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圆满完成太空之旅后, 世界首位女宇航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曾预测:

“中国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将迎来美丽的中国姑娘!”

9年后,中国姑娘刘洋随“神舟九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全世界第57名进入太空的巾帼航天员。

今年6月1日,她发布一条朋友圈:“今年很遗憾,无法陪在你们身边......细细叮咛,深深祝福,愿你们及天下所有的孩子们一生有爱,有暖,有光,童真永存,繁花似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年前,她乘神舟九号,在太空翱翔13天。

10年后,她乘神舟十四号,再入太空。

10年前,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今年恰好是该工程跨入30周年的年份。

10年,对载人航天事业来说,并不算长;10年,对个人来说,并不算短。

刘洋再次出征太空,她变得更加从容,也对太空生活更加充满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刘洋出生于河南的普通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母不能给刘洋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刘洋很知足,从小就没怎么让家里人操心。

她能吃苦、懂得体谅家里人的难处。她性格要强,成绩稳居前列,考第二名都会止不住地抹眼泪。当了三年学习委员的刘洋,被保送到郑州市三中。

在班主任眼中她长相秀气、性格温柔。

她的初中数学老师称她“有一股内劲,好胜”;化学老师也持有相同看法,“刘洋有主见,有正气,有什么事都敢站出来说。”

刘洋很自觉,从小不用家长老师过多操心。

高中时期,在郑州十一中上学的刘洋被评为郑州郑州市优秀团干部、市级三好学生。

临近毕业,大家都在为了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刘洋的理想有很多——公交售票员、医生、律师、科学家……飞上蓝天更是想都没想过。

人生总是需要面对选择的,有时还有点“阴差阳错”。

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河南省招收女飞行员,而这成了改变刘洋命运的拐点。

刘洋当时的班主任武秋月替她报了名。班主任说:“想要当飞行员,也就这么一次机会了。”

1997年,通过层层严格的体检,刘洋成为全市首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济空1997年山东省女生心理选拔测试》分数登记表的总评栏中,刘洋的评价是“优秀”。

1997年8月,刘洋以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线31分的高分,跨进了长春飞行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大门。

刘洋一直很刻苦,尽管17岁进入飞行学院只是一次幸运的偶然。但飞行学院残酷的末位淘汰机制,让刘洋17岁到21岁的时光,始终绷着一根弦。

“队列走得不行,体能也不行,跑步也是最后”,这让她感到挫败,“我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

刘洋给同学写信诉说自己的苦恼,同学回了一封很长的信,信中同学说自己非常羡慕刘洋。

“你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你要成为新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这封信帮刘洋重新坚定了目标,她的定位就是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眼看自己在蓝天翱翔的梦想就要实现,她绝无可能退步。

别人晨跑五公里,她就要跑7七公里,甚至练得脚底板都长满了血泡,她也不愿意比任何人差,成为了学校中著名的“拼命三娘”

也正是这样的磨砺,练就了她强大的心脏。4年后,刘洋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被破格分配到作战部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驾驶员。

刘洋表妹一直认为姐姐的这种坚强,是她被选中的原因。

或许就是这样,走到这,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生“小目标”已经完成。可对于刘洋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2001年夏天,刘洋从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广空航空兵某师一名运输机飞行员。

对飞行员而言,最难的从来不是地面体能训练,而是天空中不可预期的变数。

飞机撞鸟、机翼结冰、刹车失效、抗震救灾、空投伞降、实兵演习……

这些可怕的词汇背后,是刘洋在祖国上空飞翔13年留下的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西安遭遇特大旱灾,土地皲裂,森林大火频发。

刘洋接到增雨任务,当天空出现厚重云雾时,她驾驶飞机,在电闪雷鸣里穿梭,尝试发射增雨焰弹。

穿过浓密白雾,气流迅猛,飞机剧烈颠簸,仪表盘甚至出现轻度结冰,“对飞机而言是致命的。”

出生入死之间,刘洋圆满完成任务,久旱的大地,迎来甘霖。

这次经历留给刘洋这样一个信念:在坚持不了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成功也许就在前面。

最终,这不仅成就了她在部队里安全飞行1680小时的漂亮成绩,也成就了她飞出地球的想象。

太空环境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区别对待。

航天员不但要在沙漠、水下、野外进行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以模拟太空环境,而且由于“神舟九号”将进行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手工操作交会对接任务,需要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操作,好比“太空穿针”。

刘洋在这一个项目上就训练了超过1000次,每一次都无比严谨认真。

刘洋像男航天员们一样日复一日挑战极限、对抗负荷。如果没有对飞行的热爱,很难坚持到底。

有记者问到:“坚持未必能等来阳光,还要靠运气?”

