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梦华录》热播。

《梦华录》的美,不仅仅美在主角们的颜值、人物故事情节的构造,还美在剧中所展现的极致宋朝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陈寅格先生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就像是一块被忽略的宝藏。

如果说唐朝是雍容华贵之美,那宋朝就是清丽沁润之美。

在宋人的笔下,夏浅胜春,最为可人:花有牡丹、蔷薇;果有樱桃、梅子;景有雨打芭蕉、浮翠新荷、扇里麦香……

在宋代的文人墨客眼中,夏天的晴风雨露、梅荷芭蕉、竹林松阴、虫鸣蛙啼,都是四季最为美好的存在。

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茶”中的宋朝,

时髦的宋人喝茶都要拉花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好饮茶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茶。

城中茶坊随处可见,就像今天街角的咖啡店一样。

王安石也曾在《议茶法》中写道: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这是宋朝人嗜茶如命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宋代盛行的喝茶方式是点茶

首先将热水倒在细密的茶粉上,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直到出现厚厚的泡沫。

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不断击打,直到出现厚厚的泡沫。

这种加入热水的动作被称为“点”,“点茶”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在《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赵盼儿,便是茶铺的老板娘,碾冲调抹,利落飘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宋朝雅士不但会“点茶”,还兴“斗茶”。

在第16集中,赵盼儿的茶馆便遭遇 "踢馆"。

而斗茶的方式,则是茶百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简而言之,便是在茶汤上作画。

茶百戏也被网友戏称为 "拉花"。

虽然茶百戏和咖啡拉花的方法和原理并不一样,但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宋人以饮茶为生活风尚,市井小民多喝散茶,简单解渴,文人墨客喜爱点茶,精致讲究。

宋徽宗的《文会图》便是描绘茶宴的杰作。

在垂柳修竹,幽静雅致的宫廷庭园中,正进行着一场茶会雅集。

画中宋徽宗褪去了皇帝的衣装,着一身素衣,与文人雅士围坐案边,“吟咏飞毫醒醉”,吟诗答对,挥毫泼墨,推杯换盏,羽扇纶巾,闲然自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看着此图,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摇曳的树枝,徐徐的微风,淡淡的茶香。

从这也能看得出来,宋人饮茶,其实饮的是一种心境。

茶之美,也是美在内心深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舌尖上的宋朝,

宋人的精致饮食生活

宋人不仅爱吃,而且会吃,懂吃。

在宋朝之前,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且只有水煮、蒸和烤等烹饪方法。

到了宋朝,因为油和食材的产量提升,我们现在熟知的烹、烧、烤、炒、爆、煮、炖、腌、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都是从宋朝成熟起来的。

一日两餐也变成了一日三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梦华录》中,便高度还原了宋代美食,相信让不少人一边追剧一边流下了眼馋的口水。

在第一集中,赵盼儿便给顾千帆上了一桌的茶和茶点:

龙凤茶,梨条桃圈,蜜饯雕花和碧涧豆儿糕……

梨条桃圈,是用梨和桃子加工做成的干果;

雕花蜜饯,以未成熟的青皮柚子为原料,在柚片上雕刻出奇花异草、吉祥字画等栩栩如生的图案;

五颜六色的茶点,装在青白色的瓷盘里,光是看着就是赏心悦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如果懒得自己做饭,没事,来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酒楼饭馆任君挑选。

《东京梦华录》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而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就占有半数以上。

文中还曾明确写道: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想吃啥风味都可以。

猪、羊、鸡、鸭等之外,还有甲鱼、河豚、螃蟹,想煎、炸、炒、煮都没问题,包您吃得满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汴京美食录》中,作者这样描述当时的小食摊:

  • 热油“刺啦”响过,口感鲜嫩的葱泼兔子咕嘟咕嘟冒泡;

  • 鯚鱼假蛤蜊尝一口咸鲜皆备,汤汁浓厚;

  • 干煎鹌鹑在红汪汪的茱萸辣酱里蘸过,鲜香麻辣;

  • 软糯香甜的石榴狮蛮糕散发着诱人的甜香……

另一部宋朝大剧《清平乐》中,便多次再现了当时下馆子的场景。

荔枝白腰子,菜羹意葫芦,灸獐子,脆筋巴子,签盘兔……光听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我们现在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油条、汤圆、爆米花等美食与小吃,都发明或流行于宋代。

大文豪苏轼,曾被贬至黄州。

在那段寂寞的岁月里,他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一寸许的方块,加入酒、酱油腌渍,装进陶钵,再加少许水,在炭炉上细火慢炖。

