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慢节奏的生活吗?那来成都吧。

想要逃离北上广的高强度吗?那来成都吧。

想要安逸的躺平吗?那来成都吧。

说起人们对成都的印象,大家会想到舒适、安逸、慢节奏。“逃离北上广”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了切实的行动,而成都就是这个行动的落脚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最近一篇关于成都内卷的文章,在朋友圈引发了广泛讨论。成都到底是宜居还是内卷?在工作日的22:00,我们走进了国际城南,带你看看打工人眼里“真实的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成都打工族的聚集地,非国际城南莫属,高档写字楼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栋紧挨着一栋,气势完全不输上海的陆家嘴。

而在其中的天府三街,又是人人艳羡的互联网大厂聚集地,工资高、待遇好是大家对这里的固有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22:00的OCG国际中心,整栋大楼的灯光亮的扎眼,随便一数,起码还有10层楼灯火通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蚂蚁集团每一层、每一间办公室,几乎是全亮灯的情况,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正对着电脑,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工作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23,楼下等待网约车到来的人,还是扎堆式的。这个时间点有人已经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有人还没到家吃上一口热乎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家便利店里坐着刚下班的上班族,辛苦工作一整天,在深夜才有机会吃上晚饭,简洁、方便、快速的便利店,无疑是他的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承包了一栋楼的鹅厂,在22:30还有陆陆续续来上通宵班的人,楼层的灯光将从今晚持续到明早,直到接班的人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方天祥广场A座楼下,摆放外卖的餐桌上,还盛放着加班族们满满一桌的外卖。

仔细看里面还有几瓶啤酒,不知这位朋友几点才能收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23点,天府三街地铁口,车流不减。门口的三轮车,还在等待着最后一班乘客,再拉一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1号线里,世纪城和天府五街,还有大批上班族才结束工作,座位上一个紧挨一个的模样,让人忘记现在已经晚上23:05了。

甚至有位小哥,已经累到在地铁上闭目养神,抓紧这碎片的时间让自己多休息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背着书包带着倦态,坐着白天坐不到的座位,并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赶上了末班车。

没有赶上末班车的,等待他们的只有22:00后会涨价的网约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联合办公行为显示》,成都有超过26.37%的人在晚上8点之后下班,北京只有19.8%,同时成都的加班人数是北京的4倍,加班时长是北京的1.5倍。

在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扎堆的区域,深夜出行的订单量更是全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数据没有虚假和夸张,因为这是大部分底层上班族每天都在经历的。

你在太古里和望平街,你会说成都人好像永远不上班;你在城南,你会说成都人好像永远不下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成都常住人口1466万,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2119万,仅6年的时间,成都常住人口净增653万,一跃成为全国第四大常住人口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躺平这个词越发流行,房价和就业压力远低于一线城市的成都成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成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肩一线城市,但企业数量却没有跟上一线城市的步伐,加上疫情的冲击,你会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随便去面试一个稍微不错的岗位,竞争者动辄985、211硕士或是海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都想要跳进桃花源,想要日常喝茶听戏,拥抱城市美好生活。

可当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走到大街小巷都是人潮,你是否还坚信成都没有内卷,只有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2月,智联招聘发布了《2022年成都春季求职平均薪酬》为9306元/月,这个数据是不是很诱人,好像在成都人人收入都是上万。

但事实是2021年成都的中位数工资只有4600元,这就意味着一半的成都人工资水平还不到4600元/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年轻气盛的00后会说,4600元的工作谁愿意干啊?有大把人愿意干。在裁员浪潮的冲击下,被优化的打工族不在少数,而成都的就业供需关系却严重失衡。

需要工作的人远远超出了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优胜劣汰不仅是成都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的生存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岗位竞争上,数据更是夸张到难以置信。

有hr透露过,一个月薪7000的双休非电销客服类岗位,他们这一周竟收到了1200份简历,其中还不乏研究生之类的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吐槽4600元/月的工作没法活,有人为了4600元/月的工作日日愁。

成都的高校每年有约110万的毕业生,也就意味着每年都有更多的人来和你竞争数量不变甚至减少的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辞职更是不敢,疫情的冲击下,招聘需求日益下降,你以为能在千军万马里杀出一条血路,可能杀进去就迷路了。

对于大家来说,有一份工作和稳定收入,已经是现今比较满意的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花路放》里一首去大理,唱的人心潮澎湃,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于是大理变成了桃花源,无数人裸辞背着行囊去了大理。

赵雷的《成都》,更是让大家深信成都的生活只有舒适和躺平,是点亮路灯慢慢行走的街头,是玉林路尽头的小酒馆,于是桃花源变成了成都,往前一步北上广,退后一步蓉城里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家吐槽成都变成“成堵”的时候,是不是忘了这里曾经也是你眼中的桃花源。

城市的飞速发展,何来躺平一说。逃离北上广后,是又打算逃离成都吗?何处才是尽头?何处才是归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留在大城市因为工作机会和社会资源更丰富,有人回到老家因为人情温暖和归属感,但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躺平。

北上广深不能躺平,成都大理不能躺平,乡镇老家不能躺平,既然哪里都不能躺平,不如奋起努力向前冲。

城市向上发展的进程里,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同时机遇也在并存。

城市抛出的橄榄枝,人人都有机会接到。