的宝安,在打造“黄金内湾”中将肩负起新的使命和担当。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数百年来,宝安门前这片海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目睹了国运的由衰而盛。如今伶仃洋涛声依旧,海、湾、宝安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将越发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可鉴:从贸易到战争从割地到回归、共融

位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市宝安区,面对着烟波浩渺的伶仃洋。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南中国大门上的一道防线,亦是中西文化交汇、国际贸易的前沿。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300年前,一艘艘外国商船从这里驶入广州,将丝绸,陶器、茶叶等中国顶级商品运往世界各地,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持续近两百年的“中国热”。从1757年至1842年,清政府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清代十三行成为朝廷特许的对欧美的海上贸易区。据档案记载,高峰时期进入这片海域的洋船每年多达200多艘。当时,站在宝安西乡的固戍码头,几乎每天都可见洋船从海上飘过,从宝安北上到广州黄埔,其中最多的是英国商船。

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后,为了倾销其商品,完成殖民扩张,解决对清政府的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伶仃洋面就是鸦片战争的战场。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前后逼迫清政府签订3个不平等条约,永久割让了隶属新安县(宝安县)管辖香港和九龙半岛尖端,并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回归祖国后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香港新的历史使命,确立香港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加速推进,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一小时生活圈”已初步形成。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软联通”不断深化。

时代使命:战略叠加赋予宝安星光大道

伶仃洋潮起潮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44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2年前,党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历史选择了深圳。依托着政策优势和比邻香港的地缘优势,经过一代又一代开拓者的劈波逐浪,深圳这个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发展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深港文化之源的宝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伶仃洋畔的一方热土:建立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诞生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农地入市”全国第一拍在此落槌,全国首创工业控制线……在40多年的发展之路上,宝安诞生了多项“全国第一”。

40多年来,宝安一直以加速度的姿态奋勇向前。1992年,宝安撤县建区,城市发展由深圳经济特区的郊县成为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宝安。宝安驶入强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生态、人文、民生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环境与经济同步前进,城市化的进程向深度和均衡化发展。

时代眷顾了宝安。近年来,宝安的发展更是遇到了战略叠加的机遇期,成为多重战略的交汇地。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让屹立在珠江东岸,与澳门、珠海、中山、广州南沙隔海相望的宝安成为了天然的湾区之心。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要求深圳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发布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再度肩负重任。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扩区”。从此宝安1/5 的范围加入前海,前海2/3 的范围落在宝安,宝安首次成为国家战略的主战场。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地处湾区核心的宝安成为了深圳参与湾区竞合发展的弄潮儿。连续4年里,4个重大机遇落在了深圳,垂青了宝安。乘着时代和城区发展的巨大洋流,宝安逐浪新时代无畏前行。

继往开来:身居湾区之心挺立湾区之巅

“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是近些年宝安人亲身的感受。 经历40多年发展,从伶仃洋边的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为深圳的经济大区、人口大区、文化大区,宝安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随着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西协’力度,优化西部向湾格局,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要求,宝安40年积累的“势能”,正在快速转化成为发展的“动能”。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397平方公里,570万常驻人口的宝安,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2亿元,同比增长11.3%,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量突破575亿元,超出过去3年增量总和。以制造业为立区之本的宝安,去年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连突破8000亿元、9000亿元两个大关,达9027亿元。去年,宝安的科技创新实力也实现“飞跃式”突破,荣获“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二位”,创造了一年进步6位的奇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6759家,连续五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发展之路上,宝安形成了体系完整、链条完备、配套齐全、生态优越、创新动能强劲的产业链体系。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造。今年6月,深圳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8个未来产业系列政策措施重磅发布,全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宝安区的有15个,数量位居第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有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力军的地位凸显。

去年召开的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为宝安未来规划了建设“三城”的目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今年1月举行的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422133”工作主框架首次被提出,涵盖了“推进四大制造业片区、建设两大总部‘根据地’、做强两大中心区‘主引擎’、推动市政化改造107国道、打造三大‘新名片’、夯实三大民生‘硬底板’”六个方面,“攻坚422133,塑造‘三城’新优势”成为宝安的工作主线。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未来的宝安将不仅是宝安人的宝安,也是深圳西协“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置中心、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和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依托足够的发展纵深、充足的腾挪空间、雄厚的产业基础,宝安正加快从数量追赶向质量引领、从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转变。随着“黄金内湾”的概念的提出,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宝安的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将更好服务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更强助力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手记:这片海,黄金内湾承载未来

很少有一片海域像宝安门前的伶仃洋这样,在百年时空流转中气象万千,目击了一个国家强势崛起的恢宏之势。同一片伶仃洋,曾是文天祥笔下充满了充满了一腔悲愤的凄苦之地,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历史的背景,现在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是充满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内海”。

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浮现,再一次赋予珠江口两岸融合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广东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突破口”,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充入新的活力,新的动能。如今的宝安,时与势将其推向最前沿。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黄金内湾”的提出,也标志着我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深圳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上,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代表表示,宝安是落实前海战略“主力区”,也是大湾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极,具有联通世界的“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必须承担起参与湾区竞合、共建“黄金内湾”的重任。宝安将在努力当好前海发展“服务员”的基础上,立足制造业优势,在前海新扩范围内的会展东片区规划建设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专门承接落地对港合作项目,推动实现深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进一步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站在珠江两岸凭栏眺望,依旧可感受到文天祥留下的那股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也能体验到珠江两岸满目繁华。在这里时间让我们治愈,也让我们满怀憧憬。待2024年,深中通道“一桥飞架伶仃洋”之时,这里应该更适合文天祥的另一首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存乎天地之间,靠这种正气,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

在同一片伶仃洋上,曾经充满了悲壮与慨叹;今天满载着希望和未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