经过文火长时间的煮炖洗礼,不但味醇汁浓,而且肥而不腻、入口香糯,让吃货们食指大动。

每天一碗红烧肉,将“一肚子不合时宜”替换成“一肚子美味”,人生和胃都获得了充实。

一食一饭,一餐一饮都包含着宋人对美食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夜市里的宋朝,

中国味道的“深夜食堂”

“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

宋朝以前,历朝历代都实行宵禁制度,晚上不许随便上街,抓到了要拘留。

而到了宋代,宵禁之制才被突破,城市中彻夜灯火通明,笙歌不停。

透过《梦华录》中赵盼儿的视角,我们也能看到的是东京夜幕下的繁华。

灯火通明、烟花璀璨、船只往来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大街上人流攒动。

确实可谓“富贵迷人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宋朝汴京的夜市,可以说是中国夜市的鼻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在宋朝,劳作了一天的人民可以在夜幕下尽情释放自己的灵魂。

可以逛逛街,行走在开封城,路上都是各式耍杂技、唱小曲、舞剑、灯会等精彩的表演,甚至还有相扑比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累了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点美食,喝碗饮料。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夏天有各种甜品凉饮,“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

一到冬天,“盘兔、旋灸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等滋补肉食就摆上了街头。

品类丝毫不比现在的小吃街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当然,最繁华的得属青楼,在宋朝称为瓦舍勾栏。

当然,这里的青楼可不是你想的那种青楼,而是一群文人雅士吟诗论文、弹琴论乐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名目繁多的演艺服务,唱曲、影戏、京词、耍令等。

还有一整套与其相关的服务设施,如茶坊、酒肆、歌楼、浴堂等,丰富自在。

就像现代你约上三五个好朋友,去KTV,一玩可能就要好几个小时,甚至还有点舍不得离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梦华录》中便有一幕:奉旨填词的柳永官人,给花魁张好好牵马。

作为勾栏常客,柳永可谓是当时的情歌王子,深受歌伎们的喜爱。

在他的笔下,汴京有多繁华: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半夜十一二点夜市刚刚结束,凌晨三点早市就又开张了。

这样开放自由的宋朝夜市,每一个躁动的灵魂都能找到归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自然与建筑中的宋朝,

留白与极简之美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

在《梦华录》中,可见一斑。

最开始出场的赵氏茶坊,盈盈一院落,建于水边。

内置的建筑无窗、无门、无墙,四下无遮挡,不是屋、楼,更像亭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茶坊的设计四面皆空,却适合江南的气候、景致,无门窗的遮挡,可将四周的景致直接融入茶坊,更具自然野趣。

近处的芦苇,远处的山水,耳边的鸟叫,拂过的微风……

山水自然都成了茶室的一部分,自然与建筑相互滋养。

坐在这样的茶室中喝茶,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钱塘的风光。

将自己置于天地山水之间,涤荡内心的浊气,宁静而清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而在《梦华录》的前几集,我们也看到了“钱塘”最美的三月春。

如同一首婉约词沁人心脾。

赵氏茶铺、小桥流水、乌篷船、烟波湖上……

一派江南细腻的小家碧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在千年前的宋人,早就领略到了极简的精髓。

《梦华录》中赵盼儿住的主屋,家居便是极简。

整间屋子家具不多,四周皆是窗,支起窗户,四下皆是绿意,院中之景近在眼前。

静坐室内,亦是坐于自然,不经意间被草木滋养,静享清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剧中多次出现的“月洞门”,也是古人于建筑之中取自然之景常用的手法。

它是园林的一个景观,在一墙隔挡之中,突然出现一个月洞门。

人们望去,便看到门内的景观,草木、山石在月洞门上也成为美术构图,耐人寻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留白”,也是宋代艺术创作和空间装饰的灵魂。

在《梦华录》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多次出现的水墨山水,还是剧中建筑装饰,都应用了恰到好处的留白。

正是这适当的留白,更真实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也给人以想象的艺术感及无垠的空间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现代人喜欢、崇尚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岂不知 1000 多年前的宋人已先行一步。

而极简生活与宋朝美学一样,并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

而是让我们在这人生的有涯之地,看清自己的需求,明白真正的自我,珍视每一个重要的拥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通过《梦华录》探寻宋人的生活美学,有何意义?

其实,宋人所追求的,高雅的情趣、有滋有味的慢生活方式。

他们的“慢”生活,是生活节奏的慢,是在“慢”生活中体验生命的活力,吃饭细嚼慢咽、喝酒细细品味、出行欣赏大好河山……

如今,很多东西正在被逐渐遗忘,至少我们还可以通过宋朝文人的生活方式给自己一点点的警惕,也给自己一点点的鼓励。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

静守心房,顺乎自然,八风吹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