刘洋认真地说:“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会有遗憾。”

除去坚韧,冷静一直都是很多人对刘洋的印象。

在一次地面模拟训练,景海鹏和刘旺正在实施交会对接,正在监视同伴操作的刘洋第一时间发现教员组给乘组设置的“失火”信号,她冷静的根据操作手册发出指令,“撤退”。

景海鹏记住这个自信、果断的队友。

想象成为现实的机会,出现在2009年。

这是一个从庞大的分母中跳出,变成个位数的分子的遥远路径。

航天员选拔共有四轮考测筛选,在1500名候选飞行员中,最终通过四轮严格筛选的预备航天员只有不到20名,刘洋脱颖而出。

过五关,斩六将,她终于闯进最后的面试关,竞争更加激烈,应试者个个千里挑一,身怀绝技。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刘洋所有项目都是一次通过,心理测试成绩也排名第一,综合素质好,没有明显短板。”

杨利伟也参与了那次面试,杨利伟被她的真诚所打动,认为她的这种诚实的品质非常符合航天员的要求。

轮到面试刘洋的时候,她很坦然地对考官说,先面试的那个飞行员已经和她讲了要问的一些口语题目,请出新的题目。

如果按正常流程,航天员从选拔到执行任务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而在2010年5月刘洋以“零基础”被选进队伍里时,面对的是后续任务准备时间仅有两年的现实要求。

从这一刻开始,她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学习训练成了生活的全部。

征服宇宙,听上去是一个浪漫的征途,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群人用人类的身体,适应太空中的失重和超重,与残酷的环境进行一场生存搏斗。

曾经有记者去模拟空间站体验,由于失重反应,一天呕吐了80次

第一次上离心机,面对机械臂的高速旋转,刘洋感觉全身就像被巨石压住一样,丝毫动弹不得。

每根头发丝、每手指甲都在用力,几分钟的训练下来,就像跑了一万米,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

第一次8分钟转椅训练,坚持了5分钟,刘洋突然浑身冒汗、头晕恶心,直想吐。

在“度秒如年”的剧痛中,她依然能准确重复各种标准动作,答对“判断信号”等题目。

第一次做水下训练时很不顺利,因为玻璃头盔有放大效果,水波纹不断晃动放大,三四十分钟后刘洋突然觉得特别恶心,浑身冒冷汗。

刘洋的应对之策颇具诗情画意:幻想自己正站在美丽的大海边,欣赏着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有偶尔掠过水面的海鸥。

刘洋借此拼命转移注意力,闯过了这道难关。

在备战的两年里,刘洋的生命中只剩下了“一个信念、两件事”:

“一个信念”就是代表祖国执行任务;

“两件事”就是学习训练,训练学习。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登攀。

历经两年的训练,刘洋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能够承受8个G的过载,也就是说8倍于身体的重量压在胸前,她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手脚灵活。而普通民航客机在起飞时的过载量,通常不会超过重力加速度的1.5倍。

也许这样的生活会让旁人觉得辛苦,可她却由衷感受到幸福而倍感珍惜。

在一次次体能和心理极限边缘的徘徊中,她慢慢达到了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的一级水平,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乘组选拔中,她和王亚平都通过了初选。2012年3月,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刘洋入选神九乘组,代号03,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

所有的路都不白走,所有的泥泞之后,必定是晴空。经历过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后,刘洋终于实现了登陆太空的心愿。

2012年10月1日,刘洋获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和“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现在,神舟十四号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已经一周了。距离完成神舟十四号任务归来,还有六个月时间。

她还是她,那个刻苦用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上的她。

曾有许多人问刘洋,“和普通人的生活相比,航天员的生活单调、平淡,你觉得值吗?”

她总是笑着回答,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最大的幸福。

这是一支背负着14亿人沉重期望的庞大队伍,他们和他们背后的所有航天人,要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浪漫的幻想,便也注定了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艰难也最危险的事业。

每个“第一次”的突破,也意味在成功前一秒,这一次都有可能是失败的那一次,而航天员将用生命谱写这悲壮的一次。

有记者曾问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有没有做好“万一回不来的思想准备”,刘洋用《悟空传》里的对白来回答——

“大圣意欲何为?”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返?”

“便一去不返。”

刘洋是这一代航天员的缩影,他们身上展现的自信、轻松与从容,是靠着老一辈的血泪与生命的付出成就的。

未来,势必会有90后、00后接过这棒大旗,在太空中展现更年轻更从容的中国航天人的风采。

“我们的航天事业在加速发展,而我们的航天队伍却会一直年轻。”

背后的原因,不过是那一句植入航天人血液里的信念——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